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加林
摘要:數學是一門注重練習和訓練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完知識之后,通過練習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要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只靠改革數學教材和數學教學方法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數學作業進行配套改革,讓作業真正為學生發展服務。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策略
現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小學數學作業的研究,更多的是在知識層面,只注重“雙基”的訓練,不注重學生的數學思想,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這種作業的布置制約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僅要落實“雙基”,而且還要豐富學生的數學活動,從而滲透數學思想,促進學生對數學思考、數學活動的反思和理解。
一、鞏固知識,設計基礎性作業
學生的學習和進步都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基礎知識,只有基礎知識掌握了并學會靈活運用,學生才能夠提高,想下一步進行。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忽視基礎性作業的部分,要重視基礎知識在學生學習道路上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小數除法》時,這一部分是學習的基本的運算能力,對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涯也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布置這部分的作業時,我會著重的布置一些基礎性的計算。在這部分的學習期間,我每天會給學生布置十道小數除法計算題,讓學生練習并鞏固所學知識。通過這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計算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以后做題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計算,學生的錯誤率明顯降低。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基礎性訓練,培養學生要時刻鞏固基礎知識的意識,把學生的底子打好,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談拓展和提高。
二、拓展思維,設計開放性作業
新課標要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意識,讓學生在活躍、開放的環境中,拓展自己思維,并且結合時代發展帶來的新的產物集合結合教學,與時代接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現在在年輕人中間比較流行的就是“微博”,在微博上,人們可以發表自己的心情和動態。根據這個情況,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我的數學微博,要求每一個學生選擇一個漂亮的本子,然后每天在上面記錄自己的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新知識、新想法,或者是自己總結出的學習數學的方法等。這個本子就作為學生自己的小小數學天地,自由的書寫自己與數學的故事,充分拓展自己的思維,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數學世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數學思維和意識得到充分的拓展,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觀點解決問題,這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
三、加強交流,設計合作性作業
學習并不是一個人的活動,他有時也是一個群體活動,所以班級學習中少不了相互交流和合作,一是為了學習數學知識,二是為了增進同學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應該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需要同學之間合作完成的作業,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時,由于本節內容需要一個教具——日歷,為了加深學生對日歷的印象,我對學生進行分組,在課下合作完成一個日歷的制作。學生在合作制作的過程中,一方面深刻了解了日歷的構成以及相關計算知識,同時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充分交流,優勢互補,制作出一個又一個精美的日歷。由此可見,教師布置合作性的作業,自己動手制作教具,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們的合作意識,這不僅對學生學習還是健康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聯系社會,設計實踐性作業
數學學習來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所以從生活或者社會中提取數學知識,布置數學作業,學生會感覺更加真實和貼近。而一般情況下在社會中的作業,都是強調實踐性的,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結果,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學習了統計知識后,為了鞏固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組織學生到自己的小區中統計,小區中人數的年齡和性別,做出調查,然后總結出自己的小區的男女比例以及各個年齡的人數所占比例,這樣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訓練了其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在自己的小區中進行調查,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結論。不僅可以更加深刻的學習數學知識,還增加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生活能力。由此可見,這種實踐性的作業設計,可以讓學生充分的融入社會,融入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調查的興趣。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本質上都有它的特殊性的一面,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設計出適合每個學生全面發展的數學作業。落實“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個性差異,確定不同的作業要求,設計不同的作業:基礎訓練、開放訓練、合作訓練、自創實踐等,從而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俞菲云.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5(10).
[2]倪霞.優化“課堂作業”,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J].考試周刊,2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