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云+呂銀+吳春林+陳凱
【摘要】本文針對地區特色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專業課程建設進行了研究,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與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方面對混合式教學培養人才模式進行了探討,進一步完善了特色專業的建設,為培養高質量的材料本科優秀人才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MOOC 混合式教學模式 高分子材料 反轉課
【基金項目】教學改革項目KG201529及石河子大學混合式教學改革專項BL2016006和BL2017027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236-02
隨著石河子市建成以煤化工、PVC樹脂、聚酯、節水農業、塑料建材等產業的循環工業經濟圈,整個石河子市和新疆兵團對材料專業特別是高分子方向人才需求大大增加,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在培養立足新疆,面向西部,服務于區域經濟建設和材料行業發展,適應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教學培養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和探索。
1.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分子人才培養上的先進性
在“互聯網+ 教育”[1]大數據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優勢,以網絡平臺為依托,在線學習教學模式快速發展。慕課所提供的完善的課程設計、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優質的教學課件和完整的教學支持為普通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基礎。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是指線下面對面與在線學習的集合,就是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設置與網絡平臺建設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培養能夠在高分子材料的設計、制備、分析、加工與生產等領域從事技術開發、技術改造、科學研究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學院根據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結合新疆地區經濟發展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確定《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為專業核心課程,圍繞這幾門課程進行課程體系的設置與網絡平臺的搭建。按照“立足校本、依托專業、應用驅動、建以致用”的原則來推進混合式教學課程建設。網絡教學平臺構建了課程展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質量評估并重的網絡教學體系,以此平臺為依托,建立傳統課堂教學及自主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制定課程制作標準、課程管理和平臺建設規范。
3.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中的實踐
通過混合式教學課程的建設,提高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質量與效率,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引導能力,推動課程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同時加強基于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的學生學習分析研究。誘導學生參與網絡課程學習,以老帶新,由老生將課改理念傳遞給新生,開設課內外學習平臺,改革學生考核評價體系。教師應分利用在線課程平臺互動功能進行師生交流、輔導答疑、布置與批閱作業、課程考核等工作,并做好對學生個性化指導。教師關注網絡教學平臺課程論壇的信息,及時回復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好課程論壇的管理工作。
4.加強年輕教師隊伍建設
注重對青年教師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培養,定期舉辦教學經驗交流會,開展示范課公開觀摩,外出培訓,網絡培訓包括理論培訓幕課/SPOC、反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微課程;軟件使用(教學平臺、錄課軟件、視頻編輯軟件、互動課程軟件)、硬件使用(手寫板、攝像機、相關多媒體設備)等;支持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參加專業科技學術會議,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不斷補充新的學科前沿知識,提高授課效果。
5.總結
石河子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以混合式課程建設為載體,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優勢,探索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支持和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混合教學模式,鼓勵優質教學資源數字化、視頻化、網絡化,強化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蔣翀,費洪曉.基于MOOC 的混合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3):120-123.
作者簡介:
王賀云(1975.02-),河南遂平人,工學博士,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