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調查研究、訪談等方法,對鞍山市足球特色學校校園足球發展的基礎、運行方式、師資情況、訓練體系、學員情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鞍山市足球特色校走出了“體教結合”的新路子,避免了“學與訓”的矛盾;足球特色學校經費來源主要以政府支出、學校投入為主渠道,且投入分配不均衡;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校師資、訓練水平上具備較好的實力;訓練計劃制定具有重視競技、輕理論的弊端。
關鍵詞 足球特色校 校園足球 現狀
鞍山市作為遼寧省足球重點城市之一,為遼寧省及國家輸送了大量人才,而相關鞍山市足球人才培養的運行體系相關研究仍屬于空白。為此,本文擬立足于鞍山市校園足球培訓的現狀研究,以期從客觀的角度反映出鞍山市校園足球人才培養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推動鞍山市足球運動的發展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資料、調查與訪談等方法,以鞍山長大小學、鳳光小學、湖南小學等8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為樣本,根據研究的內容和目的,設計了教師和學生兩種問卷。教師問卷共發放14份,學生問卷共發放144份。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項目運行狀況研究
1.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項目開設方式研究
相關足球課程開設情況:所調研的8所學校中均成立了課余興趣小組,其中有3所學校把足球項目作為必修課程;有4所學校擁有足球運動訓練隊,進行常年訓練,占整體樣本的50%。雖然所調研學校體現的是重視“精英教育”,在普及教育上還存在缺憾,但也體現出了校園足球的開展呈現了良好的態勢。
2.市小學足球特色項目運行機制研究
表1可知,所調研學校校園足球運行機制有三種。第一種為獨立運行,占25%;這類學校特點為訓練的運行由學校全面組織,學校具備完全滿足訓練的硬件條件和師資條件,經費運行渠道暢通,體現出了學校在足球特色辦學中的雄厚實力。第二種運行方式為聯合辦學,占37.5%。這類學校足球運行方式主要走校內足球教師和外聘教練相結合的師資體系。第三種為掛靠體育運動學校訓練體制,占25%。這種運行方式固然體現出了學校在足球訓練中的薄弱,但是卻能為本校足球得以良性循環開辟了新路子。選擇“其他”選項的學校實質為學校在訓練方面沒有實質性運行。
3.市小學足球特色項目運行的經費情況
經費來源上,所調查的8所學校選擇頻數最多的是上級部門撥款和學校支出;體現出了主管部門和學校對小學足球項目發展的全力支持。其次是社會贊助,占7.5%。實際上,對于上級撥款而言,實則重點投入幾個辦學特色突出的學校,為此,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學校的發展實際上是不均衡的。
(二)鞍山小學足球特色項目訓練師資條件現狀研究
調查得知(見表2),教師中有專業和高校體育教育經歷的占85.6%,反映出了鞍山市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授課教師有較高的技術水準。學歷上,大專以上占100%。職稱結構上,所調研小學的校內足球培訓任職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9人,具有一級職稱的4人;職稱結構體現了一定的優勢。
(三)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學校教師訓練情況研究
1.足球教師運動訓練計劃制定情況分析
對14位教師的調查顯示:有5人選擇周期訓練計劃,占總數的35.7%;選擇隨堂訓練計劃的有3人,占總數的21.5%;選擇年度和多年訓練計劃的分別為3和4人。張博老師等人認為:“足球訓練要堅持多年訓練和系統訓練;要把年度訓練分解,實施階段訓練的整合,并使每個訓練階段相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因此,鞍山足球傳統校足球訓練的計劃制定要進一步完善[1]。
2.教師的訓練內容特征研究
調查顯示,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項目校教師最重視的是足球的技術訓練、戰術訓練和臨場競賽經驗訓練,三者比例均為100%。從“身體素質訓練”比例來看,有64.2%的教師心理素質訓練選項選擇人數比例為21.4%;比例稍偏低。
3.教師的訓練訓練頻率與時間
所調研學校足球課余訓練頻率為:每周訓練4次以上的有3所學校,每周訓練次數為3次的有4所學校。由此可見,有50%的小學足球訓練基本向專業訓練方向發展。從訓練時間上看,所有學校訓練時間均在1個小時以上。自中小學實施減負以來,學校下午3點以后均為體育活動時間,距離4:30的放學恰為一個小時以上,這個時間為足球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時間機會,與學生文化課學習不相沖突[2]。
(四)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校隊員情況研究
1.隊員的從訓年限分析
目前鞍山市在訓的足球學員中參加訓練年限主要集中在3-4年,共87人,占調研學生的6,0.41%。受訓超過3年的時間的學員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訓練時間為5年以上的共35人,占年24.3%;參加訓練時間為5年以上的,屬于特長突出的人群,多數具備向上級體育運動學校和中學足球特色學校輸送的水平[3]。從整體上看,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學校學員參加訓練時間較長,能夠做到從少兒抓起,體現出了良好的足球基礎。
2.隊員參加訓練動機分析
表3顯示,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動機主要集中個人的興趣愛好(70.8%)、娛樂健身(56.9%)、家長的要求(44.4%)等三個選項上;這三個選項的一致性是隊員延續訓練的重要保障。
3.隊員參賽情況分析
隊員參加學校以及上一級各類足球比賽是檢驗特色學校足球訓練效果的重要途徑。調查表明,所調研的學校每年均舉行至少一次校足球比賽,其成績作為參加上一級比賽的隊員選拔。近3年來,參加過全國比賽的有24人;參加省級比賽的有37人;參加鞍山市比賽的有108人。多年來,鞍山市把青少年足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除了加大小學特色校投入外,與之相匹配的競賽廣泛開展;目前已有31所學校被列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
三、小結
(一)鞍山足球特色學校走出了“體教結合”的新路子,使得少兒足球運動得意良性循環;以體育課、課余運動小組、運動隊訓練等形式的有機結合,在普及和精英教育上走出了并行發展的道路。但是,在保持精英教育的同時,重點抓足球的大眾教育,使足球運動真正成為百姓的舞臺。
(二)鞍山足球特色學校經費來源渠道主要以政府支出、學校投入為主渠道,且投入分配不均衡,在吸引社會資金方面缺失。為此,要加大足球傳統校的宣傳力度,改進運行渠道,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以保障訓練條件及訓練、競賽運行經費的暢通。
(三)鞍山市小學足球特色校教師訓練計劃制定的系統性不是很高,訓練體系中的理論知識的傳授嚴重缺,具有重視競技、輕理論的弊端。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批準號:JG16CB308。
參考文獻:
[1] 張博,趙世勇,詹麗來.足球前沿教程[M].電子圖書.2006.12(317).
[2] 新華網.鞍山中小學生享受快樂“大課間”.http://news.xinhuanet.com.2005.10.21.
[3] 谷紅.體教結合實現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學術論壇.2009(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