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長春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物理領域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新的研究成果更是層出不窮。我國新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未來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向。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是以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為主的一門學科,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能夠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起到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目的。近幾年來,可以明顯感覺到高中實驗課時的增加,也可以看到教育部對高中物理實驗課程的高度重視。物理實驗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所學的知識為基礎,進行相關的實驗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讓學生愿意學習、愛上學習、樂意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愛動腦、愛動手。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是現代教育教學的核心,更是當今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主的自然學科,如何在實驗工程中將科學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讓學生能在掌握基本實驗原理的同時,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已成為了現階段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主要任務。基于此,本文下面將針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簡要探討與分析,讓我們廣大物理教師能夠從中獲取靈感,找到一種適宜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相關的物理實驗教學,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一、 更新教學理念,加強實驗教學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具有鮮明的直觀性與形象性,這是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地方。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演示實驗以及學生分組實驗等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綜合能力與實踐能力,這也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與關鍵。只有教師的教學觀念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才能從學生思維習慣以及學習能力出發,激活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從我國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大部分教師尚未形成與更新教學理念,仍然采用傳統教學下的“牽引式”教學模式,即使在實驗教學中,也是教師來進行相關實驗的操作,而學生卻在一旁觀看。這樣的實驗教學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好處,教師不能擺脫自己教書匠的身份,學生不能發揮自己的主體地位,使得整個實驗教學過于拘謹,不僅束縛了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還使得整個教學過程過于緊張與壓抑。可見,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多么的重要。在高中物理實驗中,教師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進修來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將課堂重新歸還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在實驗操作中,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唯有學生動手實踐了,才能發現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才能在動手實踐中鞏固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物理實驗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發展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物理實驗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這也是學生獲得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 加強演示效果,調動學習興趣
在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廣大物理教師都習慣口頭講授實驗,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牢記實驗結果。這樣的實驗教學,不僅削弱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還會讓學生認為物理實驗學習過于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對物理實驗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過程連最基本的教學質量都難以確保,更別提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物理實驗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學科,教師應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演示各種物理現象,并在不斷的探索與觀察中逐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得出相關的物理現象,讓學生能從一個表象的認識上升到一個理性的認識上,從對概念的認識上升到對規律的運用上,此外,還有助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對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以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以引導與啟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以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一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演示一個有趣的物理實驗,讓學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奇妙與無處不在,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根玻璃棒、一根塑料棒、碎紙屑,上課伊始時,分別將玻璃棒、塑料棒在身上進行反復摩擦,一段時間后,將它們分別與碎紙屑進行接觸,這時,學生們會看到塑料棒竟然將碎紙屑吸附起來了,這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讓學生值得好奇的是玻璃棒為什么就不能,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迫切想要知道其中的奧妙。如此一來,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與求知欲,無論是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在教學相關的理論知識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小實驗,將手中的中性筆在頭上反復摩擦幾次,然后再去接觸小紙屑,這時,同學們會發現這個實驗同樣能產生上課伊始時的物理現象,并在動手實踐中,加深與鞏固摩擦力相關的知識。
三、 借助多媒體,激發創新意識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下的產物,同時也是現代教育教學中最為廣大教師接受與認可的一種教學模式。因此,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多媒體這一教學模式,運用其集圖片、文字、影像、視頻等于一體的功能,為學生打造一種輕松、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注意力,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觀察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基本理論原理的掌握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復雜的實驗現象轉化為直觀的畫面。而且,通過多媒體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在問題探究與實驗探索過程中主動進行思考,為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提供物質保障。除此之外,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還應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實驗教學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與活動中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同時,教師應當減小相關理論性的教學與作業,讓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探索與思考,為學生的大膽發言提供交流與溝通平臺,以此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奠定堅實基礎,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德智體美兼備的接班人與建設者。endprint
四、 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與進步的動力,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的前提條件。但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單靠教師的教學就能培養的。傳統教育教學下,“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以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物理實驗是一門以實踐操作為主的學科,更不適宜傳統教育下講授式的教學方式,改革與創新教學方式就顯得十分必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主要是通過學生思想、語言以及靈魂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火花,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種學習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與外界、社會進行交流與溝通,通過思想上的交流逐漸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并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與向前發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具體的小組討論交流中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實驗《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一節時,為了加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給出實驗需要用的器材,如定滑輪、小車、不同質量的砝碼、打點計時器等,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已有的器材,設計實驗,并給出質量M與加速度a之間的關系。大部分的學科都是靜態的學習,學生很少有時間進行動手實踐,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加之物理實驗的實踐性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主動參與其中,以此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結:總之,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前提。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作為一門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學科,是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一切教學因素,激發與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米洋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 劉士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6,37:52.
[3] 連自強.淺析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14,23:93.
[4] 張驊.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1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