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路
摘 要:器樂教學深入課堂,讓學生提高了興趣,增強了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學生的表現力,讓學生更加熱愛音樂課堂,更加熱愛音樂。這樣的音樂課堂是充滿活力、充滿歡聲笑語、充滿魔力的音樂課堂。
關鍵詞:器樂課堂;興趣;表現力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器樂教學逐步深入課堂,學生的課堂生活更加豐富,讓學生對音樂課更加熱愛,更加能夠體驗音樂帶給人的美好感受。讓器樂進入課堂,這是音樂教學的一項重大改革和突破,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藝術才華,提高綜合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
現在的初中生正是活力十足的年齡,充滿著無限力量。如果一味的只是唱歌和欣賞音樂,很難滿足孩子們對音樂的渴望。而器樂教學進入課堂,很好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使他們充滿了好奇,充滿了新鮮,充滿了求知欲。例如,電鋼琴,它的音色優美,能夠表現出很多樂器的聲音,同時配有伴奏音樂,表現力十分強,學生可以跟伴奏盡情演唱,教師可以利用孩子們對電鋼琴的喜愛,引導孩子們去學習我們課堂上可以駕馭的樂器,讓孩子們在音樂課中不僅學到好聽的歌曲,同時手和腦的協調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二、選擇簡單輕便的課堂樂器學習
初中生每天學習壓力很大,在音樂課堂中,我們可以選擇簡單輕便的小樂器進行學習。這里我們選擇的是陶笛,這個小小的樂器既簡單又輕便,只有六個孔,像古代的塤,看著十分小巧,孩子們拿在手里非常喜歡,老師會逐步把陶笛的指法慢慢教給學生,每一節課可以教3到4個指法,同時配以簡單的曲譜進行學習,孩子們興趣很濃,因為他們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聲音了。同時老師還可以用電鋼琴和孩子們合奏互動,孩子們體會到音樂魅力的同時也鍛煉了手和大腦的靈活能力,使學習不再那么枯燥乏
味。我們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我和你》,孩子們學得很認真,這個譜子適合初學的孩子們,輕柔舒緩,孩子們先學會歌曲的演唱,根據簡譜再進行演奏,學習起來很快,學生從不會到會,再從會到熟練,每節課都要不斷鼓勵孩子們,同學之間也可以互相探討,舉一反三,這樣學起來更加興趣濃厚,更有成就感。根據孩子們的學習進度可以更多地去演奏歌曲,比如《天空之城》《女兒情》《祈禱》
《月光下的鳳尾竹》《大海》等孩子們熟悉的旋律,這樣孩子們學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也會更加興致勃勃。這樣的音樂課堂是充滿活力、充滿歡聲笑語、充滿魔力的音樂課堂。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力
在課堂器樂的學習中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表現能力,讓孩子去勇敢地表現自己,充滿自信。一段簡單的曲譜孩子們也會在學習中出現偶然的失誤,教師要讓孩子們以個人或者小組形式去演奏音樂,大家去品味、去思考如何把旋律演奏得更美,誰演奏得更加完美。這樣慢慢積累的時間長了,孩子們學會了自己去分析旋律的高低、強弱、快慢。這樣演奏的音樂是充滿生命力的,而不再是干巴巴的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讓多種課堂樂器進行演奏,比如三角鐵、碰鐘、鈴鼓、沙錘、串鈴,等等,更加豐富演奏的內涵,讓學生都有演奏的樂器,分工合作,組成一個小小的演奏團,這樣孩子們經常表現自己,鍛煉自己,不但演奏能力提高了,上臺表演也不會膽子那么小了,而且這種鍛煉會延續到其他課堂,很多膽怯的學生都能夠勇敢地去表達自己。培養孩子的表現力,教師也要不斷給孩子們鼓勁,多鼓勵。只要有信心,敢表現,對學習其他學科也有很強的推動力。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一系列器樂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同時掌握了器樂的簡單技法。在充分掌握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和審美能力。音樂是一門藝術,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使人的品質得到升華,美好的音樂總是會帶給人美的享受,讓孩子們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陶冶著孩子們的情操,讓孩子們不僅學到了音樂知識,同時得到了心靈的提升,提高了學生審美的鑒賞力、音樂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教師在教授學生過程中,良好的技能展示,會讓學生心服口服,同時還會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層的理解。將器樂技巧運用在音樂作品中,通過音樂中蘊含的美好感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通過教師本人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的傳遞,對器樂演奏知識、演奏技法、演奏速度、演奏力度、演奏中的呼吸等重點進行示范表演,學生能夠快速準確地感受音樂并學習好器樂。教師通過學生的展示及時糾正學生在演奏中出現的問題。在進行排練中告訴學生要瞻顧整個合奏效果,相互聆聽,相互配合,在教學中才能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
同學們拿在手里的雖然是一件小小的樂器,但是這是溝通學生和老師的良好橋梁,通過器樂學習老師和同學的感情更融洽了,課堂中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彩互動都會給彼此留下美好的瞬間。同學們在每堂音樂課中不僅學到了知識,同時受到了音樂的熏陶,得到了美的享受,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更加充滿激情,充滿向上的熱情。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