【摘要】隨著幼兒課程教學的快速發展,教學活動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傳統幼兒課程教學模式忽略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降低了幼兒的好奇心與學習積極性。而以游戲為教學重點的幼兒課程,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知識的好奇心,促進幼兒智力與思維的協調發展。本文主要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進行研究,通過探討幼兒教學的現狀,提出游戲化幼兒教學的實踐方案。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 游戲化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052-02
前言:
幼兒作為課程教學的中心,其學習活動帶有廣泛的游戲化特征。新課改教學大綱頒布后,幼兒課程的游戲化教學,也逐漸成為幼兒教學的主要內容。游戲化教學是通過輕松的教學方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安排,來達到開發幼兒智力,推動幼兒全面協調發展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注重輕松愉快課堂氣氛的營造,在師幼之間良好的課堂互動中,完成教學內容的傳達工作。
一、我國幼兒園的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幼兒園的課程教學,主要存在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多方面問題。首先幼兒園課程教學環境過于單一化,幼兒的主要學習場所為教室。這種教學環境的設置,主要出于對幼兒人身安全的考慮,但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活動空間。在幼兒的語言、數學等方面教學中,大部分幼兒端正的坐在教室中,聽教師講授“口”、“彩色”、“手”、“鼻子”等語言名詞,并拿出相應的卡片進行對照學習。這種過于約束的教學環境,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創造力,使幼兒的學習走向程式化。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中,教師常常會提出遠遠超出幼兒認知的問題,例如:教師會詢問幼兒一層樓房有4個房間,那二層樓房有幾個房間,三層樓房呢?幼兒在沒有思維預想的情況下,就不可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單一化的教學方式,無疑會對幼兒的知識理解造成障礙。而且這些教學問題毫無創意,對幼兒本身的吸引力不高。幼兒成長階段需要更加生動形象的內容表達,因此引入游戲化的課程教學,才能解決幼兒的學習問題。
二、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實踐
1.創設游戲化的課程環境
傳統幼兒課程教學缺乏互動性,教師只是把幼兒作為傳達知識的對象。而教學內容常常通過講授、圖片的方式,來幫助幼兒進行教學實踐,這無形中加大了幼兒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因此創設游戲化的課程環境,在幼兒的課程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游戲化幼兒課程教學環境的創設,要從各種學習游戲中尋找突破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完成幼兒的技能提升。例如:在數字的加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小貓釣魚”,幫助幼兒理解其中的數學概念。幼兒拿起釣桿扮演小貓,當幼兒釣到一條時,教師向幼兒提問“釣到幾條?”幼兒回答“1條”。再釣到一條魚時,教師向幼兒提問“一條與再添上一條魚是幾條?”幼兒回答“2條”。這樣的教學情境創設,更容易讓幼兒明白數學“加減法”的真正含義,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更好。
2.豐富游戲化的幼兒教學內容
幼兒課程教學內容的單一化,是造成幼兒學習積極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所以豐富游戲化的幼兒教學內容,對于開發幼兒智力與思維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在幼兒的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合理的運用互動游戲,幫助幼兒理解抽象化的教學內容,增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幼兒教學的課程改革后,開展多樣化的游戲教育教學,成為課程建設的重點。
3.加強游戲化的課程設計
幼兒的游戲化課程教學中,游戲設計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游戲設計首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其次要結合現實的生活狀況,應足夠的生動有趣。例如:在幼兒聽覺系統、記憶力的訓練中,教師可以拿一個鈴鐺進行拍手。可愛的鈴鐺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后教師可以提問“我拍了幾下”。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拍鈴鐺過程中,能夠加深記憶的訓練,就會很輕松回答教師的問題。
結語
幼兒的教育教學內容應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應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課程的安排。因此對于幼兒課程的游戲化教學而言,教師應設置符合幼兒發展的游戲內容,才能吸引幼兒的廣泛注意力,從而達到開發幼兒智力與思維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謝英. 淺談幼兒園課程應然、實然及努力方向[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5(07)
[2]梁藝喬,陳優,高靜.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回顧與反思[J]. 學周刊. 2016(35)
[3]韓露. “課程行動論”視角下“幼兒園課程”教材新力作[J].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7(01)
作者簡介:
劉桂紅(1965—),女,漢族,山東省淄博市人,本科,淄博市臨淄區金茵小學幼兒園園長,研究方向:學前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