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英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教學生活化;策略;拓展;情景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8—0093—01
小學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當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更能夠在以后的實際生活中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所以說,語文課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教學課程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通過體驗和感悟生活,從而有效地掌握知識。下面,筆者著重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生活化有效策略的實施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拓展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內容
1. 有效利用課內外資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資源與語文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生活資源,然后進行語文教學的開展,這樣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如,在進行《桂林山水》這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此文為引子,引導學生通過其他的資源對一些描述山水的文章進行閱讀,讓學生回憶一下家鄉的山水風景,然后讓學生針對家鄉的山水風景寫一篇散文,通過散文的寫作,能夠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家鄉的情感,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作當中,更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對教材中的生活因素進行有效的開發和挖掘,充分地運用到課堂當中,讓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例如,教師以“走向生活”為主題開展課外活動,對教材中內容進行有效的篩選,然后與實際生活進行密切聯系、對比,讓學生在活動當中進行感受,讓學生親身地體驗生活,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如,在進行《凡卡》這一篇課文的教學時,在對文章講述后,教師讓學生對課文中小男孩的經歷講講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并且各自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個小男孩的命很不好,老板娘太惡毒了,會受到懲罰的;小男孩的遭遇很不幸,我感覺我們很幸福,我們吃得好,穿得好,要珍惜生活。通過文章的學習,學生們能夠通過感悟和理解生活,讓自己也在成長。教師在課堂中可以提出問題:“凡卡的夢想能實現嗎?”有的學生說“不會的”,有的學生說“會的”。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不一樣,所以結果不一樣。在分析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的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不僅掌握了知識的內容,更讓學生學會了感悟生活。
3. 語文作業體現生活化。想要讓語文教學實現生活化,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處處結合生活實際,尤其是通過作業,讓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更應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例如,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程的教學時,課程講解完后,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文章內容為出發點,讓學生多關注身邊的事情,比如說環境污染,可以以這個為出發點,讓學生課下進行資料的搜集。通過這樣的教學開展,學生能夠意識到保護環境十分重要。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實踐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夠通過生活感悟語文知識,更能拓展視野,從而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
二、創設語文教學生活化情景
1. 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情景創設,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進行《香港,璀璨的明珠》這一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觀察自己生活的城市,這樣學生能夠通過實際生活,聯系教學內容,有效地理解知識。教師可以讓班里的學生講述一下自己去過的城市,都有哪些特征,通過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語文知識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當中,教師應將課堂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對自身的生活進行觀察和認識,這更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多種資源進行教材內容的查閱和收集,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培養,更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地實現活學活用。
總而言之,語文課程的教學,對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語文知識,從而實現語文知識生活化,這樣更利于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并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編輯:張慧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