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洋 盛京



摘 要: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高職院校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制度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課程教學水平及增強學習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工程地質”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過程,著重論述在線課程建設設計、課程建設特色、建設措施等,為需要進行課程建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課程建設 工程地質 教學設計
1.引言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簡稱MOOC,起源于美國,2012年以美國一批頂尖高校建設的網絡課程為代表,為學習者提供免費優質的學習資源。國內于2015年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鼓勵高校建設一批優質在線開放課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高職院校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教育制度創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專業課程教學水平及增強學習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設計方案
“工程地質”課程在我校開設已有30多年的歷史。目前授課對象是三年制高職學生,授課人數每年約350人,相關視頻20多個。“工程地質”課程目前已在學校網絡教學綜合平臺面向社會開放。
(1)課程開設情況及滿意度調研。主要以本課程的受益群體為調研對象,以開設本課程的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為對象,形式上可采用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為確保反應情況的全面性及真實性,分別對各年級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從而為該課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方案調整提供數據基礎。
(2)在線課程多媒體素材收集。素材收集主要以視頻、照片等多媒體形式為主,其中野外實物和案例應用等材料,主要體現在一些典型工程項目的典型環節,可采用實地調研和企業提供等多種形式,再由專業教師對素材進行篩選,篩選的標準以是否符合課程內容、在線課程形式為主,同時配上相關的背景說明和介紹,為在線課程建設提供基礎素材。
(3)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作為信息化建設的內容之一,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各項目組成員的通力合作,要先對課程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性環節做資源配置調查研究,利用在線課程建設的多媒體資料進行整合,同時對相關環節的資料進行補充,主要補充一些技術規范標準、工程圖紙、周邊案例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完善課程的資源配置。
(4)在線課程設計。在課程教學設計上,以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以土建工程中處理工程地質問題能力為主線,貫穿課程的始終。將工程地質項目分解為工程地質基礎知識、工程地質分析、工程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技能訓練等四個學習情景。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每一階段工程地質知識的應用過程,以及所需要的知識、能力、態度要求,教學內容的選取具有針對性與適用性。由于每個學習情境的特點不同,具體教學過程中綜合采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總體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圖6所示。
3.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內容
根據國家在線精品課程資源情況及課程結構形式,綜合分析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在線課程的建設現狀,結合互聯網技術,提出職業教育“互聯網+在線開放課程”的思想構建。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在線課程理念、成熟的運營模式,結合國內一些職業院校在線課程建設的優秀案例,以我校“工程地質”課程為例,研究開發一套全面的、立體化的在線課程體系。主要由以下幾方面內容展開:
(1)針對課程開設情況及學生滿意度進行調查,收集相關意見完善該課程的體系建設。以工學結合為主線,以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學生能力本位培養為主旨。在課程內容上強調“項目驅動”模式,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根據項目任務的不同,分別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化模式深入理解課程知識點,鞏固課堂知識。
(2)結合在線開放在線課程的特點,制定富有針對性的在線課程體系建設方案。根據在線學習的課程體量,適當對課時量進行統籌安排,以課程核心理論為主要構架,適當刪減一些過時或者陳舊的內容,引入目前行業最新技術應用和儀器設備情況介紹,培養學生的行業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收集課程素材,主要包括: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實物標本、野外實習、項目應用案例等在線課程建設資料,尤其是野外實物認知與項目應用案例能夠豐富課程的內容形式。另外,利用仿真實驗模擬案例場景,最大限度地還原現場,對情境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利用收集的素材對各類資料進行整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在線課程內容。
(4)利用我校信息化建設平臺,構建課程網站。立項課程在我校網絡課程平臺上建設課程網站,提供授課視頻及各種文字形式的教學資源,并建設網上授課所需的所有資源,開展在線學習、作業、考試、答疑和討論等。
(5)構建課程資源庫,資源庫建設主要以課程為基本單位,主要包含該課程教學視頻、案例及實物標本視頻、圖文資料等多媒體資料及課程標準、課程習題等文檔材料,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管理,為教學資源合理配置和優化奠定基礎。
4.課程建設特色與創新
(1)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信息化課程相融合的形式,制定全新的課程體系標準,改變傳統課堂式教學。
