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欣杰 孫洪波 黃鎮順 崔洪梅 戚敏恒 李宏斌 張志濱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情況。方法 3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作為觀察組, 300例健康體檢者家屬作為對照組。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兩組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并進行組間比較。結果 觀察組SCL-90總分、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敵對、恐懼評分為(152.91±35.32)、(1.85±0.52)、(2.56±0.35)、(1.89±0.53)、(1.52±0.46)、(1.73±0.54)、(1.62±0.45)、(1.96±0.56)分均高于對照組(125.98±28.51)、(1.42±0.31)、(1.58±0.54)、(1.49±0.52)、(1.38±
0.56)、(1.45±0.58)、(1.43±0.58)、(1.28±0.3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強迫、精神病性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存在一定負性理性狀態, 可加強心理護理評估和干預。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家屬;調查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1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cs patients XUE Xin-jie, SUN Hong-bo, HUANG Zhen-shun, et al. Guangzhou Municipal Bureau of Civil Affairs, Guangzhou 5104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c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00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cs patients were tak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0 family member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b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for comparison between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CL-90 scores,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depression, anxiety, paranoia, hostility, and fear scores as (152.91±35.32), (1.85±0.52), (2.56±0.35), (1.89±0.53), (1.52±0.46), (1.73±0.54), (1.62±0.45) and (1.96±0.56) points,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125.98±28.51), (1.42±0.31), (1.58±0.54), (1.49±0.52), (1.38±0.56), (1.45±0.58), (1.43±0.58) and (1.28±0.3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orced, psychotic score (P>0.05). Conclusion Family member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 have a certain negative rational state, and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Family member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其常伴有思維、情感等障礙, 病程較為遷延, 反復, 高達50%患者可引起精神致殘, 給患者家屬、社會帶來嚴重不利影響。患者的非自律性、社會行為、家庭爭執、鄰居和朋友的缺乏及理解, 也可以使家屬產生焦慮、抑郁從而產生罪惡感, 導致軀體疾病, 家屬的心理健康也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也逐漸得到重視, 也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因此探討精神分裂癥家屬心理問題對患者康復具有積極作用。本文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情況,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本院3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作為觀察組。精神分裂癥患者:①均符合《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家屬為配偶、父母;③年齡≥18歲;④家屬無精神病史;⑤與患者長期生活、起居;⑥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中男157例, 女143例;文化程度:大學5例, 高中80例, 初中156例, 小學及文盲59例;職業:農民58例, 工人92例, 干部82例, 無業人員68例;身份:父母148例, 配偶81例, 子女71例;婚否:已婚191例, 未婚 89例, 離婚20例。將同期300例健康體檢者家屬作為對照組。健康體檢者:①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②近期無負性生活事件刺激;③無精神活性物質成癮。對照組中男158例, 女142例;文化程度:大學5例, 高中79例, 初中157例, 小學及文盲59例;職業:農民57例, 工人93例, 干部83例, 無業人員67例;身份:父母147例, 配偶82例, 子女71例;婚否:已婚191例, 未婚89例, 離婚20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身份、婚否、教育年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endprint
1. 2 方法
