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章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具有奠基性、啟發性功能,其教學實效尤為重要。為保其實效性,教學內容就不能僅求“多”,而應貴在“精”,其教學活動也應“以生為本”。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學形勢的流變,初中英語教學策略也應與時俱進,有效融入生本理念,從而彰顯課堂的張力,開拓課堂的縱深,從而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英語;有效性;策略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尤為強調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其主要體現在教學效益、教學效率、教學效果三個維度,這便與傳統教學僅關注教學效果之特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鑒于此,為契合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則應該反省教學之得失,審視教學之利弊,分析教學之誤區,從而采取全面調整,并推動教學改革,以保證教學有效性。
一、初中英語教學低效之原因
1.教學模式機械化、程式化
新課程視域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及模式層出不窮。但究其根本仍然難以跳出機械化、程式化教學之窠臼。其主要表現在教學模式的生硬嵌套,難以契合教學實際要求,甚至有悖學生認知能力,從而形成教學模式與教學訴求背道而馳的教學窘境,如此,也就難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學習效果也不明顯。
2.學生主觀能動性較低
教學過程是教師輸出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然而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主導性力量過強,因此就導致了學生主體性相對較弱,因而也就難以引導學生踴躍參與教學活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任憑教師如何諄諄教誨,倘若學生置若罔聞、熟視無睹,教學活動都會變成知識的單向傳遞,難以保證教學實效。
二、如何有效融入生本觀念,以提升教學實效
1.尊重學生個體特性,優化教學目標
初中英語教學中,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然而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并非形而上的理論,也不是參考“教綱要求”的紙上談兵,而是應該深入挖掘“課程目標”要求、充分探究教材內涵、認真審視學生學習情況及認知能力等因素設定綜合性教學目標,并在教學實際中根據教學情況不斷調整教學目標。如在教學“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英語上冊)一章內容時,教師首先應根據課程要求制訂整體上的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掌握“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句式,掌握“documentary”“action movie”“comedy”等單詞的意識。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如果教師發現學生雖然可以生硬地掌握“documentary”的表面意思,但不懂其內涵時,則應該適當地調整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其內涵,再進一步踐行既定的教學目標,以此保證教學實效。
2.以生為本,實現教學模式的有效整合
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多種多樣,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性模式、多媒體互動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性模式等。教學實際中,諸多教師卻僅僅采取某種教學模式,單一化、程式化地開展教學活動,導致教學活動仍然十分單調、缺乏生氣。鑒于此,為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特性,靈活地運用教學模式,并將其有效融合,從而形成各種教學模式的優勢互補,并契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如在學習“It must belong to Carla”(人教版初中英語)一課時,教師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并融入任務驅動教學、互動教學等多樣化教學形式,組織各個小組進行RolePlay,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積極探究,在互動交流中借他人之長彌補自身之短,在角色扮演中提升口語交際,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
3.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個體潛能及主觀能動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為保證教學有效性,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體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個性化,以此促使各類學生都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且滿足自身的學習訴求,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鑒于此,教師應該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廣泛搜集學生的意見,了解學生的個體特征,從而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盡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抑或是采取不同的課后練習分配方案,如讓習慣記憶的學生進行背誦練習,讓喜歡應用的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從而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英語教學要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并培養其外語素養。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確定明確的教學目標、靈活地實施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地激發學生潛能等,從而真正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易梅娣.淺談新課程下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導刊, 2010(2):85-87.
[2]李 群.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策略實施[J].神州, 2011(26):81.
(作者單位:湖南省江永縣上洞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