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樹斌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已成為教育工作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國家著力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引擎,推動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大學生作為未來的主人,是推動創新型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上必須以創業精神面對工作和生活。本文將從高校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精神 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1-0-01
2016年11月30日,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拓寬就業渠道,推進創新創業,強化指導服務,加強困難群體幫扶,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高校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
1.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工作的落實度不夠
創業精神和創業教育的認識在我國發展的比較晚。我國從2002年開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以來,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將創業教育和創業精神納入教學體系,在機制保障、課程體系、豐富教育活動、搭建創業實踐平臺等方面成效顯著。大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環境下,創業意識不斷增強,實踐活動能力得到提升,創業精神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但是從本次調查來看,結果也不盡如人意。其中有87.3%的同學都希望能夠進入體制內工作,原因是能夠擁有一個“鐵飯碗”,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同學把“家長的建議”、“穩定”、“能找到好工作太難了”作為考慮因素;而畢業后想自主創業的學生比例僅占6.9%。通過各種數據及近幾年各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充分說明各高校創業精神培養工作缺位的現象普遍存在,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認識不足,尤其是在一些高職院校,更是重視程度不夠、工作落實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不平衡。
2.高校創業教育制度化體系不完善
截止目前為止,將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和創業教育納入正規的教學體系中的高校還是少之又少,在科研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科研力量嚴重不足,創業精神培養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難以上升到理論學科層面。盡管也有一些高校將創業教育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可基本都是考查課,課程內容很有局限性,大多數都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大學生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等綜合類的課程,缺乏專業化、系統化專門教材;授課過程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鍛煉;師資力量薄弱、而且積極性不高、專業水平低、在授課過程中注重就業,忽視創業。
二、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存在問題的原因
1.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束縛創業精神培養工作
建國以來,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鐵飯碗”的一勞永逸思想存在于每個人的腦海中,這就導致人們對國家滋生了依賴心理,形成了穩定第一、不敢冒險的價值觀念。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人們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又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但當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的現狀,阻礙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束縛了創業精神及培養工作的發展。
2.傳統觀念阻礙高校創業精神培養工作的發展
創業精神開始于古代,但作為一個封建的傳統國家,我國人民的思想至今仍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深入人心,尋求穩定工作的意識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調查報告中顯示:眾多大學生對于“鐵飯碗”的穩定工作的想法,主要源于家庭對孩子的“呵護”式教育,這種教育從孩子出生就讓他們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直至離開大學都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更有甚者所就讀大學和家里同在一個城市,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創業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和堅韌不拔意志品質的養成,也阻礙了高校開展創業教育。
3.各高校教育資源缺乏且局限性大
眾所周知,創業精神培養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化的工程,通過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創業精神更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創業精神培養過程中,涉及到眾多學科領域,譬如經濟、管理、心理等綜合性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眾多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合作進行科學研究,也需要創業實踐活動的積極開展,更需要國家社會的政策、資金和技術等各方面的支持與鼓勵。目前,我國各高校所具備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均有限,難以支撐創業教育的學科化發展和創業精神的宣傳和培養工作。雖然個別高校重視創業研究,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精神培養工作,鍛煉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積極鼓勵學生形成創業意識,以創業精神面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但這主要集中在重點高校,其他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等在資金、技術、師資等方面資源有限,難以滿足開展創業精神培養工作的需要。
雖然近幾年有些高校已設置學生創業機構、類似創業實驗室、學生就業創業協會、科技創新實驗室,但主要用于大學生創業大賽,并呈現精英化模式,大部分同學因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而成了袖手旁觀的觀眾。某些高校為了在創業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事先沒有在學校廣泛組織校內的學生參加大賽預賽,而是指定負責的老師,直接挑選自己認為較好的學生,成立一個小團隊,最后通過這個團隊參加比賽拿得名次;那些絕大多數沒有被指定的同學,則在無意中被潛規則,潛能也沒有被挖掘出來。
總之,影響高校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很多,但我國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升級等因素,派生出眾多新職業,新行業和新階層,為大學生多渠道多元化就業創業創造了條件,為大學生創業精神培養提供了契機。
參考文獻
[1]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召開,http://www.chinakaoyan.com/info/article/id/145906.shtml
[2]李克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動力[N].中國青年報,2015.3.6
[3]曾獻輝,陳昕.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對策研究[J].山東青年,2014(2)
[4]易燦,郭琨,大學生創業精神培育研究前沿分析與展望[J].繼續教育學院,2014(7).
[5]于海麗.加強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的探討[J].教育研究,20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