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鋮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工具不斷深入小學課堂教學,近幾年,以短視頻為核心的微課教學模式,開始不斷引起教育領域的重視,引入應用于小學課堂。小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在課外對數學知識進行自主的學習,又可對課內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實現了一種數字化的“先學后教”模式。微課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從小養成自主學習,將知識中的重難點進行再學習和有效突破,最終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小學數學;微課教學;知識內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1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89
微課是信息時代下一種教學微視頻的小型在線課程。就小學數學而言,它是基于該學科的知識點或與教學中的某些要素和環節相結合,設計和開發出的應用于教學實踐的微型優質學習資源。本文主要探索的是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助于對小學生從小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曹培杰博士曾指出:“微課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利用信息技術來表現精細化內容和實施個性化學習的總和,其核心是簡短精練的教學視頻,關鍵是激活學習者的主體意識,目的是幫助學習者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由上述可總結出,視頻占用空間小,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是微課的主要特點,教師可以更便捷的將微視頻掛在學校或其他網站的網頁上,供小學生在課外的任何時間,通過計算機或手機等移動設備等,自由進行教學內容的網絡學習,這樣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培養和加強的同時,也可以學到新的數學知識。
例如,學生在周末和家長出去游玩,家長就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利用手機陪同學生一起在網頁上觀看微視頻,進行小學數學重難點知識的“溫故知新”,或者新知識的預習,這樣學生可以在更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減少對學習的抵觸情緒。以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課程內容為例,學生就可以通過微視頻的網址,進行重難點知識的鞏固復習,或者新知識的提前學習。這樣學生既可以對固有知識更好地吸收,同時又可以更好的學習新知識,在課堂學習時更有準備,對數學學習更自信。
二、更好地助力數學課程中對重點的教學與理解
由于小學生智力水平、知識基礎、生活閱歷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往往對數學中與生活結合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數學中一些比較抽象、復雜又遠離學生生活環境的知識,小學教師除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進行圖片和PPT課件進行演示,還需要通過微課將每一課中的重難點進行視頻播放,通過聲形并茂、鮮活的視頻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對重點知識加以理解、掌握。
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微課教學可以起到有效地化解
每節數學課都有相應的重點和難點。對于難點問題,往往是教學中難度較高的關節點,即小學生理解和接受困難的知識點,這些是整個課堂教學成效高低最重要的檢驗,甚至決定著每節數學課教學的成功與否。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注重日常教學中對難點的突破方式方法外,利用微課教學也能很好地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輕松突破數學難點,同時更能體現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及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
《三角形特性》是小學人教版四年級數學課的教學課程內容,其中對三角形高線的畫出是重點,而難點在于對鈍角三角形高線的畫出。其原因在于:第一,鈍角三角的高有兩條是在三角形之外,要找到三角形底邊與對應頂點的高線對小學生學生智力水平來說是難點;第二,畫這兩條高時,必須先在相對應的底邊畫延長線。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加以精心設計:在鈍三角形中,先將直尺與鈍角的一條邊重合,然后從鈍角的頂點向外延伸畫一條足夠長的虛線,再從這條邊所對應的頂點畫一條與虛線垂直的線,鈍角三角形中的一條高就畫成了。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可以通過伴有教師旁白解說的微課視頻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每一個步驟,然后教師在課堂中引領學生跟隨微課視頻步驟,親自動手畫出鈍角三角形的兩條高線,這樣學生就都會更容易學會畫出鈍角三角形高線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難點就這樣在微課視頻的直觀演示中得到有效突破。
四、更好地幫助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
對于新數學知識的學習,每節新課,都是多個知識點、教學步驟的集合,會給學生帶來知識凌亂、碎片化的感覺,學生自身又難以將知識進行建構,梳理成一個知識整體。明代文學家謝榛曾經說過:“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應如撞鐘,清音有余。”小學生受年齡智力水平的限制,對知識的梳理離不了教師的必要幫助。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學完一節課的數學知識,大腦已經開始疲憊,加之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進行課堂小結和新知識點的梳理收效甚微。因此,我通過微課視頻開展知識的梳理總結,小學生對豐富的動畫情景、教師富有趣味的旁白產生興趣,注意力也再次被集中,教學效果和目標多數可以達到預期。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中《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新知識講完后,小學教師可以將設計的《幾分之一》微課教學視頻進行播放。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教師播放了微課視頻,將一個蘋果平均切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將一段繩子剪成3段,其中的一段是三分之一;將一張紙折成對折2次,得到4個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四分之一,將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幾分之一。盡管小學生有些注意力上的松散和思維上的疲勞,但微視頻中動靜結合、色彩豐富變化的搭配,可以讓學生積極性再次被調動,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由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對新學課堂知識進行相對清晰的梳理和總結,實現具體知識與抽象認識之間的互換,更好地將幾分之一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建立起學生對分數認識的初步概念,課堂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得到預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陳華山.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12):18-19.
[3] 賴艷,侯詠嫻,趙姣姣.翻轉課堂初探: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3):36-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