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斌
摘要:焦慮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不安、焦慮、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狀態。例如,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答不出時,就可能產生焦慮。焦慮從不同角度可分為正常焦慮與神經過敏性焦慮。研究表明,若高焦慮與高能力結合,會促進學習;當高焦慮與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結合時,則會妨礙學習,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以應付緊張、不安的情緒干擾。
關鍵詞:高中英語;焦慮情緒;調節情緒;成績提高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102
研究證明,考試焦慮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呈負相關,正是因為對考試結果的不確定性的擔憂,所以幫助學生克服考試焦慮非常重要。為了降低學生的測試焦慮,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各環節都必須盡力設置和監督能反映課程教學的測試,根據所教的方式來測試所教過的內容。某些測試更容易引起學生的焦慮,測試內容或題型與學生花大量時間學習或訓練的完全不同。高焦慮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中差生的負面影響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失敗更為敏感;過分關注教師的評價;過分關注自我;消極的歸因模式。針對上述問題,在英語教學中,筆者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調節中差生高焦慮的心理障礙,收到一定的成效,從而促進了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控焦慮情緒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學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理智、情感、行為諸方面進行動態的人際交往過程。建立良好的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是教學成功的保證。而教師與中差生關系尤為重要。一位耐心體貼、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肯定為中差生學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師的中差生往往又會順應教師的期望,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學習。
每堂成功的課都有一個好的開端。一堂課開端質量如何,將明顯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方向和效果。課題開端主要任務是使教學一開始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時間長短適當。教師在課外與中差生的情感交流。學生參加教師組織的各種形式的競賽和課外活動,也能有效地進行情感交流。
二、創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培養良好的情感進行調控
對于中差生來說,一堂課40分鐘尤如一天,在課堂上如坐針氈。他們的焦慮顯而易見,可采用以下方法來創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
1. 多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2. 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鼓勵他們奮發求知;3. 組織同學間的互助互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4. 耐心引導,激活思維,樹立充足的自信心。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由于中差生對自己的信心不足,怕出差錯,以致影響了正常的思維活動。
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調控焦慮水平
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智力、個性、學習方式及認知風格等調控學生情緒。在語言教學中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從而 “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調控學習者的焦慮情緒,才有可能達到“教”“學”雙贏的目的,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進入主動、和諧的發展進程。有的學生年齡偏小,智力不錯,但是懶惰貪玩,不思進取,焦慮過低,對外語學習采取無所謂的態。對這類低焦慮者,宜用激將法、熱處理,促使其提高焦慮水平。教師還可營造一種必要、適當的緊張氣氛來實現,如課堂上對他們進行提問檢查,問題難度不要大,使其有適度的壓力,而他一旦表現較好,就要不失時機地表揚,經過一段時間,他的學習的勁頭可能就上來了,這樣就有可能把退縮性焦慮轉化成促進性焦慮。而對高焦慮者——羞澀自卑型的學生,則需冷處理,以消除其退縮性焦慮。教師應保護其自尊心、培養其自信心、樹立其自強心,對其進行心理矯治,循循善誘,穩定其情緒,降低過高焦慮情緒。有針對性地調控學生的語言課堂焦慮不僅能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使他們在外語學習乃至其他學科和日常生活中保持最佳焦慮水平。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奠定了穩定基礎,促進其身心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適當適度放松自己心情,有效調控焦慮
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不帶有威脅的語言學習環境,因為融洽的情感能創造輕松自在的思想交流氛圍,只有不受威脅,不用防范的學生才能在愉悅中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語言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使學生降低自己的屏障作用。情感過濾或情感屏障是語言習得的障礙。當情感屏障高的時候,語言輸入處于封鎖狀態,不能達到語言習得的效果。由此可見,消除學生的退縮性焦慮,降低外語課堂情感屏障是提高語言教學效能的根本保證。因此,語言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還需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尤其是社會文化修養,使自己有能力洞察出學生的情感需要,并具備滿足這些情感需要、消除其情感屏障的技能和方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得到足夠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機會;降低外語課堂競爭強度,營造關心和分享的課堂氣氛,通過讓學習者全身心的參與來真正提高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總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高尚情操、良好人文素養和合作精神的人才?,F代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研究表明自信、自尊等性格因素受遺傳因素影響只是很少一部分, 而教育和環境對其形成與增強有著基石的作用。教師若能積極消除學生的情感屏障,創造寬松的語言學習環境,降低學生的情境焦慮,這也將同時減輕氣質型焦慮的表現,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高中外語教師應在具體語言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豐富有效的焦慮調控策略。運用情緒調節教學模式調控外語課堂焦慮對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外語教學活動的效能;對倡導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促進學生情知素質的和諧發展,并最終達到大面積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 燕.外語學習焦慮與合作學習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5).
[2] 武 穎.焦慮情緒對英語聽力的影響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