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青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教育環境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也得到了相應的改革和創新,課程標準更加傾向于以學生為本,具有更強的靈活性和實踐性特征。在就業視域下,英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除了要對課標知識點進行講授外,還要綜合當下社會經濟市場的崗位需要,致力于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技術人才。本文即從就業視域出發,就當前高校英語的教育現狀,對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路徑做出探索。
【關鍵詞】就業視域 教學改革 策略探索
就業導向即特指各高等院校的教育內容和有關專業課程的課標設計應該與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系的供需關系相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在就業視域下,各高校設計安排的英語教學內容將會更加符合廣大學生群體的發展與成長規律,有利于其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與發展。隨著教育行業內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發展,各高校也相繼落實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當前各高等院校中,英語課程教育改革仍處于發展階段,并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重視。
一、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設計中影響就業導向功能發揮的主要因素
1.教師隊伍素養的限制。教師可以說是各高校教育工作落實與發展的核心主體,教師的認知意識和實踐工作直接決定了各高校英語課程教育成果的優劣。然而,作為課程設計安排的主要教學人員,教師們受到各種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在課程內容方面,學生口語表達、聽力、寫作等方面能力的訓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就當前我國高校英語課程安排的實踐情況來說,各高校的師資水平、設置及教學資源并不能為所有學生提供足夠的口語練習空間;其次,隨著師生對網絡多媒體設備依賴的與日俱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影響,繼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對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導向較模糊,很少能從與經濟市場人才需求與學生自身專業間結合的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其就業道路上純熟地運用英語這一語言交流工具。
2.課程內容設計和環境的限制。總體來說,限制高校英語課程教學效果的限制條件是多方面的,如課程內容設計、教學環境和考評模式等。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學科架構,其課程設計必須是有條理、有目標的。現今,大多數高等院校在課程建設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注重于教材知識點的傳授工作,忽視學生的個體性特征,沒有調動其學習英語知識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語言表達能力與聽寫水平的提高;教學環境作為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基本條件,隨著高校擴招的進行,學生人數的持續增加也對此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環境要求。多數學校為了完成擴招目標,某種程度上放松了對自身教學建設的精準投入,從而造成生源多、資源跟不上的局面,不能全面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此外,科學系統的教學評價也能夠幫助學校獲取相關的改革數據與憑證。然而,在當今的就業導向環境中,部分高校在設計英語教學課程時缺少對就業理念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或無意誤導了學生錯誤的語言學習理念的形成。
二、就業導向課程改革的實施策略
1.革新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形式。目前,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平臺。正因如此,革新英語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該課程模式設計的建設過程中,要把求職就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教師要相對扭轉以往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就業指導對于不同專業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科學的學習理念與求職就業心態。同時,課程內容安排方面,可在書中穿插崗位技能培訓內容,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挖掘學生最大的學習潛力,在現有資源中努力以各種高新技術手段為其打造出健康、積極的學習環境,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樹立就業意識,提升求職就業的競爭力,為其今后步入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2.加大師資隊伍的建設力度。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又是引領者,其教學理念、模式和教學水平的高低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教學效率。在就業導向型的高校英語教學環境中,必須要加大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拓寬優質教師資源的補充途徑。此外,學校還要綜合平衡好學校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發展兩者間的聯系,充分認清當前本校的人力資源發展情況,高效科學地做好優秀教師人才的培育和薪酬福利體系等工作。同時,不定時的對本校教師進行高一級的教學培訓,并對其進行切實有效的績效考核,促使其真正的融入到學校的教學改革活動當中來。
3.增強對學生就業綜合能力的引導力度。高校教育絕不是紙上談兵,其最終的教學目的便在于為社會輸送符合市場發展需要的高知分子。在就業導向型的高校中,各科教師應該把心力集中到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訓練中來,為其今后的就業夯實基礎。應遵循和把握適度原則,并不僅僅是對其行為習慣的培養與重視,同時應更多的對其思想理念進行培育與引導。需要關注的一點是,人才培養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須把其就業能力考評規劃到日常的教學系統當中來,通過分析探討學生的優缺點來實行針對性的教學優化改革。
4.優化教學環境。要綜合本校的總的學習環境,讓既有的教學資源發揮出最大功用,并不斷優化教學環境,科學平等的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當代優質的教學資源。就業導向型高校在實施英語課程革新的過程中必須“軟硬兼施”,例如,網絡多媒體技術手段和教師等硬件環境以及各種知識講座、競賽、交流等軟件環境,雙管齊下共同為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舒依.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趨向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