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游戲對于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它可以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經驗,也可以讓幼兒學習怎樣控制情緒、怎樣與人相處,還可以對幼兒的身體機能和幼兒的智力,都有一定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區域游戲是一種開放自主的游戲形式,為幼兒提供一個自主發展的區域環境,更有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區域游戲;建議
區域游戲相較于傳統的集體教學形式,憑借其自由性、主體性以及指導性有別于主要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一種源于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這種組成形式將幼兒的基本游戲作為中心思想。區域游戲將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作為根本,充分結合幼兒發展的自身目標以及主題教育游戲,劃分一些特定區域,例如積木區、科學區、表演區等區域,在這些區域中劃分一系列適宜的游戲材料,根據這些材料制定出相關的游戲規則,在進行具體的游戲中幼兒可以進行自主區域的選擇。
1 設計與創意區域游戲。有效的指導策略既然強調是游戲,那么就代表教師不應該是整個游戲的控制者,教師更多應該是為幼兒創造豐富的材料環境,以一個游戲觀察者的身份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幼兒一定的支持與引導。如果多采用高控制的方式那么幼兒則不會去進行獨立思考,也不會產生更多新的想法。所以教師對于整個游戲的指導是需要一定技巧性與策略性的。在我們的設計與創意區域游戲中通常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1 在旁邊做:把自己當成孩子,操作擺弄手中的設計材料,引發孩子的好奇與模仿,在好奇與模仿之后產生新的想法。
1.2 提問題:問一問孩子“你在做什么呀?”“這是什么呀?”等,引發孩子確認自己的想法行為。
1.3 傾聽:鼓勵孩子“講一講你在做什么?”“我很想聽聽你的想法!”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1.4 提供新材料:在游戲中,當我們發現孩子一直在重復某樣動作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意識到:這個動作在他的認知經驗和動作發展水平中是不是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他有沒有必要再進行這樣的重復?他是不是需要教師給予一個教育支撐使其進行新的嘗試?提供新材料就是這樣的一個新的教育嘗試,我們通過對孩子的觀察幫助孩子的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2 投放適宜的材料,支持幼兒的區域活動。每個年齡段的幼兒,他們之間的游戲特點和水平都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兒主要為平行游戲,大班幼兒擅長創造性游戲,中班幼兒介于二者之間,游戲是否能深入進行,材料的支持至關重要。作為教師,既要心中裝有大目標,又要了解自己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提供適合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的游戲。比如,在“巧手樂園”中,我們既投放了促進幼兒小肌肉發展的穿珠、夾豆豆的高結構材料,又提供了擺高塔、彩色木棍等非結構材料,孩子們在其中既可以發展一定的技能,又能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體驗創造的樂趣。再比如在“動腦樂園”中,我們投放的材料大多是低結構或非結構的材料,如:“圖形拼擺樂”材料,我們將以往的認識圖形和按小樣進行拼擺改為請幼兒在提供的平臺上自由拼擺;排序材料“種花”我們也將以往的排序條去掉,請幼兒自己創造排序規律,用牙簽插在美麗的草地上,孩子們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排序,其樂無窮。“創意工坊”是我班幼兒最喜歡的場所了,孩子們不僅能通過紙漿畫、盤紙畫等方式裝飾美麗的作品,還能利用他們平時帶來的廢舊材料,如各種紙盒、酸奶瓶、光盤、衛生紙紙芯進行創造性的制作裝飾活動,他們的作品雖然有的還很幼稚,但件件都是藝術品,孩子們更能在制作的過程發展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在與同伴的溝通交流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 平時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要用心去了解幼兒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更不能包辦代替幼兒的游戲,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剝奪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權。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游戲的情節、內容要是幼兒自己經驗的再現;游戲中出現矛盾、糾紛要以幼兒的方式來解決;游戲中的環境布置也是幼兒自己的事情;游戲中的規則是根據幼兒的游戲需要確定的,而不是外界強加的,這樣幼兒才愿意自覺遵守。