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云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對此,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文章詳細地分析了“融入數學文化,提升數學素養”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文化;數學素養;教學策略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逐漸成為教學的關鍵。對此,探討融入數學文化提升數學素養的策略具備顯著教育意義。
1.數學文化與學科素養教育
數學文化狹義上是指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廣義上,除這些之外,其還包含數學史、數學美、數學與人文的交叉、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以及它們所包含的各個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從而構成一個龐大的數學文化系統。
素養是指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所達到一定心理發展內容和心理水平,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素養。數學素養廣義上是指除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交流的能力、數學推理的能力等;狹義上是指數學思想方法和語言、數學思維品質、數學觀念和意識或者說是數學文化中最基本的素養等。
綜合素養是現代社會提出來的一個重要概念,對每個人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適應這個社會所必需的,也是改造這個社會的重要因素[1]。所以說綜合素養超越直接傳授的知識技能,它包含認知和實踐應用、創新創造能力和價值觀以及自我的激勵性。學科素養屬于綜合素養當中的一項,是新時期對學科建設以及學生發展所提出的一種教育策略,其改變了以往的以教學為主、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學習成果考量標準的教育模式。對于學科素養所形成的嘗試也正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培養與形成
(1)優化教學方法,落實學科素養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型的選擇普遍有概念講解、公式應用等,也有復習課等類型。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各種類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不斷進入課堂當中,如以人為本、翻轉課堂等。數學意識是學科素養當中的關鍵性內容[2]。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如何觀察數學知識,從哪些角度去解決數學問題,如何分析并掌握數量關系,這些都是數學學科素養的關鍵性教育因素。想要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每天記錄在生活當中的數學事件,促使學生將所記錄的事件應用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并表示。在學生的數學水平提升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所記錄的內容,引導學生創建相應的情境,并組建成為數學題目,提出不同的問題并給予解決。例如,在“統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統計學生生活中會出現的要素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如讓學生統計本班級的男生、女生的人數、年齡等信息,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規劃教學目標,注重學科素養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制訂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實現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制訂適當的教學目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為什么而學習,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習的流程等,從而達到掌握學習能力的目的。制訂教學目標的時候,需要以當前學段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作為基礎,明確該單元應當掌握的具體能力和內容,并在研究教材的過程中,明確這篇教材在能力方面的培養目的,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目標。對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目標,例如,將目標定義為學生能夠解決日常生活當中的簡單加減問題,并掌握分析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改變教學目標,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培養數學學科素養,從而實現有思維能力、善于思維的學習目的。
(3)關注學生數學思想,培養學科素養。數學思想對于小學數學學習行為的指導和約束有一定的作用。數學思想越豐富的學生,在數學素養方面的形成就越明顯。數學思想屬于數學素養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遞數學思想,有利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關于數學知識的數學思想。如在正方形、三角形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應用題的學習,培養學生畫圖能力,將抽象問題變得直觀化,以此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效率。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側重于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在問題類內容教學時,需要以問題的解決思路作為教學核心,達到“授之以漁”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以及數學學科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逐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時,加強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今后積極健康地成長和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極其有利,所以這也是今后小學數學教育所必然需要堅持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馮麗琴.淺談小學數學文化教學實踐——從提高教師數學文化素養到激發學生數學文化興趣[J].華夏教師,2015(6):82.
[2]陳婷婷.淺談以數學文化為切入口提升高職學生數學素養的對策[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 29(19):106-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