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摘 要]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內蒙古提出“向北開放”,內蒙古口岸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全區口岸客貨運量不斷擴大,進出口貿易迅速增長,口岸管理亟待提升,對口岸服務提出更高要求,文章從內蒙古口岸服務理念、機制、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服務方式轉變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口岸;服務理念;服務方式;評價體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079
從西到東,從策克到滿洲里,內蒙古8000里邊境線上16個口岸猶如16顆璀璨明珠,閃耀在中蒙俄國際經濟走廊??诎妒侵付▽ν忾_放的門戶,為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內蒙古自治區對口岸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依托口岸優勢,著力構筑內外聯動、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口岸經濟格局。內蒙古口岸面臨轉型升級,向中高端口岸邁進,這對口岸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內蒙古口岸的服務方式轉變勢在必行。
1 口岸服務理念的轉變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對外開放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資源保護、制止國際犯罪、維護世界和平等領域的廣泛合作和交流,這種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口岸得以實現。口岸在對外貿易發展的需求下產生,在不斷服務對外貿易的過程中逐步優化,口岸的建設與發展對國家、地區的對外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口岸服務理念應隨著對外開放的快速發展、對外貿易格局的變化有前瞻性的轉變。
1.1 綜合服務意識
新時期、新背景下的口岸建設應有“大口岸”意識。
口岸是一個多層次、多環節、多目標、多功能的綜合管理體系,包括運輸、外貿、監督、檢驗、檢疫、貨代、倉儲、加工等諸多體系。口岸服務于外貿,外貿涉及企業、海關、檢驗檢疫、邊檢、物流、倉儲,為了提升口岸功能,還應關注城市經濟、產業布局,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口岸作用。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內蒙古“向北開放”大背景下,內蒙古口岸的綜合服務意識的建立尤為重要??诎断氚l揮好服務職能,必須要關注口岸各管理方的需求,關注進出口企業的需求,在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布局規劃、平臺設計、園區建設、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充分考慮各方需求,滿足整體發展需要,才能高效發揮服務職能。
1.2 優先服務企業意識
口岸是國家設立的,但口岸是服務進出口企業的??诎斗盏脑u價標準應該是:是否為企業創造價值、是否讓企業得到實惠。企業不關注口岸的運行模式,企業關心的是口岸的“一關兩檢”通關效率如何、申報程序是否簡單易操作、是否可通過一個系統完成;口岸服務收費會不會太高;有沒有一個可以提供所有服務支持的機構。為提高口岸服務效率,便利進出口企業,降低費用,我國近些年來一直積極推動單一窗口和電子口岸的建設,內蒙古地區也會在2017年年底完成單一窗口的建設。
口岸提供的所有服務要以進出口企業為出發點,從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平臺建立、服務流程設計、服務人員選聘、第三方機構引進等各方面為進出口企業的高效通關服務。
1.3 未來發展意識
口岸作為一個城市、地區、國家的對外窗口,為國家及本地區的對外貿易服務,同時也要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所以應對未來貿易發展、城市規劃、產業布局有所關注,力求契合地區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并發揮推動貿易、城市經濟、產業發展的作用,在口岸設計、平臺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做出合理規劃,并合理引進人才。促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以進出口貿易帶動口岸城市的經濟發展,調整產業布局,合理構建城市經濟格局。
內蒙古各口岸依據自己的地理優勢、資源特征,建設合理的功能布局,西部策克、烏力吉、甘其毛都、滿都拉打造對蒙能源戰略通道、加工和儲備基地;中部二連浩特、珠恩嘎達布其口岸打造集商貿流通、綜合加工、國際物流、人文交往為一體的對蒙經濟合作示范區;東部阿爾山、阿日哈沙特口岸打造對蒙跨境旅游和生態產業合作區;滿洲里、黑山頭、室韋口岸打造集商貿流通、綜合加工、國際物流、跨境旅游為一體的對俄經濟合作主示范區。[1]各口岸功能布局設計完成,口岸建設、服務應圍繞該功能布局展開,積極建設產業園區、出口加工區、綜合保稅區、旅游景觀區,引進加工型企業、科技型企業、服務型企業,體現口岸特點,提升口岸的縱深影響力,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力的口岸。
