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登燎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越來越離不開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正確的運用方法。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尋找到更好的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因為科技的進步而受益。因此,教師應積極創設美術教學情境,有效運用多媒體展示經典的美術作品,不斷豐富教學形式,讓學生喜歡美術、學好美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美術;多媒體技術;提升;發展
在新形勢的影響下,傳統的美術教學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小學美術課堂,能夠讓教師在傳授美術知識和技巧的同時,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效果。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若是能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師應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呢?
一、利用多媒體展示作品,讓學生欣賞體驗
欣賞美術作品是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經典的美術作品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由于受傳統美術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總認為美術教學就是教會學生能畫、會畫,忽視了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經典作品既是人類文明的積淀,又是學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養分。但長期以來,很多教師似乎都不太喜歡上美術欣賞課,導致在美術欣賞課中,學生對課本和課件中所展示的經典美術作品不感興趣,不管這幅作品多么經典,學生最多只看半分鐘就轉移視線了。同時,很多教師習慣在學生欣賞作品后,提出幾個程序化的問題,如“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這幅作品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受”等。問題拋出后,教師先引導學生簡單說出“這幅作品顏色搭配很好”或“這個人物畫得栩栩如生”,然后由教師對美術作品進行簡單的分析,如對美術作品的背景、主體、藝術家的生平等方面進行一一介紹,以此來完成一節欣賞評述課。這樣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些貌似真理的標簽化結論,只會讓學生感到毫無興趣。同時,留給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時間越來越少,使學生始終停留在一個“表面”閱讀上,對作品的視覺感受與體驗被放逐,與作品的“對話”能力也嚴重缺失。
例如,教學五年級下冊《形體的組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幾何形體、自然形體展示出來,使學生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借助立方體、球體等形體的變化組合,可以創作出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立體方18號》《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故宮角樓》等作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立體效果,將美術作品的美展現出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內容
我們身處在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文化社會,幾乎每時每刻都能感覺到視覺文化所帶來的沖擊,如學生愛看的卡通人物和動畫片、街頭各種眼花繚亂的廣告牌、食品包裝上印刷的各種圖案……這些都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接觸圖像,也就意味著讀圖時代的到來。
美術是一種依靠圖像來表達、交流和傳遞信息的視覺語言。由于讀圖時代的到來,圖像媒體對學生造成的視覺影響在逐漸擴大,知識傳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獲取信息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如網絡、圖書雜志、影像視頻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來源,多種圖像信息源的傳播使得學生幾乎不用閱讀文字就能輕輕松松地獲取大量信息。長此以往,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也會發生變化。
一般來說,展現一些美好事物的畫作比較容易激起學生欣賞的熱情,如駿馬在草原上奔跑、日落的輝煌、開滿鮮花的原野……這些畫作能很快對學生的視覺產生沖擊。如筆者曾執教一節高年級欣賞課,把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與畢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放在一起讓學生欣賞,并向學生問道:“最愿意欣賞哪一幅畫作?”同樣都是展現女性形象,與微笑、優美的《蒙娜妮莎》相比,《哭泣的女人》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美,有些學生可能因為看不懂,或者覺得不好看就只是隨意看一眼。由于這種先形觀念的影響,阻礙了學生全面、客觀地欣賞美術作品,讓美術欣賞成了流于表面的“閱讀”。
小學美術課程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教師單純地進行講解很可能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美術這種視覺語言比文字更具有直觀、便捷,且能帶來視覺愉悅的特點。研究表明,人類認識事物和學習知識83%是通過視覺的。因此,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需要教師利用多媒體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教學生畫。美術教育作為一種訓練學生視覺、知覺等方面最有效的教育活動,是任何學科和方式都無法與之相比的。而在美術欣賞課上,喚醒學生的視覺,培養學生深層次解讀作品的能力是美術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不斷豐富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技術把復雜抽象的教學形式轉變成簡單形象的教學形式。這樣教學,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教學質量。
美術是視覺藝術,離不開作品的欣賞。彭吉像在《藝術學概論》中提到:“藝術鑒賞的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多聽音樂就能培養和提高耳朵的音樂感;多看繪畫就能訓練和發展眼睛的形式感;文學作品讀多了,讀得熟了,也就有了比較,有了鑒賞和欣賞……顯然人的藝術修養只有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才能不斷提高和豐富。”基于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增加一些欣賞課,可以兩個星期上一次美術作品欣賞課,讓學生多欣賞一些經典作品。
參考文獻:
[1]王禹.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12).
[2]藺叢叢.多媒體與小學美術整合教學的幾點認識[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