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華
摘 要:辯證思維能力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學會辯證思維。我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指導學生從辯證的理解和處理教材、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著手,培養和提升辯證思維能力。
關鍵詞:辯證思維;引導;培養
一、 引導學生處理、把握教材,在知識的學習中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首先,指導學生把握教材中知識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在聯系中認識事物。如對“貨幣”的認識,在《經濟生活》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把有關“貨幣”的系列知識融貫起來:從貨幣的產生、本質、職能、發展過程等來認識貨幣;再從貨幣這一特殊商品與普通商品的比較中認識貨幣……這樣引導學生將教材中一系列“貨幣”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從整體的關聯中、從同類事物的共性與個性的比較中認識事物,進行辯證思維。又如,對“文化”,我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從含義看,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從形式、特點看,文化形式多種多樣,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不同地域的文化各具特色;從內容看,文化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和自然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從作用看,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和個人起到不同的作用;既要看到優秀文化對社會、個人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腐朽、落后文化對社會、個人的消極作用;既要橫向看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又要縱向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這樣全面、多角度的分析,使學生全面理解文化,從而認識到對一個事物只有從多方面、多角度考察,才能比較真實完整地反映這個事物,進而培養學生辯證思維的意識,學會辯證思維。
其次,是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進行知識整理,把書讀“薄”。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關系去建構知識網絡,以便使整框、整課、整單元、整本書知識能以清晰明了的網絡結構形式存在于頭腦中。指導學生進行知識整理,把書讀“薄”目的是把學生思考引向深入,抓住知識的精華和內在聯系,使學生學會由此及彼,實現知識的轉換與推斷,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再次,是要搞好教學資源、文本資源、生活資源的整合與利用。教學資源是辯證思維的沃土,提升能力的階梯。如:新教材中的許多“探究活動”欄目,都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設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應用好這些文本資源、充分利用“探究活動”提供的材料,引導學生多思、深思,讓學生在比較不同的觀點或評價某種行為的過程中增強辨析能力,提升辯證思維品質。對學生感興趣和有爭議的社會熱點和他們身邊的生活資源,要善于整合與利用,將其設計成有思考性、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探究或集體探究,指導學生在類比、歸納、概括、演繹等思維過程中拓展思維,形成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從而形成對事物全面、深刻的認識,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
二、 注重立足教材,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方法的指導,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在教學實踐中,我結合教材內容的講授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方法的指導。如:兩分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統籌兼顧等,特別強調辯證思維的兩種基本方法: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方法。為使學生學會這些基本方法,在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我舉了這么個例子:有位工人不小心弄錯了配方,致使一批書寫紙都不能用。正當那位工人垂頭喪氣的時候,一位朋友勸慰他:“相對于書寫紙來說,那是一堆廢紙。但能不能把廢紙變成另外一種有用的紙呢?”這位工人發現,這種紙雖然不能用來書寫,它的吸水性能卻相當的好。于是,他把這批廢紙切成小塊,取名為“吸水紙巾”,后來這種紙巾竟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一事例中“有用”和“無用”的轉換對我們有何啟示?目的在于啟發學生進行辯證思維。使學生認識到整體性和動態性的辯證思維能夠科學地處理“此”與“彼”之間的關系。事物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聯系,既是非此即彼的,又是亦此亦彼的,“此”與“彼”之間是相互依存的,一切對立都會經過中間環節相互過渡,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把問題絕對化。經如此多次多方啟發、引導,增強了學生辯證思維的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對其進行思維方法指導,還要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理論和實踐中的一系列關系問題。如: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搞好經濟建設與弘揚民族精神的關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文化修養的關系等;還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些現實問題,如中學生熱衷上網的利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原因、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如何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如何看待大眾傳媒的發展、如何看待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等,旨在通過這些問題的分析讓學生領會、掌握辯證思維的方法,學會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分析問題,增強其辯證思維的能力。
三、 注重學科間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辯證思維能力
高考考查學生分析推理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綜合能力實際上是與辯證思維能力交織在一起的。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也包含了辯證思維能力,從學科特征看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顯然具有綜合性,所關注的現實問題往往是錯綜復雜、相互關聯的。就同一問題而言既可以說它是經濟問題,也可以說是政治問題、文化問題、哲學問題。如:有關匯率的問題,匯率的變化影響對外貿易是經濟問題,影響經濟安全和社會的穩定又是政治問題,影響文化交流傳播也是文化生活問題,如果從哲學的方面考慮,又涉及聯系、發展、矛盾等學科知識。可見,經濟、政治、文化、哲學問題是彼此聯系的,學科間的滲透要求我們辯證地看問題。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在復習備考中,要注重指導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對一個實際問題從多個學科角度進行分析或從同一學科的多個知識點上進行分析,來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