游戲中只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愿望和想法與玩具材料發生互動,才能使活動的方式方法具有靈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兒真正產生興趣和自主體驗,才能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經驗。因此教師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活動進程,自主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這是教師指導幼兒游戲的關鍵。
4 做好幼兒區角游戲活動的常規培養。
4.1 明確開展區角游戲活動的時間。區角活動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飯后活動”,主要是放在三餐之后進行,既讓孩子們人人有事做,又保證了孩子們的安全。但是有些時候我們是可以靈活把控區角活動的時間。比如:遇到大風、下雨等天氣,也可以有序地開展班級區角游戲活動;另外,它也是集體教育活動的補充和調整,是實施個別教育,促進幼兒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要做一個細心的老師,隨機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的表現,真正發揮區角游戲活動的作用。
4.2 明確區角游戲活動的常規要求。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幼兒往往從直覺的、具體的方面去辨別是非、理解事物。區角、游戲活動中需要遵守哪些規則,該怎么做,在活動前就必須告訴幼兒,讓幼兒心中有數。因此,在游戲活動前、活動中和活動后要對幼兒的行為提出具體的、合理的、堅持一貫的要求。
4.3 針對要求,實施正確的教育策略和方法。由于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他們的自覺性、自制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啟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加強對幼兒具體行為的指導,不斷地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5 情境化導入——激發游戲的動機。教師講述:“春天到了,花園里面開了各種各樣的花,真漂亮。可是我們班沒有這些好看的花,今天老師希望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能變成小花匠,讓我們的教室也開滿鮮花吧。孩子們一聽,瞬間也會提起精神,這時,教師也應該和小朋友共同分享,幫助小朋友們完成游戲。
6 區域游戲雖然有自由性的特點,但是教師應該和幼兒共同分享,共同完成。區域游戲雖然是幼兒自主性的重要形式,幼兒雖然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玩的游戲,但是這并不代表,幼兒可以自由發揮,這樣我們教師存在的意義何在呢?恰恰相反,正是區域游戲的這種自主性、自由性才能檢驗教師存在的重要性。而且,我們普遍的認為:教師有效的指導恰恰能幫助幼兒能更愉快地完成游戲,完成課程,也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總體來說,我們要根據幼兒的需求,來制定出更詳細,更適合幼兒的區域游戲,觀察的基礎上更詳細地了解幼兒的需求,并且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指導方式,只有這樣,區域教學才能更上一層樓,幼兒也會生活得很愉快。
7 區域游戲過程中,時常也會出現幼兒為了爭搶一件玩具而發生沖突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切不可對幼兒進行批評,教師可以采取讓幼兒共同完成游戲的方法來化解矛盾。例如:兩個幼兒同時進入醫院區域,兩個幼兒會對同一個玩具進行爭搶,而這時,教師可以讓兩個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個扮演病人,一個扮演醫生,這樣,幼兒也會對角色感到很好奇,也會玩得不亦樂乎。區域游戲中,經常性的會發生這種爭搶玩具的現象,所以,教師也要時時刻刻觀察幼兒的反應,盡量避免爭吵。
8 家長和教師的合作缺一不可,僅靠單方面往往是不行的,所以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另外也要積極地參加到幼兒的游戲當中。有家長參與的游戲,也會提高幼兒的積極性。這樣有利于家長和幼兒的直接溝通,家長也很容易了解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并且能及時地指導幼兒進行改正。在游戲過程中,也可以互換角色,讓幼兒了解家長的辛苦,從而讓幼兒能更茁壯、健康的成長。
總結
總體來說,在幼兒區域游戲中,家長的積極配合,教師的有效指導,幼兒的勤奮好學,這三種結合起來,才能使區域游戲更成功的進行。
參考文獻:
[1]馬冠如.大班區域活動中幼兒游戲加入方式的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5.
[2]索長清.基于幼兒個性表現的區域活動教師指導策略研究.幼兒教育,2014.
[3]劉志清.不同年齡班幼兒區域活動的特點及指導策略.學前課程研究,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