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摘要】體育課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等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很多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學校體育課程的時間越來越多,但是體育教學效率不高,也是當前很多學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嚴重問題。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體育課脫離了中職體育教學的根本特點與目的,使中職體育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發展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單純地使用大綱教材,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限制。鑒于此,本文就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創新開展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等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創新研究;具體途徑
【中圖分類號】6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74-02
中職院校開設體育課程,不僅是為了滿足中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要求,更是為了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有保證學生職業體能,才能保障學生的就業能力,由此可見體育職業體能教育的重要意義,然而當前大部分中職院校還欠缺對學生體育職業體能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發展,基于此,中職院校應該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構建出一套更適合的體育職業體能創新教學體系。
一、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大部分中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都將從事相關的專業技術工作,他們職業能力的強弱將直接決定他們能否勝任高強度的工作,能否承受長時間工作帶來的身體上的疲勞與不適,因此中職院校對學生職業體能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職業體能是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它是學生身體狀況的主要表現,直接影響學生將來的職業工作能力。如果學生在校期間練就了較好的職業體能,就能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自如應對各種工作中的問題,不會出現因體力不支而完不成工作任務的現象。由此可見,中職院校對學生職業體能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要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教學在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職院校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并實踐一些體育運動項目,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并鼓勵學生長期堅持,這些教學措施都對學生自身體質的增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達到了提高學生職業體能的目的,保證了學生參加工作后能夠將綜合職業能力很好的發揮出來。此外,學生在校期間豎立起來的正確體育意識以及養成的良好體育習慣會使其受益終生,即便在工作期間也可利用適當的運動來放松自己的身體、調節自己的情緒,從而使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加顯著,綜合職業能力更加突出。
二、中職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觀念比較傳統
我國中職院校的辦學理念一直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傳統,教學方式缺乏創新,多是沿用本科院校或是中專院校的教學模式,沒有創建出中職院校以培育學生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學體系,教學過程缺乏針對性,沒有結合中職院校自身的特點。所以,中職院校應創新教學理念,在辦學過程中形成具有中職特色的教學方式,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培養有職業能力的學生,滿足社會對于基層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考評機制下教師綜合業務能力素質發展滯后,倦怠心理突出
中職院校體育師資質量和綜合業務能力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度和質量。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學技能水平以及教科研方面的專業性將對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效應產生重要的影響。然而,在現行的考核評價機制面前,中職體育教師并沒有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和教學能力的縱深發展上來,而是將主要精力致力于完成學校所規定的各項工作量以及應付職稱考核和利用業余時間在外進行有償的體育培訓服務工作。面對學校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職體育教師也往往表現出工作倦怠的狀態。這種狀況的產生具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師資隊伍的壯大跟不上學生擴招的規模,導致當前學校布置教學工作量逐漸加大,教師疲于應付;二是中職體育教師普遍缺乏理論學習和科研探索,往往被動地參與學歷發展和業務進修,以應付職稱評定機制,自身的素質提升和思維創新很難有所改觀。
3.體育教學模式過于傳統化,評價形式單一
由于體育課處于中職院校的邊緣,往往課時比例比較小,授課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主要以集體性的活動為主,例如足球、籃球和武術為主。這種授課方式和內容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另外,體育課考核方式沒有大的改進,不能激勵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對體育的興趣。這樣的情形導致體育課成為所有課中最散漫的課堂。
三、職業能力導向下的中職體育教學改革策略
1.更新體育教學理念
中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在體育教學上具有共同的特點,即以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標,但是,這樣不能凸顯中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在全面實施教學改革的今天,中職院校也要更新陳舊的體育教學理念,在職業能力導向下完成體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從新時期的教學理念出發,中職院校和教師要提高對體育教學的認識,即體育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使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形成勇敢、堅強的優良品質,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所以,教師應該將體育教學和社會職業需求做到深度結合,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側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學生的體育職業素養,使體育課程結構設置符合社會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在職業能力導向下,中職體育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提高學生自身對體育教學的認識,讓學生能夠自發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2.資源保障機制
基礎資源保障機制是職業導向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的必要基礎,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體育教學改革的推動將陷入尷尬境地。首先,人力資源保障。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對體育教學改革深度起到決定性作用,需要建立更為完善的教師進修和培訓機制,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優化師資隊伍質量。其次,物力資源保障。場館和器材是物力資源保障的核心,學校在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和未來職業特色針對性地開發體育場地場館資源,同時進一步提高場館的開放度和利用率。在器材方面,除了保障日常的教學和訓練等需要外,應充分調動教師對器材研發的積極性,加大對研發器材的專利保護和推廣使用,不僅能提升相關項目的教學特色,也有利于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最后,財力保障。學校層面應給予必要的財力支持,通過行政撥款、項目撥款、科研撥款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支持體育教學改革進程。
3.完善教學內容
當前中職體育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導致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從某種角度來講,體育是一種具有娛樂性質的游戲,很多學生喜歡體育課程也是因為在體育課上可以放松身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要把握體育課程的本質,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從而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程更有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對《體育與健康》教材進行深人挖掘,并且要對體育教學的內容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選擇一些鍛煉價值高,又可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得學生的實際發展與能力訓練有關。比如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除了籃球、足球等傳統的球類運動,還可以選擇健美操、輪滑、網球等一些新的項目,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學到更多新技能,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4.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注重過程考核
長久以來,體育課的考核往往在期末的時候進行體能的測試。這種考核方式是終極考核方式,不僅削弱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對學生的考核不夠全面。形成性評價會時刻監督和發現學生的學習的進步情況,而通過形成性評價加上終極考核的形式,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情況。通常我們建議將設定為平時成績40%,包括平時的課堂表現、參與活動、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合作情況、參賽情況等,能夠全面考核學生的能力、體育素質和能力。
5.加大體育設施和場館資金投入
中職院校院領導應制定計劃和制度讓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協調發展。改善體育場地設備器材的狀況,同時加大資金投入,修繕場地和器材讓教師和學生擁有更好的授課環境,滿足學生身體素質和能力培養的要求。多開展高校之間的友誼賽,定期培訓體育教師,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
6.加大體育設施和場館資金投入
中職院校院領導應制定計劃和制度讓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協調發展。改善體育場地設備器材的狀況,同時加大資金投入,修繕場地和器材讓教師和學生擁有更好的授課環境,滿足學生身體素質和能力培養的要求。多開展高校之間的友誼賽,定期培訓體育教師,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理論水平。
四、結束語
中職院校體育教育質量關系到全員教育事業的發展,如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創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模式,是每一位體育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研究的課題。當前的高等中職院校體育課程創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以使體育教學永葆創新活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堅實動力支撐。
參考文獻
[1]付凡飛.職業教育為先導的中職體育教育創新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3):181-182.
[2]劉樂安.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實效性創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136-137.
[3]路偉.高校體育教學在體能和職業雙需求下的創新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34):138+140.
[4]王訪清.高等中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03):167-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