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春
摘要:幼兒教育居于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基礎性地位,伴隨社會的進步,幼兒教育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縱觀我國目前的幼兒教育發展,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受教者接受良好的教育資源,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就幼兒教育領域展開研究,以期能夠切實推動幼兒教育向現代化建設方法邁進。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教育體制
幼兒教育從教育學的定義上是指,對幼兒成長產生的以情感獲得、性格形成、思維模式等內容為主的教學活動[1],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習者獲得身心發展的初步認知,為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通常意義上的幼兒教育由家長與教師共同組成施教者,借助游戲等形式來引導學前兒童開展系統性的各項教學內容,通過計劃性的感官刺激,促使幼兒的各感官功能日趨完善,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促進學習者獲取一定的學習能力,以便早日適應社會化的外部環境。
一、幼兒教育的困境
幼兒教育作為學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受到學習者年齡、施教者能力、社會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幼兒教學的實施路徑也存在一系列的困境,導致幼兒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包括主觀與客觀,思想認識不足造成幼兒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輕視幼兒教育對幼兒未來成長的作用妨礙了教育時效性的發揮,本文就此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1、施教者素質偏低
師資始終在幼兒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當前的幼兒教育從業者的整體素質不高,甚至存在體罰等虐待幼童的不良現象,足以見得現有的教師團隊綜合水平偏低。幼兒教師大多經由師范培養,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受到學習年限的制約,施教者對幼兒理論的掌握不足,同時缺乏系統性的學習機會,導致教學團隊的教學能力偏低。此外,對于幼兒教師的后繼培養也缺乏可行政策,受到應試教育的環境影響,教育部門單純關注義務教育,嚴重忽視了對于幼兒教育師資的繼續教育,幼兒教育缺乏特級教師、骨干教師,這就使得師資力量無法與學前教育的實際需要相互匹配,導致幼兒教育的教學水平長期停滯不前。
2、教學手段極端化
現有的幼兒教育并沒有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教學內容遠遠脫離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比較常見的是幼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的趨勢[2],主要表現為教育者對幼兒的“揠苗助長”現象,幼兒的教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手段極端化造成了教育的偏差,這違背了學期教育基本規律,更不符合幼兒自身的發展情況,最終妨礙到幼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日前幼兒教學存在不顧及幼兒個體差異的現象,教學內容涉及到小學階段的知識,幼兒應接受到的常識習慣與情感思維得不到重視。此外,針對幼兒開設的各類型興趣班,也給幼兒造成了負擔,學習內容超過學前兒童的接受能力,勢必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這也不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教育資源不平衡
由于幼兒教育并未納入義務教育體系,其基礎性的公益化特征得不到外界的認同,受到財政支持以及資源分配的限制,幼兒教育也邁入市場化趨勢。但民辦幼兒教育的水平偏低,導致教育資源不平衡,再加上公用經費的限制,幼兒教育的各類設備匱乏,教育經費限制了幼兒教育的持久發展。
二、幼兒教育的改革策略
在學前教育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下,幼兒教育能否進行可持續關系到學齡前兒童是否能夠健康成長。就幼兒教育的現狀而言,仍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為此,本文建議從提高幼兒教師素質入手,適時引入社會各界的參與,最終實現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為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社會多方參與
政府作為幼兒教育公共資源的提供者,同時肩負著學前教育現代化的領導責任[3]。為迎合幼兒教育的現代化趨勢,政府要切實創造適合幼兒的教學條件,從硬件以及軟件出發為現代化教育提供制度管理。社會多方參與幼兒教育能夠提供一系列的物質產品以及精神支持,隨著學前教學逐漸打破傳統教學模式,電子信息以及網絡技術被引入學前教育的日常管理。社會增加對于幼兒教育的投入,能夠打破時空的限制,幫助幼兒獲得具象化的學習認知,實現幼兒教育的良性運轉。現代化教學工具還包括功能室,借助社會資本進行體育室、游戲室、閱覽室的建設,也有助于為幼兒教育提供多元化的發展平臺。
2、提高施教者素質
幼兒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幼兒教育的管理效果,要不定期進行幼兒教師培訓,進行相關幼兒知識的傳授,同時搭配幼兒心理知識的教育,為幼兒教師創造不斷提高綜合水平的外部環境,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鼓勵幼兒教師從幼兒的生理特征以及思維模式為立場進行教學指導,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平臺。要平等對待幼兒,使其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護。要根據幼兒的心理規律,科學地組織日常的教學,合理分配生活、學習與游戲的時間,適當增加游戲時間來增強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切實提高幼兒教育的能動性。此外,還要從加強幼兒的心理建設入手,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以豐富幼兒的課余生活,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班主任要開展單獨教育,鼓勵幼兒參與學習,充分關系其心理發展,為其積極融入班級生活創造條件。要打破單純按照成績進行評判的傳統觀念,深入挖掘幼兒的優點,鼓勵幼兒及時與教師展開溝通。
3、變革教學形式
在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潮流中,幼兒教育的本質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舉措為學生營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幼兒教育的要求上升為要改善陳舊的幼兒教學形式,在幼兒教學中增添入豐富多樣的游戲內容,大大延展幼兒教學波及范圍。推行一系列以幼兒為主的教學舉措,通過開展幼兒教育實踐來驗證理論教學中的內容,借此開發教學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參與教學內容調整的實踐,強調幼兒參與現代化教學的推廣。幼兒教育應該加強對于課程的評價,嘗試構建全方位的幼兒課程教學考核體制,由此了解幼兒教育中幼兒對于學習過程的掌握,為今后教師設置幼兒課程安排作出整改建議,幫助教師更快發現幼兒課程教學過程中隱藏的弊端,并作出及時有效的調整以及改動,最終提高我國幼兒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關系到政府、社會各界以及學校的履職能力,考慮到幼兒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長期發展緩慢,要從改善幼兒教育學科地位著手,提高學科的專業性,運用多樣的教育方法來調整教學課程,不斷更新幼兒教育的具體內容,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教育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要從幼兒的現實狀況出發,對幼兒進行科學指導,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針對幼兒教育的實踐,本文通過資料收集,完成了對幼兒教育現狀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夠切實提高幼兒教育的水平,為實現對學前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謝慶:《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長沙諾貝爾搖籃幼稚園為例》,《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11(12):64—65.
[2]羅蘭英:《淺析我國幼兒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6):45—47.
[3]李大維,劉秀麗.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口].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