1.4 主動規劃意識
口岸是一個主權國家根據自己的政策需要和具體的條件而設置的,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在和平時期,口岸是國內外人員交往、對外貿易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境的場所,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渠道,每個國家在口岸都設有檢查檢疫機關,以保障國家安全、生態安全。只是目前的口岸建設仍存在一定的被動性,海關、邊檢、檢驗檢疫、政府有各自的建設要求??诎栋锤鞴芾聿块T的相關要求進行建設,這其中必定會存在一定的沖突、不同要求不同標準帶來建設的困擾,也會存在重復建設的情況,造成一定的浪費。
而各部門之間的良好協調需要口岸部門來完成,口岸部門及相關人員的主動溝通、協調共進的服務意識越強,合理規劃的效率會越高??诎恫块T在園區的設計建設過程中,應充分溝通,掌握各部門的建設需求,合理規劃,整體設計,提出自己的綜合性建議,協調各管理部門積極主動溝通,為他們提供良好平臺,節約經費、提高服務效率。
2 完善服務機制、提升服務實力
2.1 硬實力
積極推動硬件建設,滿足貿易發展對基礎設施的要求,提升口岸服務硬實力??诎督ㄔO以交通先行,內蒙古邊境口岸以鐵路、公路建設為前提,地點選在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邊境旅游發展的地方、圍繞口岸建設物流園區、邊境旅游景區、互貿區、產業園區等,結構緊湊、相互獨立。
內蒙古邊境口岸利用地理優勢、資源條件建設,在與蒙俄邊貿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優化,為外貿企業提供良好高效的通關環境,利用聯檢大樓、單一窗口,提升鐵路、公路貨運能力,提高企業通關效率,減低通關費用,吸引外貿企業,不斷擴大進出口規模,提升過貨量和過境人員規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全區進出口貿易值由1996年的12.50億美元提升到2016年的117.01億美元,口岸貨運總量由1996年的414.40萬噸提升到2016年的7887.44萬噸,客運總量由1996年的90.09萬人次提升到2016年的532.20萬人次。[2]endprint
口岸是向外開放的,在其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交易對象國的相關條件的制約,內蒙古的邊境口岸主要連接蒙、俄,受蒙古國經濟發展條件的制約,導致阿爾山口岸的跨境旅游還未能充分展開;滿洲里口岸六進六出貨檢通道、良好的硬件設施受俄方相對落后的設施技術影響,不能很好發揮作用,造成浪費。但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時沒有,這樣也可以避免多次建設、重復建設,會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2 軟實力
口岸服務以企業為本,靠口岸工作人員提供,再好的硬件設施也需有高素質的服務隊伍才能發揮作用,提高口岸服務人員素質,提升口岸服務軟實力??诎斗杖藛T本地化是內蒙古各口岸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各地區、旗、市發展不平衡,可能會導致口岸服務質量,因地區教育、文化、人口等因素受到制約,口岸服務人員在學歷、經驗、未來行業發展、部門競爭等方面會存在一些問題,同時受我國部門編制的制約,也會出現人員緊張、不穩定等問題,有的口岸這些問題會比較嚴重,制約口岸發展和服務的提升,所以對于口岸工作人員招聘、條件限制、繼續教育、職業未來發展規劃、外地人才的吸引等應有所關注。制定行之有效的人員管理機制,利用有利資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對口岸服務人員應建立動態調整、常態化培訓、交流學習的機制,推動服務人員素質提高,建立并強化服務意識。
2.3 巧實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基礎設施既定、軟件條件有限、資金規模不足、人員配置有限的情況下,方式方法的創新尤為重要,具有突破瓶頸,提升效率的作用。
口岸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業務繁多、綜合性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延誤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效率、增加企業運營成本,因此,口岸管理服務方式的創新對口岸通關效率提高、通關成本降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口岸除了為對外貿易發展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和人員外,還需要對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給予協調,協調的主體即口岸辦??诎睹媾R規劃、建設、運行、監管等諸多事務,涉及口岸管理的各個部門,海關、邊檢、檢驗檢疫、旅游、倉儲、政府相關部門、蒙俄口岸相關環節等,還有城市、旗縣建設規劃、公路、鐵路相關部門,而各部門的職能、責任、權利、追求的目標不同,在處理這些事務的過程中會出現步調不一致、配合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口岸辦在協調各方、力求最大限度利用政府資源的過程中,會面臨復雜難解的問題、出現較大協調難度,在發揮協調溝通作用時,提高溝通協調的效率,巧用方法,完美溝通。
