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
摘要: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適應不了當代教育發展的速度,也滿足不了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的學習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教育的發展,新課改的發展趨勢,適當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小組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適當的采用小組學習模式,讓學生們相互的交流、學習,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組學習;教學模式;小學語文
俗語曾說,一根筷子很容易會被折斷,但是一把筷子卻很難被折斷,這句話充分顯示了團結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不易被摧毀的。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也要充分發揮這種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語文教師要發揮學生們的團隊精神,適當地采用小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們之間進行情感與學習上的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加強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更進一步地提高小學生對語文的應用水平。
一、小組學習模式對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作用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需要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小學語文也是一門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很重,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已經并不適用于當代的小學生了,小學語文教師要順應教育的發展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適度地開展小組學習的模式。小組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們之間對語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的過程,通過合作讓大家集思廣益,給小學生一個充分的發揮和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們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增近與小伙伴之間的友誼,團結起來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困難。通過語文教師提供給學生們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小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才使小學生們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同時促進了小學生語文成績的進步。
二、小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具體應用方式
1、合理地對小學生進行小組分配
語文教師首先要對自己的學生的進行逐一地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有所不同,通過細心的了解學生們之后,語文教師就要學會如何地進行取長補短,根據小學生們不同的性格特點,進行綜合考慮,人員進行平均分配,民主選舉適合小組中能夠擔任組長的人員,同時并保證每個小組的其他成員都能夠分工明確,這樣才能使每個小學生的才能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組織趣味性競賽,培養小學生們的團隊意識
通過小組學習模式的建立,小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不斷地增近彼此的感情,增加彼此的友誼,在學習的過程中,互幫互助。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語文教師通過組織趣味知識競答、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比賽,讓學生不斷地增加知識的積累,學會以團隊為中心,團隊的勝利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讓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作用。教書育人要從小培養,團隊意識也同樣從小建立。
3、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每個小學生的想法都會不同,不同的想法碰撞在一起,往往會產生奇妙的火花。語文教師首先就要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小學生們彼此產生合作的興趣,通過不同的火花碰撞,讓學生們對語文教師給出的問題進行廣泛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不但學習到了知識更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奧妙,這樣才能促使小學生們共同學習。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在小組學習的模式中,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給小學生們呈現比較直觀、立體的感覺,更能激發小學生的興奮狀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小組學習模式得到更好的體現。
5、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建設
小組學習模式是一種新穎而獨特的教學方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進行學習和認識,從而來引導學生們自主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課堂進行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作為引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想法,時刻為學生的發展進行考慮,不斷地去提升自己,去鍛煉自己。
6、互動式地交流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講課比較死板,學生學習非常枯燥,導致小學生消極的學習狀態。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的課堂上,學生們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小組學習模式中,它不僅僅只是帶動小學生之間的友好情感的交流,它同時也帶動了語文教師和小學生之前的互動交流,通過交流,語文教師要學會處在學生的立場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去理解問題,這就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師生、生生的互動狀態,才能達到教師所想要達到的學生自主地學習的奮斗目標。
結束語:
總而言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在現在的小學教學的模式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轉變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學習模式現在已經成為語文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學模式,語文教師要努力地運用這種模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發揮小組學習模式的優勢,不斷地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協作,讓學生體會團隊的魅力和增加競爭意識,進而更加努力地去學習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楊風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4(1)
[2]張慧芳.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初探[J].成才之路.200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