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濤
【關鍵詞】 小學生;整本書閱讀;選擇;氛圍;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090—01
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打造學生核心素質,并使其終身受益是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一項重要任務。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選書為第一要素。下面,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
1. 選擇學生喜歡的書籍。當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云。所以,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這是應當遵循的第一原則。
2.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書籍。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讀這類文章,感到十分親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3. 精選讀物。挑選的內容不能總停留在淺顯的、過于形象的讀物上,應多選擇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過學生知識積累、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讀物。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受益。
4. 選擇內容健康有益的書籍。小學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
二、營造活躍的閱讀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所以教師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樣,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讀書時間,教師進行陪讀,在班級營造一定的讀書氛圍,讓書香飄進每個角落。當看到教師經常閱讀,學生也不自覺地進行模仿,逐漸地走上閱讀之旅。一個共同閱讀的班級,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氛圍,勝過教師的無數說教。
三、教師要指導學生有效地閱讀
1. 低年段學生閱讀方法:剛步入學校的學生,他們識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長久,自主閱讀能力較差,但愛聽有趣的故事,這期間,教師可采用為學生讀故事,再讓學生復述的方式,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慢慢地,學生掌握了漢語拼音,可以大聲朗讀注拼音的繪本書籍,讓他們在朗讀中多認識漢字,刺激其閱讀的欲望。此外,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動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使他們得到一定的鍛煉,例如:“小小舞臺”,可讓學生邊朗誦他們喜歡的詩歌、講述他們聽過的童話等,邊加上表情、動作表演,“好書交流”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的書,要求能講出書名或用一、兩句連貫的話口述書的內容。
2. 中年段學生閱讀方法: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多,閱讀能力有了提高,他們逐漸發現閱讀是自己的一種享受,喜歡一個人靜靜地閱讀,然后與別人交流、討論。在這一階段,教師應以學生個體閱讀為主,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也可讓學生在感觸最深處進行圈點勾畫,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讀有所得。同時,教師應給予一定的激勵評價,避免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于書中的故事情節而收效甚微的不良的讀書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指導閱讀技巧,介紹并訓練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跳讀、略讀、速讀、精讀。并組織各種讀書比賽或故事演講等,保持學生旺盛的課外閱讀興趣。
3. 高年段學生閱讀方法:這一學段的學生已開始學著以自己的觀點去看待社會和人生,開始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這期間,可采用讀書報告會、故事會,閱讀心得交流會、優秀讀書筆記展評、手抄報、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創設讀書氛圍,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個作者的其他書,或者和本書相同類型的書。比如,讀完《長襪子皮皮》以后,推薦林格倫的另一本書《小飛人卡爾松》和詹姆斯·巴里的《彼德·潘》,讓學生比較卡爾松、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學生閱讀以后,再進行討論,既可以起到檢查效果的作用,又可以打通學生們在各本書之間的閱讀通道,讓不同人物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聯系。
總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作為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這是課程資源開發的要求,也是提高語文學科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在書籍的海洋中浸潤,豐富自己的氣質涵養吧。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