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宏
摘 要: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組成內容,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近些年,剪紙藝術在小學基礎教育教學領域的引入和運用愈加頻繁,相較于其他文化藝術,剪紙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較強,因此可以通過剪紙教學,有助于實現繪畫學科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本文正是以剪紙藝術為主要分析對象,探討其在小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實踐運用,并對實踐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體會和思考進行闡述。
關鍵詞:剪紙藝術;基礎教育;小學高年級;引進課堂 實踐;思考
近些年,將剪紙藝術引進小學基礎教育之中已逐漸形成常態。從客觀地角度上看,剪紙藝術在小學教學課堂中的引進,既可以豐富小學的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又有力地推動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基于此,我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經驗,探討剪紙藝術引進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的實踐策略,以及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 創設良好的環境,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剪紙興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的啟蒙階段,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則更是如此,因為相較于低年級的學生,高年級的學生在心智發育方面較為成熟,也具備了一定的審美能力基礎。因此,在將剪紙藝術引入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時,要注重創設良好的環境。通常,良好的環境創設對構建濃郁的傳統剪紙藝術氛圍大有助益,也能夠大大地激發起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起主動參與課堂進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中引進剪紙藝術,首先要注重環境的創設,包括對剪紙專業工具和配套設施的投放外,還需要結合小學校園大環境創設,將剪紙藝術積極地融入校園環境創設之中,如在校園各角粘貼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營造出既古色古香又舒適典雅的學習氣氛,進而激發高年級學生的剪紙興趣,幫助其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
二、 臨摹與創作相結合
由于剪紙藝術在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中的引進尚處于初步階段,因此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剪紙藝術還較為陌生,且未形成相關的技術和能力。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學習和上手一門新技術的最快捷途徑之一就是模仿,在剪紙藝術的學習中則稱之為臨摹。臨摹是學習剪紙藝術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認識剪紙藝術的第一步。通過臨摹,學生不僅可能較為全面地了解到剪紙藝術的特色、技巧、表現手法、藝術內涵等,而且也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審美思維和審美欲望,使他們領略到剪紙藝術的造型美和意趣美,促進高年級學生形成一定的審美情趣,掌握相關的技巧、技能以及藝術語言等。當然,品味和臨摹是學習剪紙藝術的初步,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臨摹技巧和能力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創作。簡而言之,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剪紙藝術入門需遵循三個基本步驟,即:品味——臨摹——創作。具體教學的流程如下:第一,引導學生學會品味和鑒賞剪紙作品,嘗試從造型、技巧、方法等角度入手,分析作品所采用的手法和所蘊含的藝術內涵;第二,通過復印一些例圖,并讓學生現場臨摹、剪刻,通過動手實踐去切實體會剪紙藝術的技能要領和表現手法;第三,在臨摹和剪刻基礎上,鼓勵和啟發學生大膽設想和創作,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等做初步的創造,熟練之后再嘗試用剪紙獨有的藝術語言和技能、技巧進行自我創作,從而感受到自我創作的魅力和創作成功的喜悅。
三、 理論與實踐二者結合
前文提到,剪紙藝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傳統文化藝術,其融合了手工制作與繪畫創作,為此,在將剪紙藝術引進小學高年級課堂教學之中,需著重抓學生對剪紙技能、技巧以及表現手法的學習和掌握,既要帶領他們學習剪紙藝術相關理論,又要指導他們動手實踐,以理論學習引導實踐,以動手實踐豐富理論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有針對地選取一些簡單易懂的理論知識和要點進行講解,同時在講解過程中,也指導學生結合動手實踐,從而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高年級學生更好地學習剪紙藝術。在理論講解階段,教師可以從剪紙藝術的起源和發展史以及其在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重要地位等入手,明確學習剪紙藝術的意義和重要性。在動手實踐階段,也是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入難的原則,先從剪紙的基礎工具、材料等入手,接著再對剪紙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法等進行實踐表現。
四、 促進高年級學生整體與部分協調發展
將剪紙藝術引進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的主要目的,并非為了培養剪紙藝術家,而是為了培養學生興趣和協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因為與小學低年級學生相比,高年級學生在生理和心智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具備了學習和初步掌握剪紙藝術的能力。而與初中生相比,小學階段的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又更加豐富多彩,多了一些創新的靈感。故而,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引入剪紙藝術可以說是“恰逢其時”。教師在開展剪紙教學時,要結合興趣小組的形式,為高年級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給予他們恰當的指導,實現其整體與部分協調發展。
五、 將剪紙教學與素質教育聯系起來
目前,推行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方針,因為良好的教育決定著社會進步、興衰的命脈,而只有實施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剪紙藝術引進小學高年級教學課堂這一契機,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剪紙藝術和推廣剪紙藝術這一活動,來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意識和使命感,通過學習剪紙藝術,來培養高尚的情操,訓練自身的約束力和責任心,同時在藝術的熏陶中,發展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剪紙藝術在小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引進和實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必須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而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則應當主動地扛起這面大旗,努力創設環境與條件,將剪紙藝術積極地引進到中小學課堂之中,促進剪紙藝術得到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的人生更加的豐富多彩,讓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后繼有人,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亞萍.中國民間剪紙的變遷與發展[J].甘肅民族研究,2005(2).
[2]樓基洪.剪紙藝術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