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興旺
摘 要:現代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得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知識、身心健康、生活交往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這些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成果豐碩,但在教學實踐中,學困生現象依然在所難免,成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難題。
關鍵詞:小學教育;學困生轉化;教育方式
針對學困生現象,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際經驗,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參考和指正。
一、 深入調查,掌握情況,對癥下藥,切忌盲目主觀
作為班級教學的管理者,教師想要轉化學困生,首先必須掌握第一手的資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而不是盲目的采取一些自認為不錯的辦法。
學困生往往意志薄弱,難以控制住自己,上課喜歡做小動作,開小差,甚至偷吃零食;同時他們的注意力難以較長時間集中,聽說讀寫欠規范,作業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等。究其原因,其實絕大多數學困生形成都不是智力原因,而是非智力原因。
比如,有的學困生因為父母外出工作,家里只有老人照顧生活,在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難以有效監督指導,久而久之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有的學困生則因為家庭從小過于溺愛,在家里簡直就是小皇帝或小公主,說一不二,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等到讀書上學的時候發現這些壞習慣已經難以有效改正了。此外,還有一些學困生形成,是因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配合不夠,比如學校方面教師變動頻繁,學生工作不夠細致,家庭方面大人偷懶,沒能抽出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來指導孩子學習生活等等。
二、 要有愛心和耐心,切莫急于求成,維護學困生人格尊嚴,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
關心和愛護學困生,盡最大可能的幫助學困生轉化,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由于學生正處于成長期,思想還不夠成熟,情感又比較敏感脆弱,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沉下心來,用愛心和耐心來感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沒有被拋棄,仍然是班集體的一分子。
愛心教育是教育的靈魂。在一個班集體中,教師是管理者,同時也是知識的傳授者,自然的擁有相應的權威和威望。但是,另一方面,學生也渴望能得到教師的關愛和表揚,教師可以嚴格要求,但要嚴中有愛,讓學生感受到這是為了自己好。只有這樣,融洽和諧的班級關系才能建立起來。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學困生身上的不良習慣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掉的,這需要一個艱難的過程,不但學生自己要努力克服意志薄弱問題,老師也要耐下性子,切莫急于求成。我曾經帶過一個班,有個孩子非常調皮搗蛋。由于父母不在家,爺爺奶奶根本管不了,所以養成了好動頑皮的不良習慣。后來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我主動與孩子的父母家人聯系,取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持,最終為孩子制定了一個學習生活計劃,并請家長配合一起監督執行。不出所料,接下來的過程非常的艱難,由于孩子還小不太懂事,所受到的成果非常不理想。但是我沒有過分的強求,也沒有加重批評這個孩子,而是反復和家長商量和孩子談心,同時采取其他幫扶辦法,最終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這個孩子終于有所改變,摘掉了學困生的帽子。
三、 發現捕捉學困生的閃光點,勤鼓勵,多幫扶,激發其學習興趣
學困生往往由于理解能力較慢,課堂上就羞于開口,久而久之對學習興趣也大為減少。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要多多鼓勵學困生,上課的時候盡量讓他們多回答幾個問題,好增強其自信心。同時,學困生也并非一無是處,他們的身上同樣有不少的閃光點。比如,有人手巧很會折紙,班級活動的時候,可以請他帶領大家一起折紙做手工。還有人熱愛勞動,打掃衛生的時候總是積極帶頭肯吃苦,這個時候就可以讓他來做組長,帶領大家一起干。之所以如此,很簡單,就是為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自信,更好地融入班集體,而不是放任自流,日益地邊緣化。
此外,班級是一個學習生活的集體,讓學困生和表現優秀的學生結成對子,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一個班集體中,那些表現優秀的學生本身就是全班的榜樣,也是其他孩子的楷模。但是很遺憾的是,往往因為各種原因,學困生和優秀生并不很愿意在一起學習娛樂,他們之間似乎有一道無形的隔膜。作為教師,就是打破這層隔膜,通過雙方結對子的方式,讓學困生融入班集體,和大家一起進步。
四、 幫助學困生制訂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家校配合,共同督促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同時也是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家校配合也至關重要。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只是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同樣是至關重要的。但是有些家長卻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孩子進入,交給了學校,那就是老師的事情,與自己沒有什么關系了。這種觀點是非常要不得的,而且很多學困生形成正是由于家長這種心理導致。因此,從事學困生轉化,首先要打通這個癥結,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起來,共同督促孩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產生成效。
另外,學困生轉化工作中,改進計劃的指定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師和家長通過一系列的努力,使得學困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他們內心的學習興趣之火再次熊熊燃起,這個時候就必須抓住機會,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合可行的計劃。其次,改進計劃制訂出來后,要認真執行,教師和家長共同監督。學生做到了,要表揚鼓勵,做不到的時候,也不要過分一味批評,最好還是通過耐心的思想工作,讓孩子再次認識到錯誤,及時加以改正。最后,圍繞計劃,要反復抓,貴在持之以恒。學困生的心理活動是十分復雜而又充滿矛盾的,一方面他們也想進步,另一方面有時候又很難控制住自己。其實這些都是正常的,關鍵是要通過嚴格的監督,幫助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對他們的一生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作為一名教師,我堅信有付出就有收獲,只要用愛心耐心來對待每一個學困生,盡可能地幫助他們,那么他們同樣可以將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呈現給大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