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強
在新課改背景下,班級管理的問題慢慢呈現了出來。因此,作為教師應以全新的目光審視班級這一組織,不斷地創新管理班級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班級建設。
隨著課程不斷改革,為了建設更好的班級,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并在實際管理班級時貫穿始終,實踐證明這樣不僅提升了班級管理效率,而且更利于學生的培養。基于此,本文論述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
一、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包辦管理
在小學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很多班主任負責班級建設的全部工作,極其忙碌。相比起來,學生像是局外人,狀態極其被動。此外,不管是早操、早讀或者是晚休,很多班主任都會陪學生一起,對其進行監督。還有,因班級管理事物極其瑣碎,致使班主任的休息空間和休息時間明顯不夠。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無法使班級管理的創新精神得以充分體現和發揮,與此同時,也難以保障班級管理的效率。
2.強制性的班級管理
很多班主任都會采用強制性的班級管理模式。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只是任人擺弄的木偶以及絕對服從指揮的機器。很多教師都認為,只有強制性地管理學生,才能夠管好學生,才能夠把學生調教成聽話的學生。這種管理模式極其壓制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極易讓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不滿和畏懼。時間一久,會極大程度地侵害到學生的心理。此外,還有一種裁判式的管理模式。許多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制定了嚴格的班規,并且把對應的獎勵和懲罰都列入了班規的內容當中,當學生違反這一些班規條例時,難以逃脫相應懲罰。特別對于那些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經常調皮搗蛋的學生,班主任常將其當作眼中釘、肉中刺來對待,給予其足夠的“關注”,一旦犯錯絕不容忍。這樣的管理模式太過注重裁判管理,對錯分明,而無法強化學生對班級管理的責任意識。
3.自主型的班級管理
所謂的自主型班級管理指的是讓學生自我管理和發展,教師不過多地參與其中。將班級的管理權下放給學生,能夠將新鮮的活力注入班級當中。自主管理模式重視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在學生的自我管理中培養其各方面能力。但與此同時,許多班主任也意識到,雖然這樣的管理模式能夠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但是很難真正實現全方位的自主管理。一方面,小學生生理、心理各方面還不成熟,很難全面認識自我。另一方面,學生難以明確班級管理的職責,無法找準自身定位,所以還得依靠班主任的幫助。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時代不斷在進步,教學體制逐步在改革,一直堅守過去管理班級的理念顯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無法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班主任應堅持以人為本,轉變傳統管理理念,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第一,因每一個班級有不一樣的情形,因此班主任要同實際相結合,采取針對性的班級管理模式。第二,應在班級管理中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第三,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問題,比如家長和學校實施干預,采用了不適宜的方法或者管理效率難以提升等問題。所以,教師應進一步探索這一些問題,并著手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班級管理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以全新的管理理念來管理班級
過去,學校教育比較重視教學使用的方法和傳授的知識以及教學的整個過程,而在課改的背景下,除了這些,更注重學生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同時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所以,在班級管理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秉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對所有學生的發展給予同等的關注和重視,并且應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另外,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更能夠強化其參與意識。
2.將民主和諧互動的關系建立起來
每個人的人格都處在一個平等的地位,只有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價值,才能夠創建更文明的社會。以往,管理者是班主任的標簽,其需要管理班級大大小小的事物,而執行教師的命令,聽從教師的安排,完成教師所要求的事情即學生最主要的任務。課程不斷改革,也應轉變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有將民主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才能夠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有效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
3.共同參與班級的建設
從某種角度來講,對構建的班級組織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即學生和教師。因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力量才組建了班級群體,所以任何一位教師和學生都有創建班級和管理班級的權利,這也是其需要共同承擔的義務。從實質上來講,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不應時時衡量班規對學生實施獎懲,而應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了解學生的需求,在第一時間反饋給學生想要獲得的信息。此外,不管是班級管理還是在授課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感到班集體特有的溫暖和關愛,還應確保所構建的班級群體有一定的民主性。從根本上來講,社會的一個縮影即班級,不管是在體驗班級生活的過程當中還是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讓學生享有民主發言權以及知情權,只有讓學生找準自己在班級中的定位,才能夠構建更優秀的班級。
4.采用多樣化的管理模式
過去,在管理小學班級中最為注重的是規則。很多班主任會對嚴格的班規條例進行制定,并明確要求學生遵守規章制度。甚至,很多班主任為了更有效地對學生實施管理,不惜對其體罰。嚴格來講,班級管理應達到的目的不是控制學生,而是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所以可采用網絡計算機以及語言等多樣化的管理手段。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夠充分地將教師的態度體現出來,也能夠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強化兩方的交流和互動。當前,因計算機廣泛普及,很多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中紛紛采用計算機,較多小學也設置了校園網。通過校園網這一窗口,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家長和教師三方的互動。特別是建立的班級主頁和創建的微信、QQ群,能夠使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建立更為和諧的合作關系。有一位教育家曾將承包責任制踐行于班級管理當中,且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所以很多班主任紛紛實踐了這一模式。雖然這一種極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并非代表在所有的班級中都適用。因此,在這一些優秀管理模式的基礎上,應不斷地結合班級實際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探索出一種能夠體現所管理班級特色的管理模式。
5.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
因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對班級管理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在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中,教師無法避免會碰到各種阻礙,這時教師應聯合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繼而更高效地進行管理。在課改的背景下,學生受到外界以及家庭的影響更多,而教師應積極地同家長建立合作關系,同時教師可通過便捷的渠道向家長反應學生的各種情況,這樣更便于其調整教育策略。另外,家長也應及時地向教師告知孩子的情況,讓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夠創建出更好的班集體。
三、結語
班級組織的最主要負責人即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的工作時,班主任應花費時間和精力,盡心盡力,并且可同學校溝通自身的管理理念。另外,教師應同家長建立合作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為創設更好的班級組織做出實質性的貢獻。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匯源大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