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明
摘要:現代中職教育中聲樂的教學倍受重視,在聲樂教學方面不但要讓學生的聲樂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將傳統音樂教育融入到現代聲樂教學中也有著一定的意義。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是以聲樂理論教學和國外的教學體系為主,借鑒國外的教學知識結構,確實有效推動了中職院校聲樂教學的發展,但是沒有將中國的傳統音樂精髓應用到教學當中,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導,導致學生對中國的優秀音樂文化不了解。所以,在當下的中職聲樂教學中適當的將傳統音樂融入進來,發揚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
關鍵詞:傳統音樂;中職;聲樂教學
1中職聲樂教學現狀
1.1模式較單一
通過課堂回顧,我們發現,在應試教育體制下,中職的教育模式也受到一定束縛。中職的許多聲樂老師是藝術學校畢業,他們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關注點在學生學習聲樂方面的技能,對于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所欠缺。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在音樂中的熏陶,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中職的學生普遍素質不如初中學生,所以在聲樂教學中只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會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1.2學生學習主動性差
中職的學生基本是無法進行更高學府的選擇,才選擇中職,他們在學習中沒有認識到聲樂課程的清晰概念,也沒有認識到聲樂對他們日后學習和工作、生活的幫助,所以缺乏對聲樂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大程度上是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只是單一機械學習,沒有主動參與和進行創造。
1.3以《鱒魚》為例的聲樂教學現狀
首先,從老師層面,《鱒魚》是比較有難度的,密集的十六音符及升降音的變換對氣息控制和情感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如果教學目標過高,既要學習歌曲,又要學習唱法會導致內容量大,難度高,學生會學得吃力,學習過程中沒有成就感。其次從學生層面,氣息是學生學習聲樂最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氣息的支持,就不能很好的學習聲樂,因為聲樂的氣息和平時說話的氣息是不一樣的。如果不加強認識,就會造成在練唱過程中聲音嘶啞,聲帶損壞。另外學生在學習中沒有進行鞏固練習,導致剛學習到的方法和知識變成了被動的認知。
2中職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有效路徑
2.1用心領悟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創作者在創作音樂作品時,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都寄托于音樂的歌詞和旋律中,可以說,每一部音樂作品都代表了創作者的情感。在中職聲樂教學中,要讓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與藝術魅力,就必須進行情感教學。
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強調情感的表達,不管是古代音樂還是現代的音樂表演,紛紛傳遞出豐富的情感。眾所周知,我國民族眾多,各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不相同,有著各自獨特的風味,這就造就了民族音樂文化的與眾不同。雖然各個民族的音樂表現形式各具特點,但每部音樂作品中都表現出非常明確的情感。所以,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中職聲樂教學中,首先就要重視情感教學,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音樂作品中,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教師可以先介紹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社會背景等,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逐步將學生的情感帶入作品中,進而在歌詞和旋律的帶動下,逐漸激發內心的情感,與之產生共鳴,學習效果會非常明顯。
2.2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易于理解音樂
音樂是一門藝術,教師對音樂作品的講解只是理論上的分析,也只是教師自身對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不同的人對同一部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因此,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從自身的特征、知識程度和成長過程等為出發點,用心感知音樂作品的美。在傳統音樂文化教學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引導學生能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欣賞和感知民族音樂獨特的美,并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聲樂知識,以及從民族音樂文化中得到的感悟進行小創作。例如,在中職聲樂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比較經典的民族音樂,或者為學生演奏一段民族音樂,再給學生設置一些引導性較強的問題,當學生欣賞完后,就讓他們談談自己對這段民族音樂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分析這段民族音樂的創作技巧和演唱技巧。當教師做完總結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欣賞幾遍音樂,并展開小組討論。以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欣賞、自主思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感知能力,加深對民族音樂的理解。
2.3教師應豐富自身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提高音樂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其教學水平直接決定了聲樂教學的效果。民族音樂文化博大精深,各有特點,要想在聲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則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民族文化音樂知識。教師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和理論修養。當然,不能要求教師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自身的音樂知識儲備量和音樂水平,而是在教學的同時做好自學工作。在備課的時候,教師應該多查閱與民族音樂文化相關的書籍或文獻,反復練習民族音樂的唱法技巧,注重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找到不同音樂形式之間的異同點,讓學生能直觀學習,幫助他們理解音樂作品。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對教師的知識面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要求,不僅要會分析音樂作品的唱法技巧,還要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進而在教學中豐富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聲樂水平。
3結語
聲樂教學未來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中職聲樂教學中,這對于聲樂教學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發揚和傳承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還能整體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鄭曉燕.新形勢下中職聲樂教學改革創新思路[J].中華少年,2015,(12):75-76.
[2]常曉虹.論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黃河之聲,2015,(18):35.
[3]李曉貳.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當代音樂,2016,(03):1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