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
摘 要:隨著現代網絡的迅速發展,微信、微博、直播等新一代的網絡交流方式席卷而來,一種新型的教師授課方式“微課”也隨之產生。將“微課”應用于教學環節中可以把重點知識提取出來,分成多個小部分分別講解,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清楚地知道哪些內容是需要特別掌握的知識點。“微課”獨一無二的特點就是可以在網上進行教學。針對于如何將“微課”應用于教學中進行了研究,對“微課”是否能融入我國的傳統教學中這一適應性問題也同時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微課;適應性
一、微課概況及發展前景
微課是指老師將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進行簡單歸納之后,在短時間內進行授課,一般控制在十分鐘之內。主要特點是簡潔、清晰、直觀。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好微課視頻,然后學生在網上在線觀看或自行下載,這樣既可以個性化地自行規劃學習時間,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多次反復聽講課內容。
二、微課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應用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了文科的記憶內容多而繁雜和理科的理性邏輯思維為一體的學科。包含了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部分內容。自然地理有著較多的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且內容較為雜亂,可能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這時就需要教師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熱情。人文地理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分析,如涉及工業等問題時,要從多方面進行分析,這時就可以在微課授課過程中,對相似的問題歸為一類重點進行講解,把解題分析的主要方向進行統一的概括,逐步教會學生分析過程。
1.趣味教學,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由于課堂內容過于枯燥乏味,學生不聽講的現象。微課教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與自主性,但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個人魅力吸引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公眾微博、拍攝簡短的視頻制作PPT進行某個知識點的講解。例如在講解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認識地區”時,圖片上共有東南亞地區的11個國家,要求分別記憶其國家名字和首都。很多學生都記不住,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特殊的教學方式。在屏幕上將每個國家的第一個字和對應首都的第一個字抽取出來組成一句話,組合之后就是“老萬越河泰縵,緬仰柬金印雅”,諧音過后就可以理解成為老萬過河太慢了,抬頭一看竟然撿了一塊金子,這時出現一張圖片對應諧音的內容。利用這樣趣味性的諧音,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記憶深刻,也讓教師的講課充滿了趣味性。
2.簡化解題過程,易于學生重點記憶
地理并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也需要進行分析,可以將其分為各個專題講解。然而老師在進行微課講解時并不是一味地將平時課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微課上來,微課要求的是抓住知識點的重點進行簡明扼要的講解,教授給學生學習分析的技
巧,避免死記硬背。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二章“復雜多樣的氣候”一節時,結合常識,在我國冬季時南北溫差大,夏季時,除青藏高原地區之外全國各地普遍高溫。因此,我國可以劃分成五個溫度帶,分別是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因為我國西南地區有印度洋吹來的濕潤氣流,東南地區臨近海洋,也有濕潤的氣流,因此是我國降水量最為充沛的地區,而北方地區遠離海洋,可以推斷出我國的年均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為由東南沿海地區向西北內陸地區逐漸減少。另外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結合我國的氣候類型地圖,在講解各地區氣候類型的同時結合降水量情況及農作物種植情況,聯合起來進行簡單的推斷就可以全部掌握。
3.策劃小活動,加強學生自控能力
雖然微課的新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學習,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自行學習,但是很多時候學生的自控能力很差,對于微課這種上網自主學習的方法并不能堅持下去。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策劃一個小活動,在課程開始前向學生說明規則,每天給學生布置任務,完成任務后打卡,堅持到最后的可以額外獲得平時分數作為獎勵,如果中途放棄就無法獲得獎勵分數,這樣可以有效地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
將微課應用到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中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新穎的授課方式對于教師來說是極大的考驗。不僅是轉換成為與平時上課完全不同的講課方法,更是改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方法。需要教師對微課新方式的不斷探索,教師之間應該多多交流講課心得,完善不足之處,學校對于此方法也應該給予一定的支持,將其用于日常學習之后的輔助課程,發揮其最大的功能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方式。微課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在中國出現得較晚,雖然目前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在這個信息化網絡時代微課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周永春,張新主.“微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途徑[J].環球人文地理,2014(8).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