建立口岸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協調會議,與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國家直屬機構,采用互動性協商溝通,營造和諧有禮的溝通氛圍,盡量消除不同管理部門之間因非隸屬關系、非上下級關系帶來的溝通瓶頸,及時通報相關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加強網絡聯系,建立每日溝通機制,運營前溝通信息、運營中對不定時會出現在營運過程中的問題,及時互通信息,主動協調,敦促及時解決,當日事當日畢,盡量不留尾巴,維護企業利益;推動信息標準化,數據的全面共享,實現真正的“信息互換、監督互認、執法互助”。
積極推動第三方機構的引入,可以是中介機構、私營企業,第三方機構利用自己的資源,可以在口岸服務中發揮潤滑劑的作用,提高口岸服務效率,更好滿足外貿企業對口岸服務的要求,提高企業通關效率,提升口岸服務質量。
與外方交往中建立好雙邊常態化的會晤協商機制,體現不同層次的需要。政府部門間就口岸開放、規劃、建設進行磋商、溝通;口岸辦負責口岸日常運營雙邊協調,保證口岸正常運營,保護企業利益。
3 服務評價體系建設
3.1 建立口岸服務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建立口岸服務評價體系,可以通過科學、合理、全面、綜合的評價體系來評估口岸管理效果、服務質量,促進口岸管理效率的提高。內蒙古自治區的邊境口岸有一定的相似度,口岸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如策克、甘其毛都口岸,從資源優勢到交易對象國的地域到口岸功能布局都非常接近,導致口岸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口岸服務環境既是軟實力也是競爭力,提升口岸服務才能促進口岸更好更快發展,而評估體系的建立會為我們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3.2 口岸評估體系的建立
口岸是一個綜合性服務體,任何一個服務項目出現短板,都會影響口岸的整體服務效能,所以對口岸服務做出評估應是一個綜合性、整體性的活動,對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應科學、客觀、全面,并通過不同權重的賦予突出重點。口岸評估應有法律法規的規范,依法制定、實施、規范操作。對評價結果應應用于口岸評選,并及時反饋,做出必要獎懲。
口岸服務評估指標的設置應包括: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運營能力、倉儲規模、配套設施、服務環境、海關、檢驗檢疫、邊防等部門的通關效率、執法的規范度、法律法規、相關規定的規范性、透明度。對各項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綜合評價,其中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通過效率應賦予較大權重,可采取等級制也可采取百分制。
評估主體應有兩個層面:一是服務主體評估,即政府部門,口岸運行是政府管理行為,建設運行效果如何,應由參與管理的各個部門共同參與,政府管理部門、口岸職能機構如海關、邊檢、檢疫共同做出;二是服務對象評估,即進出口企業??诎豆芾硎且环N公共管理活動,口岸是為進出口企業服務的,作為口岸服務直接受益者,進出口企業最有發言權,他們的意見最值得關注,口岸必須以其服務對象的評價作為其服務評價的主要依據,需建立企業評價的指標體系。
口岸服務評價體系應體現個性化、靈活性??诎额愋汀⒁幠:凸δ懿季执嬖诓町愋裕u估體系應據口岸特點有所區別,一般指標相同,特殊指標另行設計,既體現共同點,又突出個性。如對以跨境旅游為主打方向的阿爾山口岸,過貨能力、倉儲規模等就不應作為評估重點,游客體驗、過境人員規模就是主要評估項目。策克、甘其毛都作為資源型口岸,基礎設施、倉儲能力、過貨能力、海關、邊檢的通關效率就是評估重點。而作為百年口岸的滿洲里,綜合性較強,涉及面較寬,評估時要涉及的內容就會更多,當然對它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評估體系涉及時還應考慮到投資規模和融資能力,這也是影響口岸建設、運營能力、服務質量的主要因素。
3.3 口岸服務評價體系的調整機制
口岸是不斷發展的,口岸的評估也應隨之調整,有必要建立口岸評估體系的動態調整機制。
口岸服務評價體系應有層次區別,設計中長期評價指標和短期評價指標,中長期評價指標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設施規劃、服務環境改善、運營能力等方面,對于中長期的評估指標,應保持其相對穩定性,以維持評估體系的相對穩定。短期評價指標體現在口岸服務人員素質、軟件利用、信息化程度、便利性、第三方機構數量、資質等方面,短期指標要隨著季節、政策、口岸開放的程度不同及時調整,才能準確反映口岸服務的質量,并通過評價結果做出及時調整、整頓。
參考文獻:
[1] 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中國口岸發展研究報告(2014)[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15.
[2]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及口岸經濟年度指標[Z].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