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忠??
摘要:本文就中職英語教學進行的探索思考,深刻地表述了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所得到的體會,談談如何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結合中職學生的現狀,盡可能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促使學生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為走上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職業能力;屬性;實用性;創新發展;職業技能
中職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英語學科是具有基礎性、工具性的課程,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中職學校生涯中要能夠逐步形成綜合性能力、創新性發展能力,英語教學無疑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因為目前教育體制等各種相關因素,中專職業學校學生中相當部分為中考孫山之外,文化基礎差,底子薄弱,學習積極性不容樂觀,在課堂上一問則慭慭然莫相知,對英語課的學習興趣拋到九霄云外,教學活動的開展如蜀之道,已成為眾多職業學校英語教師所共同面臨的問題。要怎樣步出這個教學高原,我認為中專職業學校英語教學要正視職專學生的現狀,充分體現出職業性特點,凸顯實用性,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局面。
一、 結合專業特點,準確定位目標
不可置疑,職業教育是中專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因而,中職英語教學必須關注到學生能力上的差異,難以在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兩者兼得,因此,確實牢牢掌握好職業技能才是他們的熊掌,是面對未來所應作出的合理性的選擇。這也是職校和普通高中所存在的性質上的區別以及賴以生存的前提。所以,中專職業學校英語學科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合理定位,應和專業相掛鉤,與學生相聯系,真正發揮其在職校的重要作用。
專業掛帥,教材先行。教材的編排原則應是“必需夠用”,力求做到在內容上具有實用性、典范性、適時性、趣味性的有機統一。在足夠的調查研究的前提上,充分考慮中專職業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在這階段所具備的認知特點和情感、心理等因素,實現教材學本化。促使課文內容貼近專業,教材思想和專業融為一體,口語、寫作為就業埋下伏筆。
學生為本,教法為輔。在中職實際的英語學科教學中,我們必須正視實際情況,勇于面對學生的差異,善于揚長避短,巧妙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盡可能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在能力,發揮出其各自的長處。
二、 結合實用性質,注重能力培養
當我們將中職英語課程定位在以專業技術為核心,并為之服務的基礎課時,才有可能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的選擇盡可能同專業知識與生活實踐相銜接,融合為一體。對當下教材中所選的部分名家文章,因為寫作的背景離學生比較久遠,其理解上有一定的隔閡,因而吸引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妨有所選擇甚至是大膽地“忍痛割愛”。中專職業學生大都一畢業就將面臨就業,其競爭也就自然而然隨之而來。我們可以想象,假如作為一名維修工人看設備說明書就茫茫然,不知要從何下手,那將要怎樣“對癥下藥”?此情此景,令人何以堪?假如在工作之中不善于甚至無法和同事交流溝通,那要怎樣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巨大力量?假如求職者所寫的自薦信,字跡潦草、滿紙天書,錯字別字,言不達意,那要怎樣進入用人單位的法眼,受到青睞?故而,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
(一) 重視口語交際訓練,突出實用性
大部分中專職業學生在畢業后面臨走上崗位,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是尤其重要的。可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大抵較差。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大多數學生來自鄉鎮,相對較為膽小怯弱;另一方面,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常常忽視了關于這方面的強化訓練。在這方面的訓練上,首先要讓學生能夠樹立起自信,建立一種積極向上、好學、進取的人生觀,努力克服精神萎靡不振、懶于思考、懶于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等現象。學生樹立了自信,才能夠打開課堂教學的暢通之路。其次,要能夠遵循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由朗讀開始著手,循序漸進,穩扎穩打,逐步前進。如,先促使學生敢于開口講述,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介紹、講講家鄉的故事、誦讀詩歌等活動,這樣一來,就能夠無形中慢慢地促使學生說一口正確流利的普通話,能夠初步比較完整地講故事、誦讀詩歌。我校開展省示范農村學校講故事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進行大膽地嘗試,不出所料,學生在講演中做到出口成章、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表意準確,效果不錯。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開展一些朗誦沙龍、主題班會、演講會等生動豐富、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在快樂的體驗活動中形成能力。
