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翠婷



摘 要:從學習小組分配的有效性、學習內容的針對性、建立課堂的秩序性這三個方面對高中陶藝課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進行探索研究,以促進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美術教育課堂教學與學校資源、地方特色的有效整合與優化,為高中生個性化與創造性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陶藝;小組合作學習;分組;有效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社會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感覺經驗。個性獨立,思想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創新的課程。基于這些差異,在課堂設計組織的時候,教師就要把這些因素完全考慮進去。在高中陶藝課中,我們嘗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合作創作策略研究收到了更好的成效。這種教學模式以三到五人為一小組,合作創作作品,小組成員共同探討構思,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并能指出同伴的不足,幫助同伴,使小組內成員相互學習,團結協作,共同提高,作品既融合了多個成員的創作手法,把成員各自的個性有機統一,又使作品在小組共性的基礎上更趨于個性化。
一、學習小組分配的有效性
陶藝課堂中的合作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創作完成作品。分組合作學習能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效率,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好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交往與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
1.教師協助分組
合理分組有一個過程,剛開始教師主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分組,然后過渡到學生自己協商分組,使組員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合理分組,要注意每組成員之間動手能力、脾氣性格的搭配,相互幫助與促進,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個性、能力特點入手,分層建組。同時,要注意處理好組員之間的關系。在分組中還要注意:(1)小組成員的數量要適當。由于陶藝創作課的特征,小組人數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合作,三人或四人組成的小組最有利于發揮小組的優勢。這樣人數可以保證每個成員都有積極參與的機會,并且也不需要過多費心。同時,這樣的小組又足夠大,能較為充分地保證小組內產生各種具有個性的創意,制作中遇到問題能及時討論出處理方法。
(2)要考慮個性的差異。如:應將男生和女生、動手能力強和動手能力弱、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并讓學生懂得在團隊合作學習中要學會包容與理解,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學習小組制作出高品質的陶藝作品。
2.小組長具體分工
當教師協助分組完成后,小組還要進行合理的任務分工。首先,每組可自薦或推薦選定一名組織、管理能力強的組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起帶頭和協調作用。然后,小組長根據小組成員間各自的特長進行協商分工合作。例如擅長搓泥條的就負責搓泥條,擅長盤筑的就負責盤筑,擅長捏塑的就負責捏塑……這樣每個同學都能各司其職,不用擔心誰在里面無事可做或“唯我獨行”了。由于陶藝制作往往需要好幾個課時才能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因此,各小組成員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每節課上課前,小組長要根據自己小組的作品制作進度適當調換小組成員的任務,例如:這次搓泥條的下次去學習盤筑,這次壓泥版的下次去搓泥條,讓每個同學都盡可能地掌握到不同的制作方法??傊?,無論安排什么任務,每個人完成的具體任務都是總任務的一個方面。
二、學習內容有針對性
教學實踐告訴我:科學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是關鍵,陶藝課內容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基于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里提取廣泛熟悉的題材,以專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形式進行,將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作激情。
從化地區有一大批歷史悠久、保存完好、風格獨特的古建筑和古村落,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其中鐘樓古村落、錢崗古村、廣裕祠等都極具嶺南特色,是從化古建筑的代表。在教學實踐中我嘗試以具有代表性的從化古民居——錢崗古村作為切入點,結合陶藝泥性表達的這種媒介進行精心的課程設計。調查數據顯示我校高中生對錢崗古村有較深的了解,有很多同學都曾經去游覽過,這些古民居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圖1)。因此,在做泥條盤筑課設計時,我把民居這一主題引入進去,結合泥條盤筑的工藝特點和大量的圖片,以3人小組形式合作設計與創作出同學們心目中民居的形象(圖2)。課堂上,同學們學習熱情高漲,課前通過實地考察、查閱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等加深了對本土古民居的了解,在認識到民居的獨特地方特色的基礎上,開拓思維,盤筑新式的有創造性的建筑。在上課的最后階段,同學們把每組的作品組建成一個美麗的村莊模型,讓大集體的智慧放射耀眼的光芒(圖3)。
三、建立課堂的秩序性
開設陶藝課以來,我一直在學習和嘗試如何讓如此生動活潑的陶藝課的課堂紀律“活而不亂”?!皼]有規矩不成方圓”,陶藝課往往都是“熱烘烘”,如果沒有有效的課堂紀律和管理,課堂難以確保正常而有效的教學。陶藝課要巧用課堂管理技巧,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互相管理的課堂管理模式的優勢,使課堂井然有序。首先,任課的教師在學生第一次進入陶藝課室,就應該向學生說明陶藝室的一些設施設備的管理要求,引導學生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否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隨意地擺放工具材料、泥料到處亂甩,水池里經常見到丟棄的泥料。教師也要對學生說明他們的所作所為會產生的壞影響:損壞工具、弄臟地面、堵塞下水道,讓學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要承擔的相應后果。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實施小組區域責任制,按照男女、性格特征、動手能力等因素合理編排小組座位,并固定每個小組的工作臺與作品架,以便于課堂管理。小組長作為小組區域管理的總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以便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對于班里的“搗蛋鬼”,尤為需要小組成員共同監督并幫助其建立良好的課堂習慣。這種小組成員間互相監督管理的課堂管理模式,有助于建立良好有序的課堂秩序,更能保證40分鐘課堂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廣州市普通高中課程教學指導意見[M],2005.
[2]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3]周衛勇.點擊高中新課程[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鄭和鈞,鄧京華.高中生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5]程金城.中國陶瓷藝術論[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姚曉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