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芹
摘要:略讀是一種相對于精讀的閱讀方法,以“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為主要閱讀目的,略讀的教學則是以運用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為主要任務的教學。略讀教學不是單純學習略讀,而是學習運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本文中,筆者就針對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談談略讀課文起步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三年級;略讀課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31
翻開語文S版的課本,從三年級開始,略讀課文就出現在我們的教學視野中,而且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略讀課文的篇數也在增加,可見它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視的。
實際上,在平時略讀課文的教學中,存在以下兩種傾向:一是把略讀課文上成一課時的精讀課文;二是把略讀課文當成自讀課文。但略讀是一種相對于精讀的閱讀方法,以“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為主要閱讀目的,略讀的教學則是以運用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為主要任務的教學。略讀教學不是單純學習略讀,而是學習運用包括細讀在內的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在此,就三年級上冊的內容談談略讀課文起步的教學策略。
一、目標簡明,突顯重點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單元,既有共同的目標,又有不同的個性化要求。在共同的目標中有一個簡明的目標要求:一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二是把握文章大意。因此,略讀課文要把握好這兩個簡明的目標,另外,在明確目標的同時,也要注意文章中重點的突顯,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形成一個系統,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揮略讀課文的功能。如《趙州橋》這篇略讀課所在的單元以描繪和贊美祖國的錦繡山河為主題,那么在教學時,我們既要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又要讓其直擊文章重點趙州橋的設計有什么特點。
二、巧妙選擇,內容簡約
語文課的教材內容大于教學內容,這是毋庸置疑的。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在短短的一節課中完成長長的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要巧妙簡約。教學內容簡約并非簡單地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從整篇課文中截取部分內容讓學生比較細地進行閱讀實踐。教學內容的選取其實是由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所決定的。以“閱讀能力”為價值取向的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有以下幾個切入點:
1. 以“閱讀方法”為切入點
如《一顆小豌豆》這樣的長篇童話故事,可以直接選擇文章中表現小豌豆和小姑娘美好心靈的自然段讓學生感悟。
2. 以“言語探究”為切入點
語文課不能“重意忘言”,很多課文可以“言語探究”為切入點來選取教學內容。如《哪吒鬧海》可以在學生熟悉的動畫片的基礎上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進而選取著力刻畫哪吒形象的語段細細體會其大義凜然、舍已為人的美好精神品質。
3. 以“文本特點”為切入點
不同的文體寫作上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閱讀時也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而略讀課文教學也要有文體閱讀意識,讓學生領悟不同文體的表達方式與閱讀方法。如《空氣在哪里》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采用擬人的手法通過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展現了空氣的用途,文章很長,可以采用合作的方法完成教學。《阿凡提的故事》是一個劇本,了解文章重點后,可根據劇本的特點,在閱讀時進行勾畫,嘗試表演。
三、簡化教學,培養自主
根據閱讀能力的價值取向選取了重點閱讀的內容之后,教學過程的預設要簡化。唯有過程的簡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才可能充分。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略讀教學的過程設計要改變精讀教學環環相扣的線性推進,要采用大刀闊斧的板塊式推進。
1. 設計開放的閱讀交流話題
與問題相比,話題的優勢在于:思維空間大,有時候整整一堂課只有兩三個話題,當學生圍繞話題發表意見,而不是回答教師的問題時,答案意識就會淡化,交談獲得的認知往往是多元的,話題情境下的教學,能使學生擺脫被“牽“的處境,內在地激發閱讀思考與交流表達的欲望。
2. 設計自主合作的學習問題
略讀教學過程簡化可以設計自主合作的學習問題,讓這些學習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這些問題的主要作用是作為閱讀思考的線索,是為了便于交流,便于自主學習,便于作為思維發散的焦點。
四、內外結合,拓展積累
葉圣陶說過:“精讀文章,只能把它認作例子與出發點,即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發點,就得推廣開來,閱讀書籍,先讀相關文章。”這里的書籍和文章都指課外讀物,因此,我們在教學略讀課文時,可趁熱打鐵,內外結合,進行拓展延伸。
1. 拓展閱讀
在每篇略讀課文學完之后,可結合單元重點,向學生推薦閱讀課外讀物,如學習了“神話故事”這單元后,筆者推薦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了解更多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
2. 積累語言
大部分略讀課文語言優美,其中不乏名家之作,傳統老課的積累,這些用于日后的寫作極好,因此可以選擇性地背一背如《趙州橋》。
3. 指導實踐
學完課文,積累了語句和寫作方法后,可根據課文的特點,設計一些活動,如《一顆小豌豆》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四顆小豌豆的故事,仿照課文寫一寫。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略讀課文的教學亦如此。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略讀課的教學方式更應開放,更多地體現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和方法,落實新課標中“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的要求,獲得語文素養的逐步發展與提高,享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