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偉
摘 要:輕負增效是新課改對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何在一“減”一“增”看似矛盾的兩種行為之中,實現初中數學課堂的高質與高效,是值得新時期每一位數學教育者值得深思的課題。本文從精設計、重內涵、求思想三個方面對輕負增效理念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構建進行了深入思考。
關鍵詞:輕負增效;數學課堂;簡約;高效
輕負增效理念下的教育者們可謂百花爭鳴,百花齊放,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大放異彩,無論是課型,還是理論,到處到閃爍著新觀點與新方法。然而“精彩”之后,如果理性回看這些過程與行為,卻發現在落實輕負增效的道路上我們并沒有收到預想的結果。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輕負增效的內涵,沒有把握好“減”與“增”這對矛盾體的平衡,將輕負增效的理解重點放在一味的刪減中,使增效成為空談。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看到活潑的形式背后是無序的課堂,而開放的學習最終成為散亂的游戲的原因所在。輕負增效的本質在于倡導教育者,應為學生們打造一個簡約但不簡單,高質同時高效的數學課堂。基于此,本文結合數學教學實踐,從精設計、重內涵、求思想三個方面對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進行了研究與思考。
一、 高效課堂來自于精心設計
判定高效課堂的標準是什么?是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其個性與潛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與釋放。學生的思維是呈現運動狀態的,所以課堂就會是一個動態的充滿變化的課堂,過于精心的設計與生成,就會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教師的條框中,使得學習的過程最終成為一種機械的重復或者模仿。真正的精心設計是既有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同樣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技巧,善于將課堂中任何細微的情境變化和心理變化轉化成為活躍學生思維的亮點。只有在這種精心準備下,才能夠成就真正的高效課堂。如當教師講到“你能夠找到幾條可以平分一個三角形面積的直線?”的問題時,某生回答到“無數條”,這顯然是一個課堂的“意外”,當教師追問其原因時,學生卻說自己是完全憑感覺進行的判斷,這時教師稍作停頓后,立刻畫出圖形,讓同學們和他一起分析:“如果△ABC的重心是G,那么EF可以等分該三角形的面積嗎?”該生感覺不知從何下手,這時教師提醒他可以通過“特殊化”來檢驗某個結論,這時該生仿佛有所感悟,認為可以將EF“特殊化”,使其與BC平行,然后能夠得出“S△AEF∶S△ABC=4∶9”的結論,所以最終證明該結論不成立。
這種最初看似好像是課堂不協調因子的意外,被老師善加利用之后,立刻使學生們對知識的探究進入到另一個深度與高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但掌握到了一種數學思想方法,更獲得了愉快而自信的情感體驗,這種讓不期而遇結出智慧之花的背后,就是教師充足的準備與精心的設計。
二、 簡約課堂不簡單,重在有“內涵”
簡約課堂追求的去掉那些無謂的擺設,洗脫那些形式上的浮華,追求一種樸實的但充滿數學內涵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以情境教學為例,很多教師避重就輕,將重點放在情境上,而非數學問題的價值上,所以我們會看到一些絢麗的課堂供學生欣賞,但沉靜下來卻發現自己什么都沒有學到,甚至長期如此,學生們不但不再感興趣,反而還會心生反感。所以打造高效簡約的數學課堂,就是以最簡約的方法與形式,讓課堂變得更富有內涵,讓學生能夠學到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識。如在講“完全平方公式”時,教師可用師生競賽的方法先提起學生興趣,老師口算,學生使用計算器,同時對“35、85、105…”等數的平方進行計算,看誰先算出答案。結果老師總是先得出答案,這時學生們感到納悶了,老師的腦子比計算器還快?這是怎么回事?這時老師亮出了自己的“法寶”——完全平方公式。學生們對這個計算“神器”十分期待,紛紛要求老師詳細的進行講解。而此時,教師可以考慮學生們在之前學習過程中容易陷入的“因為(ab)n=anbn,所以從(a+b)n=an+bn”的誤區中著手,進行拓展性學習訓練,先讓學生對“(a+b)n”進行猜想,然后再代入具體數據進行求值,讓學生們從兩者的“沖突”中去認識錯誤,發現真知。這種教學設計,既沒有多媒體的華麗裝飾,也沒有過于復雜的情境創設,但學習效果卻非常好。
三、 課堂活動力求讓學生善思善想
所有教學活動都應圍繞一個目的而進行,即讓學生學會思考。我們提倡課堂應該豐富多彩,但豐富并不代表著停留于表面的繁華與熱鬧,任何不能夠帶給學生認知沖突和理智挑戰的教學活動,都是低效的和無效的。教師要學會給學生預留出靜思默想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學會沉淀與沉思,力求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如在教學生認識“概率”時,學生們和老師一起玩了通過轉盤來贏取物品的游戲,在屢不得逞時,有的學生提出質疑,是不是里面根本沒有最高價值的物品?老師是不是在騙人?這時老師及時的將剛才空前高漲的熱烈氣氛調整下來,讓學生們靜思,究竟這個游戲規則中存在著怎樣的漏洞?學生們思考的過程,就是知識在重組與轉化的過程,將這個過程交給學生自己來完成,他們就會獲得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輕負增效理念下的課堂,是簡約的更應該是美麗真實和高效的。教師應學會運用自己的智慧與技能,將輕負增效這一教學理念自然滲透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為學生打造一個時刻充滿思維碰撞,思想火花的活化課堂,讓輕負增效這顆碩果能夠結滿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之上。
參考文獻:
[1]彭海泉.滴水可藏海,細節亦智慧——初中數學教學輕負高質的策略探微[J].科教文匯旬刊,2012,(33):113-114.
[2]潘巧燕.淺談輕負增效數學課堂的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6):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