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摘 要: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是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感受語文的魅力。新時期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學生的求知需求也隨之增加。以往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核心素養視域下對小學教學的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主要平臺,也是老師傳道授業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狀況。因此,要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方式也要不斷創新。本文針對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的弊端和問題,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策略進行研究,提出合理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強調了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引發了全國教師對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思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發現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可以更高效得培養語文素養,發展語文學習能力,也能使語文閱讀教學得到優化和發展。
1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1.1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以語文能力為核心
語文素養將語文能力視為核心素養。語文能力包括感受文章中的人文美麗,塑造清高偉大的人文精神,體味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等。語文素養更加注重文化的積累,語感的培養,思維品質的建設,以及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
1.2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文明素養
《課程標準》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一共分為六個層次。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以及高雅的言談舉止。可見,《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更好得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準確、精煉,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2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語文的實際運用
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舊以教課本為主,而不是以學生為主。由于應試教育的弊端,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卷面成績的高低,而忽略了語文的實際運用,重視了理論的教學,忽略了學習和實踐的結合。課堂上學生與老師進行交流的機會和時間是有限的,大部分學生都無法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老師機械的操作代替了學生的真實交際,因此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逐漸失去了實際的意義。這種教學方式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嚴峻的問題
2.2 教學評價體制不健全
建立核心素養體系提出以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政策落實不到位。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學校和學生家長更看重教師教學的短期成果,而評判教師短期教好壞的最好標準就是成績。老師的自主權有限,無法更好得落實核心素養所提出的要求。這種教學評價體制限制了老師教學策略的推進。
2.3 小學語文教學中缺乏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中國的教育模式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機械得聽課,記筆記。語文課的教學模式無聊乏味,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核心素養的培養更無從談起。學生在課堂上無法積極融入老師的教學,這就是因為教師沒在教課的過程中和學生建立良性的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最能激發學生積極性的重要原因。由于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重復某種單調枯燥的知識,因此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結合他們的興趣點進行授課能夠使教學過程順利得進行。
3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3.1 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因材施教
小學生的感悟能力不同,思維方式也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得進行備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項目和環節都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加深入得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感受他們的進步,從不同方面對同學們進行鼓勵和指正,來更快得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2 增加對基礎知識的重視
基礎知識是語文學習的基石,只有夯實基礎才能更好得進行創新。由于小學生的語文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教師教學的基礎中更應該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和指導。教師在設計課程的過程中要重點設計基礎知識的環節,選擇有效的學習策略,激發小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基礎知識不單純指教材上的知識,還指了解中國的語文起源,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語文發展的歷史,這些知識的增加都能增加同學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3.3 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
語文學習有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閱讀是其中一種較為有效的方式。通過語文閱讀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同學們能夠感受中國文化的氛圍,增加認識的文字數量。還可以通過閱讀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思考水平,積累日常語文交流的語句。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也能為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提供平臺,增進學生和老師的互相了解,有利于日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4 開展課外語文交流活動
課外語文活動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能力,比如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等。語文教學本身不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在課外的語文交流中更容易獲取所需要的語文知識和技能。通過課外語文活動,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自身得到更好得鍛煉,從而更高效得吸收語文相關知識。另外,課外活動可以促進同學之間感情的發展,使學生在相互學習中進步和成長。
3.5 采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進入21世紀之后,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并且在各個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傳統課堂應用的工具是黑板,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多媒體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它能展現聲音和圖片,使得教學材料圖文并茂,極大得豐富了教學形式。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多媒體電子課件,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多媒體手段能從網絡獲取更多相關的語文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6 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精髓。我國又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偉大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璀璨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彩瞬間的縮影,中華民族長期生活在中國大地上,不僅創造了豐饒的物產,更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獨具特色又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當今新一代孩童的特點是張揚個性,創新而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個性培養的源泉。因此,積累文化底蘊,培育創新的靈感與感悟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方面。
4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是新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是培養現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學生整體素養的重要途徑。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導學生傳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2]徐碧良,小學語文中核心素養教學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
[3]胡曉蓉.淺談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