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賓
摘 要: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真正認識到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喚醒學生求知欲,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獨立學習能力;培養方法
初中英語教學應從學生的好勝心強、創新性強等生理或心理特點著手,認準語言學習的特點,以玩、唱、聽、做、說等各種方式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快樂而堅定的心情中進行樂觀地自主學習,以此來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及溝通交流能力。教育不僅僅是傳播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中,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優良的語言學習氛圍,豐富的課堂環境,鍛煉學生的口語表述技能,把“快樂學英語”的道理真切簡單地融進英語教學里,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還要使學生“會學”,試圖將課堂真實地改變為充滿歡樂與思想的課堂。
一、 培養英語自我主動認知能力的關鍵性和實用性
培養學生的自我主動認知能力在如今已成為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目標。自主學習精神是國內外許多教育家所倡導的,布魯納的發現法就主張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發現知識的結構和規律。但目前我國初中生的英語自我主動認知能力還有進步的空間,他們的學習沒有提前規劃,即便有了規劃,也很難保證落實,自我認識能力差,課上能動性不好,上課前后預習和復習準備不夠,廣泛地學習英語的欲望不高,不能堅持。要培育和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學習能力,這是英語語言學習形式和教學形式的重大轉變,也是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能力的需求。
一些老師還保守著傳統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感嘆教材內容量大,難度高,不能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還有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設計一部分也有著問題。側重形式,不問內在,從外表看,課上學習活動多種多樣,但對于教授的知識的傳播方法欠缺規律和輕重;多樂少教,太多于側重娛樂方式,而不管學生的腦力和非腦力因素的拓展,教學游戲計劃中存在“普通型游戲多,團結協作游戲少”“表層娛樂情緒多,實際語言運用少”等問題。因此,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學習而非被動地灌輸知識,怎樣讓學生養成自我主動學習的能力,成為教學是否達成目標的決定性影響。
二、 培養英語自主認知能力的方法
學習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樹立認知框架是一種主觀的想法,擁有主觀能動性,要側重學生的主動融入與自我發現,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發現的過程,養成同學們自我主動認知的習慣。
簡單地說,英語自我主動認知就是說老師從英語教學的現狀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引導學生積極調整學習方式和自己加入教學中,少量的擁有英語自我主動認知能力的一個教學方法和方式,即“陪著孩子成長”,它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
(一) 關注學生興趣,激發學生自主意愿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老師要把笑容、掌聲、贊美等快樂的事物帶到課程中,努力采取自我主動認知教學方法,盡力開創新的教學資源,運用同學們飽滿的興趣與好勝心,融合美術、音樂等學科,使同學們在課里持續發光發熱,得到認可,繼而形成自我主動認知的強大動力和因素。
在采用游戲手段豐富教學形式的同時,教師也可堅持用英語講課,增加課堂上語言實踐的廣度和密度,促進學生英語語感的發展;利用教學媒體有效地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聽力訓練,拓展教學情景,運用錄音機、錄像等手段移植情境,再現書本中的對話場景;聽唱流行的、健康的英文歌曲,如Happy New Year、Do Re Me、 Jingle Bell等,這有助于他們在音樂情景中進行學習,分散學習難點,創設有聲語言環境,同學們在單一、焦灼的學習氛圍里分離,使學習成果擴大。依據同學們個體不同,規劃不一樣的學習方法,最大程度地讓每位同學展現最棒的自我,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自主意愿。