(2)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溝通機制,讓學生在學習在線課程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在線學習不再是單向輸出形式,而是雙向互動形式,解決傳統“灌輸式”教學中學習者被動學習、缺乏創新等問題,實現個性化主動教學,真正發揮“互聯網+”的優勢。
(3)在線課程資源多樣,情境真實,利用案例視頻與仿真實驗的互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提高情境化教學質量,讓學生足不出戶即可獲得實景化的體驗。
(4)構建教學資源庫,有效整合素材資源,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5)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構建真實師生高校互動平臺,一方面解決傳統課程授課方式存在的弊端,另一方面拓展課程服務對象,同時響應國家號召,創新性地發展“互聯網+”職業教育模式,建設“智慧校園”、“智慧課堂”。
(6)立體化教學功能齊全,網絡資源豐富,已具有多媒體講課、室內礦物巖石手標本鑒定、室內地質圖判讀、鼓山、高蓋山、平潭島等野外地質實習、教學模型等一系列教學軟件和硬件,并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基本上實現多功能立體化全方位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工程案例、工程場景、原理模型和實驗的模擬動畫;通過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訓環境,并在課外向學生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同步教程、典型范例、試驗指導、實訓指導、習題集、試題庫為學生的學習構建一個課內課外結合的立體化的學習環境。現已上網的網絡資源有“工程地質”的微課視頻、教學課件、教學標準、電子講稿、電子試題庫、電子習題庫及參考答案、實習大綱、礦物巖石室內實習指導書。工程地質野外實習指導書、多媒體講稿等10多個教學軟件,基本上能滿足課程教學需要。
5.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的措施
以領先的教學內容、創新的教材起步,以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以學歷教育、課題研究等方式建設一流教師隊伍,以創新意識為主導建設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最終形成該領域示范性課程。
(1)制定建設“工程地質”課程全面、長期的發展規劃。建立課堂教學輔助手段的“互動交流平臺”、“視頻課件”、“網頁課件”、“課堂錄像”。互動交流平臺:該平臺實際就是網上答疑系統,可以使在線答疑的所有學生同步,及時同教師討論問題。視頻課件:該課件根據主講教師的全部課堂內容和所使用的電子教案及多媒體課件合而成,以幫助學生在課后對未掌握的內容進行重新學習。網頁課件:該課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并對每章的教學內容給出基本要求、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典型習題等。課堂錄像:具有代表性的主講教師的課堂教學錄像,提供給學生和青年教師觀摩學習。
(2)進一步建設和完善工程地質相關的實訓室,通過建設使實訓條件達到了同類型學校領先水平。同時在原有開發教學軟件的基礎上,購置關聯軟件、多媒體教學片,進一步完善教學、實驗手段和多功能立體化教學體系。加強課程實踐環節,體現出以實踐帶動理論,突出課程的職業性,在理論與實踐課時的分配上有待進一步優化。
(3)根據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工程監理、城市軌道工程技術等專業“工程地質”課程教學需要,進一步完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有關課程資源已經上網的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強網絡建設與維護工作,提高網上資源質量水平。
(4)一兩年內組建并形成一流本課程教學、實驗師資梯隊,博士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并組織教師到相關院校進行走訪教學和組織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5)進一步完善“工程地質”教材體系建設,主講教師應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6)修改教材:教材,根據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和現代科學發展的情況,及時修訂國家級“工程地質”主編教材。除涉及版權(一些內部課件資料)、保密因素以外的內容全部教學課程資源按照省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項目規定實現網上資源共享。
參考文獻:
[1]袁莉,斯蒂芬·鮑威爾,馬紅亮.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國際現狀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
[2]于歆杰.在線開放課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國高等教育,2015(24):9-10.
[3]譚園園,孫迦,朱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規范探討[J].新西部旬刊,2015(2):120-121.
[4]朱丹.基于虛擬現實的MOOC教學交互模式的研究與系統實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5.
[5]溫銀萍.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方案探索[J].職業技術,2017,16(4).
[6]李炳良,王闖,薛振華,彭磊.《橋梁工程試驗與檢測》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初探[J].價值工程,2017,36(9).
[7]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8]田愛麗.慕課學習、翻轉課堂與教師專業發展——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慕課學習與翻轉課堂實施研究掠影[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14(5).
[9]趙杰,趙才甫.“慕課”與中小學教育改革[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14(5).
[10]潘璋榮.慕課與翻轉課堂瑣談[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4(9).
基金項目:中華職業教育社2016年度重點課題“互聯網+職業教育案例研究——以工程地質在線開放課程為例”(ZJY16071)、福建省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工程地質”、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專項研究項目(FJJKHX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