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燕
【關鍵詞】 職業學校;計算機;教材;實踐;教學環節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071—01
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在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既掌握一定科學技術知識,又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能,能把先進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技術型、應用型的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中抓好課堂質量、增強計算機教育的時效性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由于職業學校學生基礎、層次參差不齊,教學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中都有所收獲,絕不能照搬教材,而要結合教材進行挖掘,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努力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鉆研教材,做到融會貫通。
計算機是一門發展迅速的學科,教材的變動頻繁。這就要求在選定教材時要慎重。盡可能選用優秀教材,名校的教材。不能只憑訂書單上的名稱和簡介來選定教材,選定之前應該看到樣本。教師應盡早拿到教材,盡早備課。因為新東西較多,所以教師必須吃透教材,要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對教材有整體把握,才能根據大綱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章節的取舍、章節的學時數,包括理論課、實踐課等。教師應當發揮創造性,應該有自己的風格,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地穿插一些實際的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準備好每一節課,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要為每一節課做好準備,上課講什么、怎么講、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這節課要達到什么目的,要讓學生學會什么、掌握什么、了解什么,教師心中應該一清二楚,并且要反映在教案上,這就要求教師事先要備好課。對實踐課程、課程設計的教學也是一樣。實踐的內容是什么,完成什么內容,達到什么程度,多長時間完成,檢驗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檢驗,都應該有明確的規定。對課程設計或是大作業,集中一段時間完成的任務,可以最后通過檢驗程序的實驗報告,都應做到心中有數。
三、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能力
筆者經過多年計算機教學的探索,在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信息應用的能力、協同學習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總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1. 實行任務驅動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實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即在講授新課時,先提出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然后讓學生思考,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的知識。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所需達成的學習目標。在任務驅動式教學中,當涉及到的問題比較難時,要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通過努力順利解決給出的問題。
2. 加強網絡應用的教學,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計算機向網絡化發展是必然趨勢,計算機網絡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把網絡的應用作為重點內容,分別從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局域網(數據共享的設置、數據傳輸、數據獲取的方法)校園網(在校園網上發布消息、信息收集的方法)Internet(國際互聯網)(瀏覽器的使用、站點的進入、站點的搜索、免費郵箱的申請、電子郵件的發送和接收、數據的下載和上傳等四方面進行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網絡的基礎知識和應用,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輸的能力。
3. 加強學科橫向聯系,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的能力。計算機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和整合,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應用的能力。
四、強調實踐過程,優化教學環節
1. 備好上機操作課,加強上機操作課的指導。由于計算機課實踐性很強,教學中上機操作必然占相當的比例,上機操作課教師同樣要認真備好課,安排好上機的內容和時間,否則,上機操作課學生會無所事事,影響上機效果,上機操作時要加強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2. 適當安排測試練習,檢查教學效果。通常信息技術課時比較少,測試也比較少,這樣難以知道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利于教學,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適當安排些測試練習是十分必要的。
計算機教育是一項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教育,計算機教師應努力去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信息,以真正發揮計算機課在職業學校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