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隆虎
摘 要:信息技術的飛快發展,不僅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時也激發了文化的多元性發展,在當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如何幫助學生拓展良好的文化視野,是讓學生掌握識字能力的關鍵。漢字因其獨特的字音字形,以及其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含義,在當今世界的語言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技巧,為以后的學習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文化視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對于識字教學的內容要給予相應的重視,既要將漢字文化的特性考慮進來,同時還要對學生的語文素養加以引導。在對漢字的字形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讓學生對漢字深層的含義進行探討。這樣能夠為學生以后的識字學習提供一些經驗,還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通過對當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課堂的實際觀察,得出一些建議和看法,希望能幫助老師在以后的教學改革中,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一、 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在小學學習的課堂上,興趣可以說是學生展開學習的最大動力,而興趣的形成,不僅僅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個人魅力,同時還需要利用知識內容的本身魅力,來對學生構成足夠的吸引力,令知識在學生面前展現出豐富、嚴謹、有趣的特點,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意識。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要拋卻傳統教學里那種教條式灌輸,識字教學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朗讀記憶的內容,一味地讓學生機械記憶,雖然當時學生是接受了這個知識點,可對文字本身內容上的模糊,還是會令其很快將所學知識遺忘腦后的。所以,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仁”字是學生接觸最早的漢字之一,從字形上看,它一個“亻”加上“二”組成的,容易記憶。但要想在文化視野下提高學生的漢字學習質量,那么對于“仁”字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含義,老師要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二”在這個字中,代表的是“兩個人”,社會是由人和人共同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想和諧共處,那么彼此之間需要以“仁”相待,同時,為了強化其文化意識,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地引入一些和“仁”字相關的歷史名人來,像孟嘗君、劉備之類的仁人志士,或者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提出相關的文字內容,幫助大家對漢字知識進行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整個識字教學的過程更為活躍、有趣,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在漢字學習的過程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在以后的學習中對人文思想進行積極的探究。
二、 拓寬漢字學習的認知應用
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一門語言文字,漢字具有“難認、難記、難寫”這三個方面的特點,小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學習經驗,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漢字學習的困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借助文化背景的導入,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漢字學習規律和文化特征,提升識字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進而拓寬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與應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從文化形式上審視漢字,理解漢字所具有的文化淵源,讓學生對漢字的形體與意義進行高層次理解,這樣能讓漢字成為被小學生所能理解的文化,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
例如在對“媽”這個字進行講解時,它的左邊是“女”,右邊是“馬”,“媽媽”在家庭生活中,忙里忙外,既要負責家庭賬目的收支,也要照顧一家人的起居,日夜操勞,不就是“做牛做馬”的意思嗎?而在對“姥”這個字進行講解時,老師可以先提問,“姥姥的年齡是不是要比媽媽的大啊?”當學生給出肯定的回答后,老師可以說女人老了之后,也就是姥姥了,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還能順勢激發學生對漢字字形字義的探究意識。在完成這些教學后,老師還能夠繼續進行深入,像“狂”字的部首,是“犭”,它象征了動物那種野蠻,是一種難以自控的情緒,作為高級物種,在為人處世上,大家應該要對自身的情緒內容進行控制,不要像動物一樣放肆自己的行為。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字含義的理解程度,還能對學生的德育教學進行良好的促進。
三、 利用小組協作來展開學習
小學生由于缺乏相應的學習過程,所以他們在課堂上,大都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學習經驗的缺乏,他們在課堂上還未能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一些較為困難的知識內容,還不能進行深入的學習。在識字教學的環節中,老師雖然想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學,但畢竟是一個人面對一群人,并且識字教學的內容過于繁雜,學生對于自身存在的學習問題也不能夠進行及時的了解與改正。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小組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互動的環境中,發現學習問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進行分組教學的時候,老師首先要對小組的編排進行合理的引導。小組學習,人數的控制是關鍵,人數少了,學生的討論就不夠全面;而人數多了,學生們所討論的話題很容易偏移,影響課堂的學習紀律,降低學習質量。不妨采用“五人小組”的模式,盡可能的在每個小組中都配有兩名學優生,兩名學困生,外帶一名中等生。在對識字的內容展開學習時,學優生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幫助小組成員對新的知識點進行掌握時,還要積極地解決學困生所面臨的問題;而學困生要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提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大家的幫助下進行掌握;而中等生在協作學習中,則要充分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對小組成員中出現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同時也要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重點難點記錄下來,便于大家的課后復習鞏固。
四、 豐富課堂識字教學的內容
小學語文課堂上的識字教學內容,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語文這門語言類學科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對于那些剛剛走進課堂的小學生,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老師要把握學生在思想意識上的懵懂性,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漢字豐富的哲理思想,來向學生傳遞中華文化的深刻含義,為他們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進行一定的促進。而為了促成這一效果,要對識字教學的內容做出合理的拓展與豐富,讓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endprint
在識字教學的課堂上,老師不妨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單向灌輸模式,在教學中設計一些悅趣化的學習活動,像是猜字謎,拼字游戲,看圖猜詞等較為有趣的游戲活動。當學生的字詞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老師還可以鼓勵他們對這些內容進行口語上的表達,讓學生將漢字大聲地朗讀出來;或者是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這些漢字內容進行造句,加深對漢字內容的學習理解。當然,老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展開作文創作,編個小故事,寫篇小短文之類的,這樣能促進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學習興趣。
五、 及時展開課程的鞏固總結
課堂總結的內容,是一項關鍵的教學環節,這一點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更甚。由于學生學習思維不夠全面,進行課程總結可以幫助他們對重點難點進行相應的回顧,提高學習質量。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師未能對總結這個環節的內容引起重視,這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課程總結的內容,既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同時在課尾還可以維護課堂紀律,提高教學效率。
關于課堂總結的內容,老師要在課尾預留五到八分鐘的時間,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主動權,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先利用提問的方法,對學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這三個階層的學生進行提問,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大致的判斷;然后讓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總結性的發言,將重點難點內容列舉出來,對于那些表現優異的學生,老師還可以鼓勵他們在學生面前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在課尾的時候,老師還要根據教學內容,預留相應的課后作業,鞏固學生的學習質量,為了避免學生對課后作業產生反感和畏懼的情緒,老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基礎,盡可能提出一些新穎的作業內容,像在掌握生字后,老師不妨讓學生課下對這些文字進行拆分,對相近字的部首和筆畫進行比較等。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識字教學的課堂上,老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其認識到識字教學的藝術感和文化感,在情感上產生一定的學習共鳴。然后,老師應該根據所教學內容,對教學方法提出創新性的改進,爭取在課堂上營造出一個趣味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身處其中,對自身的識字欲望進行主動的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習可以說是至關重要,識字內容不僅對語文學習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打開學習大門的金鑰匙,老師要抱有穩扎穩打的教學觀念,爭取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樓琦君.文化視野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李倩楠.小學語文教學中基于文化視角實施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技視界,2014,(02):242+315.
[3]白潔.文化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