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行業中,中等職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入手,重點闡述了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問題,以及課程的內容設置和課程的體系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德育課程 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專項課題】課題名:中職德育活動課程化研究,課題立項編號:1506150。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05-02
隨著德育觀念的深入人心,很多人對于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觀念,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育和社會的發展。值得一提的,中等職業教育也是我國課程發展的重要方面。
一、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改革背景
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這個思維多元化時期,受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雖然社會閱歷有擴展、但受到的多是負面因素的影響;身心發展不平衡由動蕩逐漸向成熟和穩定過渡,表現為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的發展不平衡;較早地面臨擇業和就業的巨大壓力;在學習、成長、生活和職業等方面會遇到種種心理困惑和行為問題;突出表現為三弱:即弱經濟地位、弱文化基礎、弱心理行為。中職學生迫切需要獲得提高綜合素質和技能、獲得就業與希望。但同時,社會發展、市場經濟發展也需要學生有更好的品行適應這個時代。目前很多企業的用人理念是:“有德有才重點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棄之不用?!?/p>
十八大報告已將公民道德建設提升到社會主義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職業學校德育課程設置方案
根據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我國德育過程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一些課程體系進行發展的,這種課程體系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和心理教育五個方面的內容。
1.《職業發展規劃》
《職業發展規劃》作為必修課,目的讓學生自我設計,學會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培養的目標是合格的職業人。
2.《職業道德與法律》
良好的道德是人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職業道德是事業成功的必要保證?!堵殬I道德與法律》將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法律和道德組合在一起,培養的目標是合格人。
3.《經濟政治與社會》
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有關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的目標是社會人。
4.《哲學與人生》
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與人生發展關系密切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人生發展重要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為人生的健康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5.《心理健康》
德育課程中設置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這五個方面的內容都有自己的特定內涵,同時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這種德育的一體化進程在德育教育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德育課程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現德育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課堂教學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各種各樣的教學原則和教育理念層出不窮,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推行職教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則。傳統的教學論認為,德育課堂教學“有效”是指教學活動既有質又有量。量對應的是效率,質對應著效果,有效就是既有效率又有效果。但對德育課堂教學而言,教學的有效性始終不能忽略的是它的價值屬性。首先,職教是為社會的職業活動直接服務的,德育課堂教學必須面向職業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現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遠近結合”,德育課程要體現知與能的多接口性,情意行的完美統一性。其次,教育產業的最終產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個人價值需求得到滿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規律,其個體差異性和創造性的特質不容忽視。再次,德育課程體系的來源應當是職業能力和職業需求,但職業的現實性因素決定了德育的課程和教材變化并不同步,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現實職業環境、有能力創新的教師。換言之,德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三層含義,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
總之,德育課程改革是我國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時,在改革的各個階段,都要同步進行,不可以進行割裂,突出時效性是課程改造的重要方面,德育課程是為我國培養更多合格人才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檀傳寶.《學校道德教育原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2]易曉明.《新德育課程觀的建構》 上海教育科研,20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