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格蕊??
摘要:培智學校的學生不同于一般學校的學生,其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培智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當中比一般學校的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對數學學習缺乏相應的積極性,注意力也沒有集中在教師身上,最終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而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最具教學效益的教學方式,其在培智數學教學當中的適用范圍非常的廣,也深受廣大師生喜愛。
關鍵詞:培智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
在培智數學教學當中,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在培智教學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簡單來講,生活化教學主要是在培智數學教學當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社會經驗和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對抽象的數學定義、公式和解題思路進行逐步分化和理解。使用生活化的培智數學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密不可分性,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學會利用各種數學知識來處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難題,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拉低培智學生的學習障礙,最終提高培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水平,對數學知識點的運用能力。
一、 在培智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具體途徑
(一) 樹立耐心、愛心的教學理念
作為一名合格的培智教師,首先就得對學生具有耐心和愛心。由于培智學校的學生與一般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及一般學院的學生,他們學起知識可能要比其他學生要慢很多,也要難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在培智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及精力。并且,由于這部分學生自身的缺陷性,其內心會比一般的學生更為敏感,更能感受到周圍人群對他們的異樣。所以,教師應該包含著一顆充滿愛心的心來對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并與教師形成一個牢固的依賴關系,讓學生相信教師,樂于向教師表達自身更多的想法,進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 提前做好備課工作
培智學院使用的小學教材的知識點很多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也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原型。因此,教師可依據教材提前做好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準備工作。首先,確定明確且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其次,盡量選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設計,以此構建好數學知識與生活一體的教學背景。在此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盡量有效使用生活中有限的教學資源,擴大學生的接觸面積,豐富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應盡量使用較為常見的、帶數字的常用事物來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另外,教師在開展準備工作時,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生活精力來設計數學課堂的教學背景,并事先準備好激發學生探求欲望的問題。通過教師提前扎實的準備工作,為數學課堂的有序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愈貼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就越容易。因此,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時應設立與學生生活背景高度一致的教學情境。為了方便學生的理解,目前國內培智學校的普遍做法是將學習內容融合在生活的小故事當中,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以此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然后,教師通過將數學語言、數學符號、數學內容生活化的方式來簡化數學知識的深度。
(四) 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為了能有效提高培智學校學生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接觸更多的數學知識,建立起初步的數學思維。教師可以組織一定的生活化的實踐活動。通過分組合作或者是完成任務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現實生活領域內不斷累積和感受數學知識,并學會在恰當的時機使用數學思想、知識和方法。因此教師在配置數學教學課堂當中應該要積極的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活動,也可以將學生帶到戶外,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課堂更具生活氣息。
二、 培智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案例
某市特教中心的老師為了能上好培智教材《實用數學》第六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教會學生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法豎式計算的數學知識點,決定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自己所授的學生進行教學。
首先,教師明確了自己在本節課堂上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初步掌握10以內的加法豎式計算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逐步樹立起在生活中使用10以內加法豎式計算的數學思維。
其次,教師依據以前學習過得數學符號2為教學切入點,編制了一個小鴨子找媽媽的故事,并以該故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然后在小鴨子找媽媽的過程中,教師拿出第一只大鴨子,以生活故事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教師再拿著第二只大鴨子,并提問:現在老師手中有幾只大鴨子了?接著就有學生回答:兩只。教師此刻就可以引入相應的數學知識,告訴學生1+1=2。并通過該方式,逐一教會學生1+2=3、1+3=4……等知識點。
接著,為了讓學生對該數學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熟練,教師以分組學習的方式,將不同的小玩具分發到學生手中(盡量不要使用鴨子的道具),讓學生數一數每組學生擁有多少個玩具,并拋出問題:兩組學生共有多少個玩具呢?比如:A組學生手中有兩架飛機,B組學生的手中有三支手槍,那么,A組和B組一共有多少個玩具呢?讓培智學生掌握基本的加法換算技巧。如果在此過程中,學生無法進行準確的計算,教師可以將A、B組的學生組合起來,讓他們通過“數一數”的方式來得出結論。
最后,教師也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師,來到操場。在操場上以生活化的物品,比如花朵、凳子、樹等一系列較為常見的物品代替玩具,要求學生進行換算。
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該市特教中心的數學教師教會自己所授學生掌握了10以內加法豎式的基本計算。
三、 結論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一門來源于生活的教學課程,在其教學過程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一種對數學知識點返璞歸真、追本溯源。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培智數學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也大大改善了學生的生活,最終推動了培智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永紅.生活化情境模擬教學法在培智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28.
[2]蔡敦紅.培智數學以“生活化”來提高課堂效率[J].華夏教師,2013,(04):51-52.
[3]李新磊.創新培智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途徑探究[J].學周刊,2012,(34):114-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