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冬梅
【摘 要】雙創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關鍵。目前流行的翻轉課堂為雙創教育帶來新的契機,翻轉課堂已經在各大高校一些課程的教學中進行探索應用。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學平臺,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應用,取得不錯的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育教學;創新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要求高等院校推動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即“雙創”教育,推進雙創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依據專業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推廣,解決傳統教育填鴨式,灌輸式教學的不足,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創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正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相契合,翻轉課堂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巨大顛覆和創新。
1 翻轉課堂的理論基礎
1.1 群體教學與掌握學習理論相結合
掌握學習理論,就是學生按自己的節奏學習,翻轉課堂課前學習暗合掌握學習理論。群體學習結合學生個性化的反饋和個性化的矯正性幫助。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反饋可以通過課前微練習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課中問題的回答與探討來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中或課后通過個別化輔導來矯正學生的錯誤,最后完成學習目標。
1.2 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兒童教育發展理論,該理論的研究表明:兒童教育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即“兒童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模仿,能夠完成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正契合發展區理論,也適用中學,大學教育。學生自主觀看視頻進行學習,看不懂的在交流平臺和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探討,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進行集中講解,這種交流或講解就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1.3 學習階段理論
學生的學習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知識傳授階段,知識內化階段。傳統課堂是把第一階段放在課堂教學,第二階段放在課下,在沒人幫助的情況下完成比較重要的知識內化。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Eric?Mazur教授在2011年的研究揭示:在課堂上,同伴間的互助教學能促進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使學習正確率增加1倍。而翻轉課堂的實施,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
2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創新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傳統教學中教學設計主要是課堂的教學設計,而在翻轉課堂中,教學設計不僅僅是課堂的設計,課前,課中,課后設計都很重要。
白曉光[1]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特點將課上討論小組在教師的觀察指導下,在適當的時間轉換成公司,構建完善、合理、科學的公司框架,有完善的經營理念和組織結構。根據公司成員的業務特長制定發展規劃,根據學生自身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進行明確的分工。課程結束后,就形成了幾個成型并可以直接運營的公司了,可以直接參與創新創業大賽,并對接創業實訓。在課中,課后的教學設計貫穿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田愛麗[2]在基于“慕課學習+翻轉課堂”實踐中,學生通過慕課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學完成課前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課中構建學習情景,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內化,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并針對學生的作品呈現、問題解決和方案設計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借助于慕課和翻轉課堂,形成教師引導、學生自學,課堂翻轉以及相應學習評價等環節的教學模式。學生課前通過慕課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內師生通過解決問題、動手實踐、完成項目等發展學生的高層次思維和創造能力。
3 翻轉課堂教學平臺的創新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學平臺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教師課前上傳教學視頻,布置課前任務,完成課前微練習,以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在線交流都要通過交流平臺來完成,所以選擇合適的,學生和教師都應用廣泛的交流平臺非常重要。將微信平臺與翻轉課堂有效結合是現代化教學的產物,微信是一款可以實現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及時交流的服務平臺。王偉麗[3]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選擇微信作為教學平臺,這不僅迎合了當下高職學生的生活習慣,還順應了時代的發展,使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進行自主學習,充分激發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4 翻轉課堂的實踐教學方法
翻轉課堂本質上是一種設問式教學方法,課前根據教師的任務單,學生自己通過MOOC平臺或者其他方式,自我探尋答案,進行知識的初步內化,課中通過教師講解和同學討論交流進一步掌握、內化新知識。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經歷問題——自我探求——合作學習——內化更新的求知過程。[4]相較于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基本上只能在期末知識測驗中展現自己,而通過翻轉課堂,每次課的每個階段都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特別是在課中教學設計中鼓勵學生上臺講解知識點,發現了許多具有實力的同學,并總結其講課的優點,給以表揚,學生講課積極性會有很大改善,且配合教師的課中教學積極參與進來的學生會越來越多,課堂活躍度大大提高。
JiTT和PI教學方法相結合,JiTT是及時教學,是20世紀90年代風靡全球的大學物理教學方法,它為解決全球大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的共性問題起到推動作用。PI是同儕教學,同樣是最初用于物理教學的,基于課堂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兩種教學方法雖然源于大學物理教學,但其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完全適合于其他大學課程的教學。JiTT和PI相結合的核心是“反饋機制”,包括課前,課中,課后的評價和診斷機制的建立。在課前教師把教學資料上傳至教學平臺,學生根據課前對知識的理解通過交流平臺反饋進行反饋,可以及時獲得教師或同學的幫助得以及時初步內化知識。在課中,通過小組討論或者學生上臺講課來展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在課堂上獲得直觀的反饋,并在課堂即刻進行糾正或者補充,學生對知識進行再次內化。課后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和課中的表現及獲得的反饋對教學設計,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表現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總結概括,把新的要求反饋給學生,并對自己以后的教學設計進行修改。因此在翻轉課堂的整個教學流程中都有JiTT和PI教學方法的充分結合。
【參考文獻】
[1]白曉光.轉換課堂模式——翻轉課堂的創新應用,對接創業,價值工程,2017,36(26):248-249.
[2]田愛麗.轉變教學模式促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于“慕課學習+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教育研究,2016(10):106-112.
[3]王偉麗.微信平臺與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有效融合的研究與實踐,赤子,2017,7:140.
[4]余武,胡曉霞,余辰吉.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影視類課程中的創新實踐探索,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7,1:9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