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郝博煒
摘 要 當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目前,社會發展日益迅速,農村發展力度加大,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狀況呈現多元化,因此應該注重對農民進行思想上的引導,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與時俱進,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社會環境。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目標 農民
作者簡介:張偉、郝博煒,河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252
當代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指導下,遵循一定的規律,采取合適的方法,以社會和個體的發展要求為基礎,達到提高他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等方面的目標。從而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給予農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信心,增強社會主義道德的實踐力度。
一、當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一)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市場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政府具有宏觀調控的作用,除此之外,道德調節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活中是否道德會影響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也關系到經濟活動的效率。因此,對農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利于農村的發展。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價值導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以先進的思想理論為前提,從而反作用于生產力,促進人民生產和生活的發展。當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通過宣揚先進的思想理論、方針政策等,影響農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養成好的習慣,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這樣在經濟生活中的負面行為就會逐漸減少,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平穩運行。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促使他們自覺遵守市場經濟秩序,解放思想,自覺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中,最終為農村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氛圍和社會環境。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受農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的影響。為了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在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單純的說教,要注重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為他們提供精神動力,這樣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尤為重要,同時也有利于促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二)引導農民精神世界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與進步,農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民物質生活逐步提高,同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使農村的精神生活也隨之活躍起來,使農民群眾向著“四有”新人而努力進步。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文化生活由單一向多樣轉變,精神狀態由依附向自主轉變。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文化生活擺脫了單一、枯燥的狀態,他們不僅業余生活變得豐富,而且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去了解國家的發展狀況以及路線、方針、政策,推進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不再像計劃經濟時期那樣純粹依賴于集體,這就促使他們不再墨守成規,而是有了自我意識,就會自覺地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解放了他們的道德觀念。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升其精神品質。改革開放以后,各類邪教組織或封建活動逐漸減少,思想道德素質逐漸提高。如今,農村的義務教育已經普及,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也有所提高,“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逐漸增多,如果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得當,他們的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都會不斷增強。
(三)提升農民政治素質
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標就是通過教育加強農民對黨和國家的情感,讓他們自覺做到熱愛黨,熱愛祖國,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興旺發達緊密聯系起來,自愿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民族復興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向著成為現代社會的合格公民而努力奮斗。
由于各種歷史和現代條件的限制,農民群眾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相對低下,民主意識較弱,很少關注和參與國家大事,不能很好地履行作為公民的義務和行使公民應有的權利。因此,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各部門可以借此使農民群眾真正了解國家大政方針、路線的制定及實施,讓他們養成知法、學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識,形成敢于參與、主動參與的精神狀態,從而真正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之中,真正做到有效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
(四)促進鄉村和諧
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個人身心和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主義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同時農民群眾個人的身心和諧是鄉村和諧局面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和諧鄉村的構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去穩定他們的情緒,使他們摒棄過時的和錯誤的道德意識和思維觀念,積極接受和傳播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念,從而更好地在新的社會形勢下集中精力搞好各項工作。