(二) 開辟空間,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新課標提出讓每一位同學在課程中有一半或少一半的時間自己完成學習,使同學們由“學”的范圍擴大到在 “教”的融匯。這樣就提示老師們最大程度地運用課上的45分鐘時間,運用各種現代教學工具和方法,比如自己安靜學習、兩人一組、多人協作等,充分拓寬學生在固定時間里有效學習的時間。
其實,同學們的課下時間就可以明確地達到延伸課上教育的成果,成為讓同學們得到更大拓寬自我主動認知范圍的領域。老師們可以用心構思一些多種形式的英語實際運用環境,比如創建雙語派對、雙語舞臺劇小隊;在班內開展“English corner”“English Speaking Day”等活動;運用室內黑板報寫下一些英語刊物和同學們的英語藝術成果;在班里放置“英語書架”,倡導同學們瀏覽英語刊物和英語繪本;在校園廣播室創立英語欄目,播報英語新聞等;建立和健全網絡多媒體教學系統,讓同學們通過網絡媒體,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且會由線下轉到線上進行老師與學生或同學之間的答疑解惑。這樣全方位地為學生創造和諧、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通過教室、家庭、校園、社會將英語學習延伸到家庭、社會中去,發展自由課堂,讓同學們時時接觸到英語學習的氣氛,繼而順利地進入英語學習里,給同學們自我主動認知的發展開辟道路,讓他們的自學想法得到加強,主動融入到探索中。
(三) 運用策略,引導同學們自我主動認知
俗話說:“授以一魚,可食一日;授以捕魚一技,可食一生。”教育也一樣,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探索中掌握學習語言知識的基本方法,這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及獨立運用英語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1. 注重“三學習”
(1) 發音認知。使同學們養成拼讀能力至關重要。面對很多同學單詞記憶困難發音和聽寫的困惑,要穩抓拼讀入門的時機,拓展同學們觀察、結合、比較、總結等認識和聯想學習的行為,慢慢了解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單詞里的發音規律,把相同發音規律的單詞組合成一起,讓同學們著重思考,主要自我拼寫認讀,次要教師糾正,使同學們學會自我拼讀的自學方法。endprint
(2) 詞匯認知。詞匯是英語學習的一道鴻溝,要簡單快捷地記住更多的單詞又是一個屏障。一位國內記憶大師極為推崇右腦的巨大記憶功能,他稱人腦的大部分記憶,是將情景像電影膠片似的先存入右腦,而右腦所能記憶的信息量是左腦的幾十萬倍。他認為學生在背誦詞匯的時候,會依據單詞結構,運用“聯想記憶”“情景記憶”等方式,協助本身高效便捷地記憶單詞,比如將change(變)一詞拆分為chang(嫦)和e(娥),解釋為“變嫦娥”,又如business(生意)一詞則拆分為bus(公共汽車)、in(里)、e(一只鵝)、ss(兩條蛇),連起來解釋為“公共汽車里有一只鵝和兩條蛇在做生意。”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讓同學們感到十分有意思,僅需幾秒鐘就很輕松地記牢了,老師也應該讓同學們自己去創造、去聯想,使同學們感到學英語的快樂。
(3) 語法認知。初級的語法是初中學生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但在初中階段,語法教育的中心在于改良之前的語法模式教學,把講述語法改變為讓同學們在有價值的環境中領悟語法形式的含義,繼而創造大量的機遇使同學們在比較實際的氛圍下進行真實性交流,指引同學們通過看、比、猜,主動去探索、總結隱藏在語言環境中的規律,將教授語法改為一種引導同學學習動力、自動探索世界的課程,也讓同學們養成了主動發現、求同存異的意識
2. 培養“四習慣”
(1) 培養學生靜聽模仿的習慣。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老師要督促,引導同學們多留心注意老師讀單詞時的口型的改變,體會發音竅門,準確分辨相似音近的單詞的發音,伴隨年級的升高,需要了解到各種各樣句式的升降調、連讀、重音、停頓等,培養優秀的模仿習性,加強語感的培養。
(2) 培養學生大膽開口的習性。所有語言的研習,都不能脫離多說多練,課堂上的任何講話都是最好的鍛煉時機。老師要針對同學們的回答表示恰當的認可,促進同學們的信心養成,經常使用“Good”“Perfect”“Great”等詞匯表示鼓勵。
(3) 培養學生預復習的習慣。初中生對于如何進行預復習還存在著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師有耐心地、有步驟地加以指導,且要注意高低年級分層次地進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在預習和復習的階段里,老師要建議同學們勇于發現誤區,而且要自己盡力糾正錯誤,最后給予學生學習成果以積極的評價。提前學習新的知識讓同學們得到提前的預判,而再一次學習舊的知識就能鞏固同學們對重點的認知,對于同學們以后的英語認知有很大的好處。
(4) 培養學生自主作業的習慣。此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有放手讓學生創新的勇氣,設計布置以學生自主為主的開放性作業,讓學生自己選擇完成作業的方法或內容。如自由制作主題英語小報、自編英語小故事、建立英語知識手抄本等,培養學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擴大英語知識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