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基于職業院校學前專業“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對接行業與產業,工學一體,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建構、課程改革、協同培養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學前教育 工學一體 一專多能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C-0109-02
“專業發展,質量先行”,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專業發展的根本,學校發展的根基。為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根據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和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技藝卓越計劃”教育培養試點工作方案、2017年學前教育專業立項專項教改課題,著手專業人才培養探索。
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關于“培養模式”的內涵,許多學者都做過相關的研究。張光斗將培養模式概括為“培養的內容和要求、培養規格、培養學制和方法”。汪滟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為滿足教育需求、實現一定教育目的而形成的人才培養的某種結構樣式和運行方式,是人才的培養目標、基本培養方式和培養考核的合成系統。基于上述概念定義,結合專業實踐,具體到實際的操作層面,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合成的特色系統。而這個系統主要包括:專業目標定位、課程體系、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基于高職人才培養的理論和學前教育專業多年辦學實踐,學前教育專業以“一專多能”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和“工學一體”作為人才培養特色系統,探索“工學一體、一專多能”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工學一體、一專多能”人才培養模式
(一)工學一體,定位“一專多能”培養目標
職業院校的辦學就是對接職業,培養市場所需的人才,是辦學與工作、招生與就業一體化的教育。學前專業辦學主要定位于大專層次的幼兒園教師職業,以國家幼教行業專業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提出的“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理念為指導,遵循教師教育的規律,結合幼兒園人才具體需求和幼兒教育改革發展要求,定位“師德高尚、專長突出、技能過硬、素質全面”的“一專多能”人才培養目標。“一專多能”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在注重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全面的基礎上,具備先進幼兒教育理念和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在幼兒保育和教育能力過硬的基礎上,突出語言、舞蹈、音樂、琴法、美工等藝術專長,這樣才能滿足市場對幼師一專多能的人才需求。當然,對藝術專長的要求可以是單方面的發展,也可同時多方面地發展。
(二)工學一體,建構多元綜合課程體系
基于“一專多能”多元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市場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整合“園、校”實習環境、師資和各項活動等資源,工學一體,構建“保教能力”和“藝術專長”兩縱向與“教、練、賽、用、證”多層級技能訓練交錯的橫向課程體系。
1.工學一體保教能力課程體系。保教能力課程體系是在職業通識能力、保教基礎能力和藝術基礎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崗位教育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的能力,最后結合崗位工作實際培養創新教育、科研和創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課程體系。保教能力課程體系以幼兒園教師崗位和專業標準對工作能力要求為導向,整合校內模擬保教環境、幼兒園真實保教環境以及師資資源等,遵循職業能力形成規律而形成的工學一體課程體系。
2.工學一體藝術專長課程體系。工學一體藝術專長課程體系是在藝術基礎能力課程基礎上,依照藝術類資格證考試進行藝術訓練,再利用幼兒園工作、舞臺表演、文體下鄉的藝術工作平臺,發展個體藝術專長。
3.工學一體多層級能力橫向訓練課程體系。秉承開放辦學的理念,專業技能訓練形成了“教、練、賽、用、證”橫向多層級橫向訓練體系。其中,“教”是指引,“練”是支持,“賽”是提高,“用”是成長,“證”是認可。橫向多層技能訓練從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與職業工作密切結合,工學一體,強化專業實用的保教和藝術專長能力。
(三)工學一體,建設專業課程
1.工學一體,引“證”入課。分析最新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要求,工學一體,開展引“證”入課課程建設,即在理論和實踐課程中引入職業準入評價標準,即資格證書考試,掃清入職障礙。具體引進職業資格證書包括:幼兒教師資格證、保育員資格證、普通話等級證、琴法與舞蹈等藝術等級證書。要求職業標準、行業企業融入課程教學內容比率達到80%,課程涵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所有課程。
2.工學一體,引“企”入課。與幼兒園深入合作,對接知名幼兒園,將對接幼兒園的特色項目、文化管理等引入課程,形成專業校企共建核心課程,開展“工學結合,引‘企入課”的課程建設。其中引入對接幼兒園的特色項目課程: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游戲活動設計與指導、家庭與社區教育;引入幼兒園的文化與管理的課程:幼兒園管理與經營。這些校企合作課程基于“園校合作,工學一體”的課程建設理念,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信息資源庫和教材等方面進行改革。課程內容改革以幼兒園真實的工作任務和特色活動為載體開發課程教學內容,將知識點、技能要求與具體工作崗位任務聯系起來,突出知識與技能要求的崗位針對性,實現課程與工作的無縫對接。教學方法采用項目教學,以幼兒園特色項目作為教學任務,通過特色項目觀摩、理論自學、項目設計、項目組織和實施、項目評價等環節推進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學,即園校建立信息化教學資源庫,推動“線上學習,線下實踐”。教學評價園校合作,雙導師共同評價,評價的方式采用作品檔案袋法、工作觀察法、作品評價法等多種方法。
(四)工學一體,實施人才培養
1.工學一體,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與幼兒園、幼教集團、民辦教育協會等合作,建立行業企業專家參加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每年開展一次專業人才需求調研,了解產業結構調整、崗位升級、技術進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等。根據市場人才需求,厘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人才培養定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參照專業課程標準,建構、審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圍繞“工學一體”的設計理念,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endprint
2.工學一體,開展人才培養。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后,校方與幼兒園深度合作,共同審定課程專業標準,協同培養學生。在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校方根據課程標準,利用園方的師資團隊、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和制度環境資源,共同教育、指導和評價學生。最后將畢業生優先推薦給幼兒園和幼教集團。在這種工學一體的培養方式下,園方實現了培養人和用人一體融合,校方實現了招生與就業一體融合,學生實現了學習和就業一體融合,各方在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中實現各自的利益目標,深化合作意愿。
三、特色創新
(一)創新多元課程體系,工學一體,培養“一專多能”綜合人才
基于“一專多能”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工學一體,創新“多元綜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基于保教、藝術專長和創新創業等多能力培養的綜合課程體系。各子課程系統既相對獨立,發揮各自的作用,同時又相互促進,促使“一專多能”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二)與幼兒園深度合作,工學一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把握幼兒園的人才需求和用人機制,對接多家幼兒園,建立聯合人才培養基地,工學一體,共建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幼兒園特色項目課程和開發教材、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平臺、共同指導和評價學生等,深化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創新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創新“工學一體,協同育人”的人才的培養模式。對教法和實踐課程,利用幼兒園的環境資源和教學資源,通過雙導師制培養,提升保教實踐能力。
(三)實施開放辦學,工學一體,創新技能訓練模式
秉承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創新技能訓練模式,從理論與實踐、教學與比賽、課程與考證、課內與課外、學習與服務、校內與校外、職前與職后等多個維度,理順各種教育活動的關系,采用“教、練、賽、用、證”多層級訓練模式,使其形成合力,強化“多能力”技能培養。
實踐證明,基于幼教行業對“一專多能”人才需求,把握幼兒園的用人機制,與幼兒園深度合作,工學一體,協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大幅提升,得到社會和幼兒園的認可。創新多元課程體系和多樣化技能訓練,學生的“多能力”得到強化,專業學生藝術技能、保教能力大幅提升,在區、市的各項比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特別在本市文化活動中,得到市文藝界的認可,教師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也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張光斗.工科大學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6(3)
[2]汪滟.當代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基于研究生的層次[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作者簡介】蔣春姣(1972— ),女,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與藝術設計系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職業實踐教育。
(責編 蘇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