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萍??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以其獨特的育人資源和育人特點,注定了它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科學、系統、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注重進行情感教育;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抓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訓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多設計和組織各種語文學習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注。小學語文教學不但注重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還重視對學生進行情感、品格以及良好個性等心理特點的培養和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以其獨特的育人資源和育人特點,注定了它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為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科學、系統、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 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注重進行情感教育
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情感,情感也是健康人格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要讓學生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能夠合理地控制和宣泄負面情緒和情感,同時還要體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現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它所包含的情感教育內容,有的滲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有的采取直接表達的方式。我們可以發現在每一冊的語文教材中,都有一些文質兼優的名家名篇,里面蘊含著對國家、對人民、對親友以及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有的高昂激越,有的細膩含蓄。例如在三年級下冊中《她是我的朋友》表達了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寫了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讓學生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六年級上冊《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充沛的情感向我們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的留戀和眷顧,表達了人們對土地的愛……面對這些飽含真摯情感的美文,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根據小學生的情感特點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的積極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學文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并能學會修正自己的一些不良情緒和情感,從而達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能讓學生得到自我教育的過程,從而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揮最佳心理潛能,塑造良好的個性和品格,達到教書育人的最終目的。
二、 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若授人以漁。”《新課標》也指出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重學法指導,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小學語文學法指導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求教師通過特定的一些途徑,向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系統的學習方法,并能靈活運用于自己學習之中,并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學生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受用終身,才能成長有用的人才,才能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小學語文學法指導的內容不單單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讓學生能對影響自己學習的因素進行有效的調控,特別是要學會心理調節方法,這對學法指導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觸摸春天》一課時,我著重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課文中的一些含義深刻的詞句,并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比如在讓學生初讀了課文后,我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進行反復地研讀、體會和思考,然后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這些語句的含義是什么,接著在小組和全班交流自己對這些語句的理解和感悟,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最后不斷地完善、升華各自的認識,從而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到對生命的珍愛,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從而達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三、 要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由一個個教學環節組成的,每一個環節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對每個環節的教學不但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順利進行,而且能夠更好地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突破重難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重視每個教學環節,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每個教學環節中。比如在《觸摸春天》的課前預習環節,我就先布置學生進行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性活動,就是讓學生把眼睛蒙上,在教室里進行走路、讀書、寫字等活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活動結束后再組織學生在班級里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從而為滲透“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一心理健康教育埋下伏筆。在教學《懷念母親》的導入環節時,我讓學生從交流各自對母親的感情入手,獲得對文章主題“感受作者對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的粗淺把握。《老人與海鷗》一課的教學,在理解、感悟環節,我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文中老人愛海鷗的句子,細細地品讀,深入地討論、交流,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和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誼。
四、 抓住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寫訓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關讀寫訓練的內容是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編寫教材的。由于弱化了知識系統,讀寫訓練作為知識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在教材中,讀寫能力訓練也是小學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我們可以在讀寫訓練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課,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對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的感受表達出來,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情懷。
在寫作方面,學生的習作最能反映出他們的心理狀態。所以在習作教學中,我們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地進行引導,并不失時機地進行心理教育,這樣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六”的教學中,我班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就表達了一些對父母的抱怨,這時我就在評語中用一些“悄悄話”的形式,在思想上去啟迪、引導學生,使他們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長。例如我班有個孩子,父母離異了,他和父親、后媽一起生活,后媽對他也不好,所以性格顯得很內向,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件難忘的事》作文題,他就寫了有一次他生病時,沒有和家長說,而是由同學陪同去看病,他在文中寫到“我頭痛得很厲害,要不是同學陪我,我真想從樓上跳下去”,我趕快在評語中寫到“孩子,你可以找老師的,老師也愿意成為你的朋友。沒有過不去的坎,笑一笑,你的世界會很燦爛。”過后我還經常找他談心,并經常在他的作文中寫一些鼓勵性的評語,半年后,他的性格變得更開朗了,笑容也漸漸地在他的臉上停留。
五、 多設計和組織各種語文學習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設計和組織各種語文學習活動也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個很好的載體,因此我經常會根據教學和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活動,如“講故事比賽”“一分鐘演講”“課本劇表演”“辯論賽”“朗讀比賽”“手抄報比賽”等等,并結合教材安排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有的學生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消極的情緒和狀態,這時我們教師就可以在活動中相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學完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后,結合“口語交際”的“勸說”主題,我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小品表演比賽,通過同學們興味盎然的表演,使孩子們明白,在勸說別人時,要以理服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對方心服口服,而以理壓人、說軟話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學完第五單元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課本劇表演,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從怎樣把課文中的敘述語言改編成人物對話開始,到在哪句話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動作,怎樣合理地修改故事情節,一直到最后怎么把課本劇表演好,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孩子們不但進一步感受到課文情節的生動,人物形象的鮮明,而且還進一步感受中國名著的迷人魅力,進一步地激發了他們喜歡名著、閱讀名著的興趣,整個人身心都受到了熏陶。又如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中的三個小故事,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哪個小故事中的父母做法是對的”,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從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父母對自己真正的愛,什么是溺愛,并理解和感恩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并滲透了心理健康教育。
正如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詩中所說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在語文教學中抓住一切可抓住的環節,抓住一切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