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琴
摘 要: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重要任務(wù),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能力。閱讀教學不只是重視閱讀的結(jié)果,更要注重閱讀的過程,學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鍛煉與提高,學會獨立地解決閱讀過程遇到的種種困惑,從而形成閱讀能力。
關(guān)鍵詞:閱讀能力;培養(yǎng);指導
閱讀可以使人擺脫平庸,早一天閱讀就多一份的人生精彩,遲一天閱讀就多一天的平庸困擾。古往今來無數(shù)的名人都在強調(diào)讀書的重要性,現(xiàn)在也提出“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教育口號。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個重要任務(wù),其根本目的是在于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閱讀的能力。
一、 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閱讀對小學生來說不僅可以學習到人類千百年來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讀一本好書可以讓小學生的心靈感到幸福,從而強化道德,凈化心靈,一生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而努力奮斗。書是什么?書是歷史,是自然,是人類靈魂的記載,讀書可以開闊視野,增添知識信息,更全面地去了解和認識世界。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基礎(chǔ)。我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那些愛閱讀的同學學習語文時感覺很輕松,成績也特別好;相反,不愛閱讀的同學,成績差,解題能力低,學習很痛苦。《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充分表明了閱讀在語文學習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蘇霍姆林斯基也稱閱讀能力為“掌握知識的技能”。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的能力對于促進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閱讀教學就是師生對于文本閱讀的教與學,它區(qū)別于的一般閱讀和日常生活中隨意性的閱讀,是為了獲取文章中的相關(guān)知識,更主要的是要通過閱讀文本中的例子,讓學生去學習閱讀,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 怎么樣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要求小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yīng)在400萬字以上。”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已經(jīng)成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wù)之一。
(一)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頭腦中的“情感區(qū)域”,對閱讀對象產(chǎn)生興奮。贊可夫也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漲的氣氛里進行的。”高效的語文課堂能夠煥發(fā)師生生命的激情,因為只有激情才能激起學生渴求知識努力學習的強烈愿望,才能調(diào)動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發(fā)展。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通過適當?shù)亻_展有趣的游戲,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比如制作讀書提問卡,利用提問卡拓展學生對閱讀書籍的選擇,解決閱讀過程中的困難,掌握書籍中的知識要點,學會閱讀的技巧。在制作讀書提問卡的時候,學生自己要對書籍中的主要內(nèi)容、中心思想很熟悉,要去用心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與此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積極閱讀每一本書籍。另外,培養(yǎng)閱讀能力得提高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除了要精讀每一本之外,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在課余時間主動去尋找感興趣的書籍,讀不同領(lǐng)域,不同種類的書籍,并通過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形成閱讀能力,其結(jié)果就是閱讀知識的掌握,而閱讀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形成寓于閱讀知識的掌握,由此可見,閱讀能力和閱讀知識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矛盾共同體,它們相輔相成,共同進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體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灌輸而成,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小學教師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小學生對自己的閱讀目標進行規(guī)劃指導,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目標,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促使學生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小學生閱讀的教學,從教學內(nèi)容,有閱讀知識的學習教學,又有閱讀能力的教學。前者包括字詞、句段、篇章、語法、修辭、邏輯等知識的學習指導,后者包括認讀、理解、記憶、速度、鑒賞等能力的學習指導。教師根據(jù)學生求新的閱讀心理是,設(shè)置疑問,引發(fā)注意,讓其產(chǎn)生要先睹為快的感覺,先瀏覽整篇文章。等這種好奇、求新的心理得到滿足之后,慢慢轉(zhuǎn)入求知的心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一步對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進行閱讀、探究。
(三)在創(chuàng)設(shè)的多彩課堂情境中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情境教學是指人為地創(chuàng)設(shè)特定的富有典型的情景,作用于學生的感知,引起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一系列的智力活動。同時,由于情境本身具有豐富的實感,鮮明的形象,伴以教師情感的抒發(fā)、渲染,又激起學生的情緒、情感。教師是情境的主導者和調(diào)控者,通過設(shè)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了解上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以人為本,根據(jù)課標要求制定詳細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提供的素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多媒體制作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積極營造、渲染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使學生倍感親切,在充滿美感和情趣的情景氛圍中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喜愛閱讀的欲望,并在這種情緒中自讀自悟,投入到文本之中,迅速地與文本進行對話,用童趣的眼睛去感悟語言,用充滿童真的心去品評文字,從而主動地進行閱讀,成為閱讀的主人。于是,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把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能力的提高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的寫進教案。在上課的時候,要把閱讀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具體做法是讀前提出要求,讀中及時指導,讀后引導學生回憶剛剛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小結(jié)閱讀方法。
三、 培養(yǎng)小學生自覺正確閱讀的良好習慣和方法,塑造自主閱讀的良好閱讀能力endprint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缺乏自主探究的機會,這是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相悖的。教師應(yīng)該和學生一起通過對一篇一篇文章的探討,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另外,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采用靈活多變的、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俗話說,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抄書不如背書,這里的背書就是指積累,只有把文章內(nèi)容背起來了,理解之后才算是真正的積累。
(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閱讀能力的提高在于閱讀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文本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結(jié)合文本中的知識點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對學生進行閱讀實踐的指導,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意識。比如,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可以知道學生利用邊讀邊想的閱讀方法,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段落,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情感體驗,說一說自己的體悟,寫一寫自己的感受,表達出自己的真切情感,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要求寫出讀后感,給予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就是可以專門開設(shè)語文閱讀課,在閱讀課上,教師向同學們介紹閱讀的方法,向同學推薦或者同學之間相互推薦優(yōu)秀的書籍,并且說明推薦的理由,為什么要推薦這本書籍,或者這本書籍中的哪個主人公,哪個環(huán)節(jié)讓你記憶深刻,值得同學們?nèi)フJ真閱讀,好好思考,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好閱讀方法。
(二)在交流和評價中促進閱讀能力的共同提高
閱讀是一種很復雜的智力活動,又是十分個性化的行為,閱讀并非簡單地還原作者的本來意愿,而是對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不同學生對同一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正如莎士比亞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不同,所以要交流、評價,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在交流會上小學生對遷移階段的學習進行一個自我評價、總結(jié)的過程,可以說說最近自己閱讀的書籍,閱讀的體會,閱讀的疑惑等,在交流中同學之間相互學習,汲取他人良好的閱讀方法,并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閱讀方法的缺陷,為進一步完善自己在閱讀方面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方面提供參考的依據(jù),明確應(yīng)該如何去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階段是人生記憶的黃金時間,教師應(yīng)該幫助學生充分地利用這段時光,盡可能地學會閱讀,在讀的基礎(chǔ)上悟出文本精髓;學會積極思考,在思考中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為語文閱讀的學習邁出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高廣方.加強學生自主閱讀,促進語文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05(06).
[2]于子琪.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6(01):3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