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梅珍
【摘要】小學英語課堂分層評價策略,表現在教師的口頭用語、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具體方法有針對個人與小組的激勵性評價、合理有效的任務驅動性評價、完成任務后的反饋性評價。分層評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與競爭意識,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課堂真正做到有效率、有效用、有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評價 層次性
一、引言
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問題解決、團隊合作、交際能力、學習策略等課堂表現做出的評價。《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應以平時教學內容為依據,以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2011年鐘啟泉教授在“課堂評價國際研討會”會議上指出:一線教師在總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表現得很拿手,而在形成性評價方面卻很欠缺;終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形成性評價能夠反映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激勵型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課堂心理動態,以激勵學生為主,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競爭意識強、好表現的心理。研究發現,“有區別”地實施課堂分層評價是激勵性形成性評價的必備神器,教學中遵循層次性原則實施課堂激勵型評價,動態觀測與檢驗學生表現情況,更能有效實現課堂的高效率與高參與度。所謂層次性原則,是指課堂評價從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課堂表現情況、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入手,講究分層原則即評價時逐步引導,運用客觀量化的評價方法。評價不是為了證明成績,而是為了爭取更大的進步。為此,本文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討論分層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如何運用分層評價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小學英語課堂分層評價策略
1.應用豐富的口頭用語進行評價。小學英語課堂中最常聽到的評價語是Good!Great!除此以外,很多老師少用其它口頭評價語。反復運用單一單調的評價方式,對于內心渴望得到教師認可的學生來說,會大大降低其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還會讓學生膩而生煩,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在真實課堂上,教師應不斷豐富課堂口頭評價用語,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的不同表現。口頭評價語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夸贊性評價、肯定性評價和鼓勵性評價。夸贊性評價,是針對課堂上表現出眾、表現情況明顯優于其他大多數的學生給予發自內心的贊許和表揚,常用語有Good!/Great!/Excellent!/Perfect!/Remarkable!/Super!/Splendid!/Fantastic!/Pretty good!/Well done!等等。教師有選擇性地選用夸贊性評價語,評價自己班內最棒的學生,會讓學生對夸贊性評價用語充滿期待,并在課堂中不斷建立自信,提高學習效率。肯定性評價,是針對課堂中能順利完成任務,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的評價,常用語有OK!/Yes! /Right!/Thats right! /Thats correct! 等等。鼓勵性評價,是對課堂上不敢大膽舉手發言或回答有錯誤的同學使用的評價語,目的是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常用語有It doesnt matter! /Try again. / I think you can do it better! /You are making progress. /You are on your way.等等。
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表現給予不一樣的口語評價,運用自身良好的語言素養和知識儲備及時表揚或鼓勵學生,根據反饋的信息做好知識的講析、提示并關注學生發散思維的發揮,能夠讓學生在評價中能及時了解到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在錯誤面前能在教師的鼓舞幫助下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從而產生進步的內動力,朝著自身的學習目標不斷前進。
2.應用適切的口語與體態語進行評價。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需要師生之間進行心靈的交流,僅靠教師課堂上的贊賞、肯定或鼓勵的有聲語言的遠遠不夠的。將欣賞的微笑、肯定的手勢、鼓勵的眼神等滿懷情意的無聲語言與有聲評價語有機結合,能夠完成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高效率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比如,在教How much is it?新課時,設計三種不同難度活動作為課堂導入,如看圖說單詞、看圖猜單詞、看單詞猜價格,同學們積極回答,踴躍表現。教師適時給予學生Yes、Good、Wonderful等口頭評價并在說出這些評價語時豎起雙手大拇指,根據學生表現從下而上移動大拇指。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面帶微笑地說Yes,將雙手大拇指舉到胸前;學生回答較好時,教師上移雙手大拇指說Good;學生回答得非常完美時,教師繼續上移雙手大拇指、更夸張地說Perfect。這種層次分明的評價立馬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學們不甘落后、躍躍欲試。此時,教師趁熱打鐵,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集體對發言的同學給予評價。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得非常得體,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口語和體態語相結合分層評價方式很多,如不同的口頭評價配合不一樣的鼓掌頻率,對不同表現的學生給予評價或配合不一樣的手勢語等。教師可根據自己愛好選用自己慣用的方式激勵學生并學會主動授權,讓學生當回課堂的“小主人”,主動愛上英語課堂。
3.應用有梯度性的榮譽等級進行評價。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愛表現、爭強好勝等心理特點,教師應適時引入競爭機制,巧妙設計競爭環節,根據學生的表現授予不同的榮譽獎勵。課堂上針對小組或個人的榮譽獎勵評價方式很多,如獎勵小星星、小紅花、小紅旗、圖片、加分、圖書或簡筆畫評價等。在使用這些事物進行評價時,應避免評價過于單一,盡量變換不同的形式進行獎勵;同時,榮譽獎勵也要避免出現人人相同、組組一樣的狀況,應當設計有梯度、有層次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能清晰看到自己或自己所在小組與別人的差距,理解為縮小此差距應付出的努力范圍。例如,在教授外研版《英語》三起Book 2 Its on your desk.新課時,筆者將全班同學分為8小組,根據每一小組在新課的導入環節(Guessing game:Who has the sharp eyes?)、新詞學習(in, on, under, behind)、chant、手指韻律操鞏固練習的等環節的具體表現優異程度,分別給予每個小組不同的星星獎勵或在板書呈現格子狀樓梯,以“爬樓梯、登頂峰的方式”鼓勵孩子積極發言,并對在以上教學環節中表現異常突出的個人給予特別獎勵,而對表現非常不好的學生分發暫時處罰卡,待其變現轉好后立即鼓勵,獎勵其特權卡,不斷激發孩子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認真參與,將自己最好的表現狀態呈現出來。
有梯度、有層次的榮譽等級評價能有效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與團隊集體榮譽感。除了在課堂的每個教學環節中設計有梯度的榮譽等級之外,教師還應在每節課之后對學生們的榮譽獲得情況進行總結,及時表揚、獎勵獲勝的小組或個人并鼓勵暫時落后的團隊不言放棄、不斷努力。
4.應用課堂學習任務驅動進行評價。任務驅動是指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用英語在各種真實的情境下實踐任務,以提高其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分層任務驅動評價是以實踐任務為載體,有層次地要求不同表現的學生獨立或協作完成任務,從而更進一步地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例如,在教授Food新課時,請課堂上表現最佳的小組成員扮演小記者去采訪班內的同學,用英語詢問他們最喜歡的食物,然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調查成果,小組成員們完成任務后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并對下一次的課堂表現充滿期待。
三、結語
實施課堂分層評價應掌握若干要領:第一,教師應做一個安靜的傾聽者,在傾聽過程中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第二,關注評價語言的指向是否清晰、明確;第三,評價情感是否真切又能不失幽默;第四,評價尺度是否適度,防止表揚泛化;第五,抓住評價的最佳時機,對于膽怯的學生可延緩評價時機,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應及時表揚。總之,評價語言實際上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教師在評價學生時,應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本,技巧性地靈活應用評價手段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蔣娟.小學英語課堂評價之我見[J].讀與寫雜志,2012(9)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