(二) 加強應用寫作訓練,突出實用性
誠然,走向社會崗位,就要能夠身懷基本的寫作技能,這是崗位所必需必備的。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遵循實用性原則,教會學生能夠熟練寫出常用的應用文。如,請假條、計劃書、經驗總結、業務合同、業務廣告、自我推薦、求職信等等。這類應用文是就業、走向崗位后所需的常用文體,為中專職業學生畢業后,進行處理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直接服務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當學生具備了學習思考、交流溝通的能力時,才能在瞬息萬變、復雜激烈競爭中矗然不倒。
三、 突出學生主體,選擇教學方法
要怎樣處理好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過去的填鴨式的“一言堂”顯然已經不合乎現代教學理念。因而,要能夠善于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真正抓住學生主體地位,并落實到位,從而提升英語課堂教學實效。要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就應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參與意識,這是尊重中職教育規律的具體體現。以往的中職英語課堂上,教師具有絕對性權威,三寸講臺“獨角戲”,四十五分鐘“滿堂灌”,由此,英語教學走進了“高耗、重負、低質”的胡同之中。這是我們多年來對以往英語教學模式做出的深刻反思。要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靈活選擇多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雙邊互動,講練結合,創新為主。
(一) 促使學生動手。在課堂上,我們應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明白了讓學生多動手常操作,不單單助推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促使之獲取知識,并學會學習方法,而且大大推動了學生思維的發展。endprint
(二) 促使學生動口。由于中職學生大多不愿主動發言,我們應善于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如,在教學中穿插采用小組討論、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言,使之在每一次激烈探討中得到鍛煉。再如,誦讀也是英語學習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采用自讀、小組讀、全班齊讀、分角色誦讀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的口動起來,讓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讓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起來。以英語教學特點為前提,結合專業的需要,善于用理性選擇方式方法,強化學生的朗讀、對話、表演等綜合性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促使學生動腦。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善于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反思、多質疑,在“不知其所以然”中引導學生從“初步感知”進入到“知其所以然”;在疑中引導學生從“水上漂”的淺層理解進入到“蛟龍潛海”的深層破譯里;在疑中培養學生由線型思維到傘型思維、由單向思維到立體思維,進而形成創造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要結合專業實際,使學生養成進行獨立思考,善于分析、懂得判斷、巧妙推理、抉擇處理方法的能力,為其走向社會,為面臨的職業打下堅實的思維能力。
四、 合理教學評價,形成綜合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對直接面臨就業的學生,常常缺乏統一的檢測方法,因而,難以從客觀上來檢測學生在中職生涯中英語學習能不能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根據當前職校學生的實際特點,我們必須強化英語職業能力的實際應用,強調形成對綜合性職業能力的評價,而不能簡單地紙上談兵,培養出高分低能的趙括。為此,我在所教班中是這樣考查:把考查內容切成四塊:基礎知識測試、閱讀能力考查、口頭交際測試、專業有關文體寫作活動。根據這四部分,進行分階段考查,如在每周都進行口頭交際測試;在期中考查基礎知識、閱讀能力;然后,在期末則結合專業進行相關文體寫作,這樣一來,整個學期的教學中就能夠全面地多方位多層次來考查學生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中職英語教學應結合職業特點,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以中職學生的現狀為前提,擇優使用,靈活變通,增強實用性,使學生能夠形成綜合職業能力,為走向社會磨煉好一把好刀。
參考文獻:
[1] 李莎.探悉如何提高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04.
[2] 李景花.淺析如何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3] 張蘭舒.淺談如何激發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J].經濟視角(下),2010,11.
[4] 盧春英.中職學生如何學好英語[J].教育教學論壇,2011,05.
[5] 馬利娟.促進中職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的課程模式研究[J].職業,2009,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