1. 2. 1 調查工具 采用SCL-90量表, 適用于16歲以上的人群[1]。該量表共90個問題, 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等
9個癥狀因子。單個因子評分≥3分, 診斷為中重度的心理問題[2]。
1. 2. 2 調查實施 由本研究調查員對兩組進行訪談, 介紹本研究操作流程、注意事項, 經過入組者同意、自愿參與試驗, 并簽署調查知情同意書。入組者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問卷, 現場回收, 及時給予選項填寫指導, 禁止誘導填寫。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SCL-90總分、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偏執、敵對、恐懼評分(152.91±35.32)、(1.85±0.52)、(2.56±0.35)、(1.89±0.53)、(1.52±0.46)、(1.73±0.54)、(1.62±0.45)、(1.96±0.56)分均高于對照組(125.98±28.51)、(1.42±0.31)、(1.58±0.54)、(1.49±0.52)、(1.38±0.56)、(1.45±0.58)、(1.43±0.58)、(1.28±0.3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強迫、精神病性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SCL-90總分高于對照組(P<0.01), 進而可判斷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態低于健康體檢者家屬, 與國內相關研究一致[3]。除了強迫、精神病性因子, 觀察組人際關系、抑郁、恐懼等7個因子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 這說明患者患病對親屬引起的主要表現焦慮的一系列以軀體癥狀為主的生理、心理應激反應, 從而引起多種不良心理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治療的難度, 也易刺激患者情緒波動, 增加疾病反復發作性[4, 5] 。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具有較為嚴重的負性心理問題。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精神分裂癥伴有思維、情感等方面的障礙, 加之其經濟負擔重, 家屬常需面對患者較為嚴重的不良生活事件, 同時還需監督患者按時服藥、治療效果、隨訪等內容, 若家屬應激狀態強, 家庭負擔重, 也易加重精神分裂癥的心理障礙。②患者急性發作時可出現敵對、傷人、外走、自殘等癥狀, 這使其家屬長期處于應激狀態下, 也易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 工作效率下降、易激怒等現象, 易增加家屬的不良心理狀態。約80%的患者精神癥狀雖然緩解, 但生活質量降低高, 自我照顧能力下降, 不能夠獨立生活, 不能夠勝任工作和學習, 自理能力受損, 常需家屬照料,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屬負擔, 在身體、心理、經濟等多因素影響產生較大壓力, 若患者家屬此種負性心理狀態無法緩解, 極易引起各種不良心理問題, 臨床上可通過各種心理疏導方式加以緩解。大部分精神分裂癥遭受周圍人群及社會的忽視、歧視, 喪失一定的生活能力, 心理壓力也較大, 疾病容易遷延、反復發作, 尤其是急性發作時易對周圍人群、環境造成一定的損害, 從而造影家屬極大的社會、家庭、個人等壓力[6, 7]。
精神分裂癥家屬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治療效果, 對患者長期預后具有重要影響, 同時也關系到臨床醫生、護理人員的治療干預實施是否達到預期, 更是聯系醫護人員與患者對該疾病診斷、治療、預后的重要橋梁[8-10]。醫護人員應重視精神疾病家屬心理健康, 將其納入日常工作范圍。面對精神疾病家屬的心理問題, 醫務人員應與家屬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為家屬提供病情信息, 幫助其尋找社會支持。
綜上所述,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存在一定負性理性狀態, 可加強心理護理評估和干預。精神科醫護工作者在治療患者的同時, 還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衛生知識的宣教, 讓家屬了解疾病, 并知曉早期、規范、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減少不良情緒等心理問題的發生, 促進患者家屬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 楊燕, 謝育花, 廖巨福. 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自測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四川精神衛生, 2014(5):446-448.
[2] 蘇雅芳, 陳愛學, 江愛玉, 等. 重性精神障礙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 2015, 16(5):355-359.
[3] 秦進芳, 楊紅.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查及心理干預分析. 醫學綜述, 2014, 20(18):3411-3412.
[4] 馮輝, 陳玉明, 莊曉偉, 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6, 22(8): 968-972.
[5] 劉學語, 王英杰, 趙云娜.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慢性病學雜志, 2014(5):332-334.
[6] 毛藝璇, 厲萍.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干預研究進展. 精神醫學雜志, 2015, 28(1):74-76.
[7] 董麗. 精神分裂癥患兒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精神醫學雜志, 2013, 26(4):283-284.
[8] 寇小君.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中國民康醫學, 2011, 23(11):1400.
[9] 李明泉.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7, 23(14):61-62.
[10] 符蓉, 李紅麗, 吳凡, 等.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現代醫學, 2012, 40(6):694-696.
[收稿日期:2017-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