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凱華++徐光興
摘 要: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玩游戲的主流方式已從PC端轉入手機端。玩手機游戲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手機游戲成癮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從手機游戲的現狀調查開始,了解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現狀,并分析了手機游戲成癮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最后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分析了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原因。
關鍵詞: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現狀;原因
一、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現狀
據一個公益調查項目的調查顯示:在調查的所有人員中,男性所占比例為70%,女性比例占30%;其中未成年人占比55%,成年人45%,二者基本各占一半。在被調查者中,學生占比70%,占比較高,其中初中生最高,占比28%。在這些手機游戲玩家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據了大半江山,占比高達58%。這表明社會對手機游戲引發的對未成年人的擔憂并不是杞人憂天。游戲玩家呈現低齡化狀態,45歲以上的玩家占比不足2%。小學生7.92%,初中生30.00%,高中生23.33%,大學生13.75%,其他人員25%。可以看出學生群體是這款游戲的主力軍,尤以初中生、高中生為甚。玩家在手機游戲的日均耗時,半數以上的人耗時在30分鐘到2個小時之間,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玩家日均耗時超過2個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有3%的未成年人玩家日均游戲時間超過了8個小時,而成年人這一比例為2%,這個調查充分說明青少年群體是手機游戲的主力軍,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現象不容忽視,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危害
手機游戲成癮會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危害身體健康
醫務專家指出,長時間沉溺手機游戲會使人產生精神依賴,導致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引發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功能病、緊張性頭痛、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其次手機游戲成癮還會影響視力,手機游戲必須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長時間地對著電腦屏幕,視力肯定會受損。再次會導致輻射危害和身體素質下降。沉迷于手機游戲的人精神高度集中,伴隨著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體力、精力消耗很大,有時在玩的興頭上就連吃飯、睡覺也忘了,導致過度疲勞。再次會導致抵抗力差和其他身體危害,長時間游戲,身體得不到休息和鍛煉,身體素質會大幅度下降,很容易生病,重復、機械的運動和長時間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適,對青少年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二)危害心理健康、影響學習和性格
長時間玩手機游戲盒之后會產生幻覺,注意力下降,反應能力變差,影響智力發展,影響學習,長時間玩游戲機,在心理上還會產生焦慮情緒;還會導致青少年難以從事其它有意義的事情,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記憶力減退,食欲不振,出現難以擺脫的渴望玩游戲機的沖動,形成精神依賴和相應的生理反應。
手機游戲成癮不僅浪費時間,不能保證學習的時間;還會導致精力不濟和注意力分散,手機游戲成癮后,根本沒有精神上課,老師講課時精神游離,上課效果無法保證,學習沒有勁頭,游戲的場面刺激而驚險,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即使身在課堂,心早就飛到了游戲中間。
三、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原因
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手機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必然,筆者將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來分析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首先,手機已成為溝通交流的必要工具。目前,手機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溝通交流的必要工具。青少年通過手機能及時地與家長、老師、同學取得聯系;家長通過手機能及時地掌握到學生在校情況并進行監管督促;老師通過手機能向學生傳遞通知、下達學習任務、以及掌握學生的外出情況等。
其次手機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學生在校學習,通過教科書及老師所獲取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學習的過程、同學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會接觸到新的信息,會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求知欲望。智能手機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生通過手機基本上能獲取到各種各樣的信息。
再次,手機成為釋放學習壓力的一種途徑。學校的學習生活單調、枯燥,學習壓力大。
最后,手機成為青少年分享和展示自我的平臺。特立獨行、個性張揚已經成為新時代下青少年的重要特征,特別是在國家計劃生育的大政策背景下,大部分青少年出生于獨生子女家庭。他們渴望與人交流、傾訴,渴望表達自己的想法,渴望得到理解和認同。而手機上的各種社交工具如微信、QQ等,能幫助青少年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讓他們展示與分享自我,獲得來自外部的評判或認同。
(二)主觀原因
首先是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就算是成年人玩手機游戲也很容易上癮,更何況青少年對誘惑力大的事物的抵御能力和迷戀后的自控能力相對較低,一旦沉溺就可能難以自拔。大多數青少年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現自己,而在手機互聯網或者手機游戲中能把自己表現出來,顯示自己存在的價值。因為更容易導致手機游戲成癮。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長對青少年的嚴格監控并沒能完全阻止他們接觸并沉溺于不同的游戲產品。相反只會加深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有些家長自己也玩手機游戲,又怎能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一方面可以家長應能選擇手機游戲內容和控制手機游戲時間,另一方面應促進家長與青少年間的溝通和交流。
再次,社會監管不力。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游戲分級管理部門,對整個游戲產業鏈的約束作用非常有限。國家應強化監管,建立電子游戲分級制度與手機網絡游戲防沉迷系統,政府部門必須通過規范、協商和監督來對手機游戲企業進行監管。
總之,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青少年玩手機游戲不可避免。手機游戲成癮的現狀不容樂觀,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何避免青少年手機游戲成癮是政府、企業與公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直面的大問題。
參考文獻:
[1]葛續華,祝卓宏.青少年學生手機成癮傾向與成人依戀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01).
[2]汪婷,許穎.青少年手機依賴和健康危險行為、情緒問題的關系[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05).
作者簡介:
黃凱華(1980.3—),男,籍貫:湖南長沙,學歷:博士在讀,單位:華東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博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心理咨詢與技術。
徐光興,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與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專家委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