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促進農民之間關系的和諧。農民之間關系的和諧是構建和諧鄉村的關鍵,因此我們要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形成農民團結友愛、交流協作的道德意識和思想觀念,引導他們積極地面對現實生活。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他們減少思想上的煩惱和困惑,改善他們的精神狀態,滿足他們的各種精神需求,從而促進他們積極參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活,使農民之間可以更加融洽的進行溝通與交流,促進鄉村的和諧發展。目前,在農村中也分為很多階層,階層不同,思想觀念必然有所差別,比如職業農民和個體戶的一些想法就非常不同。這就非常有必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讓他們充分體會到不管什么人都應該做到互相尊重,因為每個人都是生來平等的,要促使農民群眾之間做到互幫互助,齊心協力、共同進步,構建和諧鄉村,為社會主義農村現代化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endprint
二、當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保障農民經濟利益
首先要保障農民群眾生存的權益。生存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農民的生存主要依靠土地,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農村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城鎮化過程中,雖然有一些村民失去了土地,但是國家無論如何都不會觸碰億畝耕田的紅線,要堅持以人為本。失去土地的農民情緒難免有所起伏,要穩定農民的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就要給農民以各種補貼和社會保障,保障他們養老、醫療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要予以高度重視,做好調查研究因地制宜的去幫助他們,給予他們溫暖和力量,從而去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給予農民群眾對黨和政府工作的信心,增強社會主義道德的實踐力度。
然后要保障農民群眾進一步發展的權益。農民的生存權益是維持其生命的存在,而發展的權益注重的則是如何實現農民自身的價值。農民相對來說屬于弱勢群體,他們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才能更好的生存,才會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黨和國家一定要保護好農民的發展權益。對于擁有土地的農民,黨和政府應該幫助他們運用科學技術去管理和種植,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對于那些在城鎮化過程中失去了土地處于漂浮狀態的農民,黨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加強自我學習,樹立積極地心態去找工作或創業,實現自己的價值;另一方面要為他們提供更多技術培訓、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
(二)提高農民文化素養
1.培訓文化知識
首先要給農民群眾提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的機會,讓他們成為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然而,農民學習科技知識不可能像學生那樣的統一,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可以等到他們做完該做的農活之后,對他們集中組織學習,對他們進行科學技術方面知識的培訓;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手段傳播一些農業技術知識和可以同時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養和科學文化知識素養的信息。還要采用簡單明了的方式傳播先進文化,讓每一個農民群眾都可以很好地接受。比如可以通過贊揚身邊的好人好事,批評不和諧事件的電視節目讓他們在無形中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然后要從制度上保障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的支持力度。一般來說,農村文化建設的效果遠不如經濟建設,這就導致基層會存在忽視文化建設的現象,所以一定要保證基層領導干部對于農村文化建設的高度重視。想要更好地進行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提就是增加資金投入,不但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還要經常組織高校、知識團體、文藝團體等多多下基層鄉鎮農村去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和精神。
2. 倡導文明鄉風
在農村倡導文明鄉風就要大力宣傳和普及先進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能做到讓農民們記住那么多的文字,最主要的是讓他們用心感悟,踐行真善美,抵制假惡丑。 因此可以用形象的圖片進行宣傳,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明白了解,另外,還可以利用電影電視、廣播、網絡等新媒體手段傳播典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分析。在農村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先進的文化去陶冶農民、引導農民、教育農民,培育新型農民。這就離不開基層村組的領導和組織,他們要多舉辦文化建設活動,加強鄉村圖書館和鄉村文化大院的建設,定期對村民的日常行為進行評比,讓他們遠離腐朽思想的侵蝕,在文明鄉風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三)優化農村社會輿論
1.堅持正面宣傳,批判不良現象
目前社會輿論雜亂叢生,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堅持做到正面宣傳,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雙管齊下傳播正能量。首先要大力宣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就,給農民以希望和信心,同時提出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國家的建設。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宣傳素材,使宣傳更具有說服力,比如說感動中國人物或在農村中很受歡迎的先進人物事跡等,這樣會更好更快的引起農民的共鳴,增強宣傳效果。當然,對農村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為也是要進行嚴肅批判的。比如封建迷信、遺棄老幼等一些負能量事件一定要進行嚴厲的批判,可以用這些反面素材對農民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2. 凈化媒體空間
目前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展迅速,給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雖然媒體使農民獲得信息更加便捷、快速,但是一旦出現不良信息,也是傳播的非常迅速,會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凈化媒體空間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進一步制定并貫徹信息管理和傳播的規章制度,對所有信息進行嚴謹認真的篩查,當不良信息廣泛傳播并引起消極后果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加強主流思想的傳播空間。然后要提高媒體管理者和各階層職員的思想道德素質,避免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傳播那些未經證實但極具話題性的負面信息和言論,多傳播社會正能量信息。最后要堅決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使他們能夠自覺而且能夠分辨所傳播眾多信息的真假,更好的避免被一些不良的負面信息侵蝕,以便于更好的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張澍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前沿論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運迪.當代中國農民的教育與自身發展.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
[3]李寶才.中國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