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旗
【摘要】職業教育以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成為職業學校各專業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基于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與企業合作案例分析,采取了“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領校進企,實施企業課堂”等形式,對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分析取得成果與存在問題,以期完善這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企業產品 教學模式 實踐
【中圖分類號】TH16-4;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220-02
一、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認識理解
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是指圍繞企業的產品加工為教學載體,通過系統的案例任務引領,在參與任務中,由企業專業人員與教師共同指導的活動中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將企業生產現場作為教學場所,主要培養與鍛煉學生在工作場所能力的教學方式。學生從整個案例實施過程中,運用實踐經歷、所學理論知識進行知識重組,構建一套符合實際需求的知識體系。通過不斷自主學習,將理論知識體系應用于生產過程中,所構建的知識,比通過課堂學習更具意義。
二、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
(一)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要求
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在實際運用中,要注重現場任務與目標、學生與指導者之間互動的重要性。同時,該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意識到其認知機制不同于課堂上的傳統教學,是以整體認知理論和社會文化的建構主義作為認知基礎,更加注重融合性。在進行該教學模式的設計時,應滿足以下要求。
1.教學設計和組織圍繞的中心為企業員工。
2.教學過程具有咨詢性與促進性。
3.教學時間根據企業生產現場的時間表推進,具有較強的靈活性。
4.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二)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
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教學思路,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步驟。
1.根據該教學模式特點,精心組織實施課堂教學的內容與目標。
2.選擇適合學生與教學特點的企業及生產產品
3.按企業產品的加工工序進行分組
4.學習、搜集、整理與企業產品加工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5.制訂設計實施計劃
6.組織實施方案
7.總結教學過程,并對成果進行展現
三、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實踐分析
引子1:引企入校,構建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下的任務引領型課程教學
2010年10月20日下午2點,在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的會議室十樓,舉辦“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簽約儀式。校方與揚州光輝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50余萬元,在校內建設700平米左右的內燃機氣門芯生產加工車間,教師由校方雙師型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該項目已合作三年,共建的生產實訓基地運轉步入正軌。
引子2:領校進企,構建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下的“企業課堂”教學
2011年3月6日下午2點,在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學校的十二樓會議室,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冠名的“亞威班”開班典禮正在舉行,校方領導、亞威公司總經理及45名學員共同出席。亞威班是采用企業課堂的形式進行,由校方專業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在亞威公司的數控沖床分廠對學生指導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成長,學生對于生產操作技能掌握熟練,了解公司產品結構,第一年該分廠產值實現了突破性的飛躍,從1.2億增長到2.45億元,學生的人均年收入也達到了5萬余元。
實踐結果展示,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取得較理想的成果。該教學模式圍繞企業實際生產現場及產品,教學任務明確,以完成生產任務為中心,學生在企業產品的生產現場中能夠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有利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利于學生快速成長為技能型人才,不再僅限于學校課堂的純理論知識學習。與其同時,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的形式,討論該教學模式取得的較好經驗及不足之處。對討論結構進行歸納總結,列出該教學模式的7個特點。
1.工具性:工具性學習的目的是發展技能、提高生產率
2.對話性:對話性學習關注的是組織及學生個體在組織中所處的位置
3.反思性:學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表現,并與他人進行對比,進而提升學生對生產現場中自我的理解,更清晰的認識到自身的身份以及需要進行的改變。
4.真實性:創設真實情景對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至關重要,該教學模式將學生學習的內容、任務通過現場生產的真實情景,讓學生感受知識與技能的實踐應用。
5.同一性:學生在完成生產任務的過程也是學生同時獲得技能,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
6.關聯性:在生產現場,學生能夠思考現場中與理論知識的緊密聯系。
7.周期性:生產產品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學生通過不斷的重復計劃、行動與反思,持續提升能力。
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不僅要依靠學校教師的努力,更借助于企業支持。企業環境直接影響了該教學模式實施的效果,主要從以下方面考慮企業因素:
1.在企業內部,在何種程度上學習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應該給予獎勵的。
2.在企業的競爭中,知識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3.企業產品生產場地的規模。
4.工作的過程以及所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
5.企業與其他的相關組織聯合的能力和意愿。
另外,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總結出實施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關鍵策略要點:endprint
第一,教學目標與任務是確保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實施的前提。首先,在該模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直接面對真實的生產任務,在現場面對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設定的脫離產品的問題。在該教學過程中,通過設定符合實際的目標及問題解決方案是取得教學成效不可或缺的因素。其次,企業生產實踐的真實活動比純文字理論的教材更具成效性,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目標。
第二,學生、教師、企業技術人員之間的互動是實施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的關鍵。該教學模式只是變換了教學場所,學生仍然是主體。雖然企業安排的學習與學校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學生與老師、同事、企業指導師傅之間的互動是有效學習的關鍵。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單一的,需要來自老師與企業師傅的支持,同事的幫助,特別在一些程序性或策略性的知識方面。通過他們的交流與支持,更利于學生全面掌握關鍵只能。互動是該教學模式中知識構建不能缺少的,在材料與資源具備的基礎上,缺少互動,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互動的作用,采取直接講授、觀察和傾聽、與工作伙伴交流等形式,都是確保教學模式成功的要素。
第三,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應具有較強的自我指導與負責的意識。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現代企業的生產也是越來越負責,使用的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較快,精密性與復雜性更高,生產環境也在發生變化,這要求學生掌握較為牢固的理論知識,能夠自我調節,根據現實情況靈活應對,即學生的學習應當是自我指導與負責的。許多社會認知的建構主義學者認為,當學習的人對主動構建意義負責的時候,才能進行高效學習。學生在主動發展自身能力時,需有效運用學習材料和策略,并利用生產產品要達成的目標與任務,來追求與實現自己的目標。學習者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自我指導不僅僅是獨立的實現自己既定的目標,還包含在此過程中怎樣運用他人的幫助。
第四,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應合理使用計算機與網絡。網絡與計算機發展到今天,普及率非常高,它是一個強大的學習資料庫。這致使網絡的一個基礎功能,在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中,要充分運用網絡為學生發展提供的共享平臺,學生能夠在網絡環境中通過互動構建知識體系。網絡能夠讓學生與同事、教師、指導師傅及外部專家進行互動與交流。
四、結語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逐漸形成了完善的培養機制。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學校教育,以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為最終目的,它是一種跨“界”教育,連接了學校與企業,學習與工作,在這中間有一個完美的過渡。校企合作并不是簡單的培養學生,職業教育避免成為了職業培訓,作為學校要承擔較多教育的責任,作為企業也并不是毫無回報的付出,學生進入企業,在短時間內解決了企業的用工問題。
引企入校,領校進企,充分把握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經驗機會,應用于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教學模式,以企業產品加工為任務目標,教師與學生、企業指導師傅共同參與,由教師與師傅一起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讓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工作能力相結合,實現職業教育與企業文化、企業環境完美結合。基于企業產品加工過程的教學模式是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本文以本校與企業合作案例為研究對象,進行結果分析,總結存在的不足與可取之處,以期為其他院校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借鑒。
參考文獻:
[1]曹志良.融入工廠生產過程四階段教學法.河南科技[J],2013(5)
[2]胡克偉,劉風波,田曉玲,猜智軍.食品加工技術基于產品導向的“雙廠雙校、雙工雙學”教學模式的研究.高等農業教育[J],2010(4)
[3]邵鵬.實訓教學以“教學產品”為模式的實踐探索.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J],20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