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摘要:改革開放38年來,我國中學體育教學蓬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顯著成就。中學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初步形成,中學體育教學方法日臻完善,中學體育教學水平日漸提升,中學生身體健康素質不斷增強。但是,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大力創新中學體育教學,完善中學體育教學體系,促進中學體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進而實現中學生全面發展,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又現實的課題。
關鍵詞:新課程;中學體育教學;教學理念;教師綜合素質
一、中學體育教學大綱的歷史演變
建國以來,中學的體育教學進行了多次改革。首先,在1956年,制定了我國第一部《中學教育教學大綱》,實行全國統一通用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以借鑒蘇聯中學體育教材為主。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雖然我國照搬了蘇聯的中學體育教材,存在與我國學生不符的現象。但是那時中國在經濟、科技以及教育方面都是剛起步,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相對而言,這一舉措已經極大的促進了我國體育教學的發展。那個時期,我國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要加強中學生競技類體育教育,達到世界體育水平,全國人民以練好體育為榮。之后,我國在1961年、1978年以及1987年相繼進行了三次改革,這三次改革中的課程結構內容都是采用基本教材和選用教材相結合。其中的共同點是逐步減少基本教材的比重,逐步加大選用教材的比重。而在1997年我國體育教學大綱修訂其中的高中體育教學大綱采用了新的課程結構:55%的必修內容、25%的限選內容以及20%的任選內容三者的有效結合。
新課標作為一個科學系統的方案,許多學者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新課標的概念和內涵,新課標中體育教學內容、方法的應用,新課標對中學體育教師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等內容。新課標的實施對于體育教師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求體育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重新樹立教學觀、課程觀,唯有如此,才能徹底根除現行課程體系的弊端,跟上時代步伐。
二、新課程下創新中學體育教育的反思
(一)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人才觀認為將成績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但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忽視了自己的健康,導致“猝死”事件時有發生。這一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將學校體育教育也推向了風口浪尖。為防止這一現象的發生,我們要不斷推進教學改革,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必須堅決執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將“健康第一”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首先,要根據中學生身體發育的特點和心理發展情況,研究適合學校實際教學工作的規律,要不斷優化課程內容和過程。其次,教學方法上要進行突破和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應由過去的“重視講授”向“重視學習”轉變,通過聯系學校自身實際情況,探索一條具有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教學模式;應該以培養學生樹立終身鍛煉為目的,有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再次,教師需要進行角色轉變,體育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
(二)推進區域間體育教育資源配置優化升級
充足的資金支持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支撐。目前對于貧困地區而言,缺少經費是制約其體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我市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偏遠地區學校的體育經費的投入,區、縣政府要在財政預算和教育資金中劃撥一定數目的資金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專項資金,并且實行專款專用,重點在于學校體育場地、體育器材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證。區縣政府在財政預算和教育附加費中應劃撥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中學體育工作的專項資金,以保證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建設。另外,學校要轉變觀念,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學校自身優勢,采取多種渠道籌集體育經費,改善學校的體育硬件設施。
另一方面,自主開發體育器材,加強學校體育硬件建設。由于地區實際情況不同,個別地區財政資金確實比較緊張,沒有充分的資金支持學校體育發展。這就需要學校教師按照國家對體育設施的要求,進行自主制作,并開展特色體育項目。另外,需要教育部門加強對學校體育硬件設施建設的監督和評比,達不到標準的學校需要進行整改,以此促進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發展。
(三)構建中學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培育長效機制
目前,中學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完善發展自己,提升自身各項技能,以滿足課程改革的需求。
一方面,從思想上重視體育教學,要加強體育學科的實驗和研究,克服傳統教學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要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精神,緊緊把握改革方向,勇于用實際行動踐行課程標準。面對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時,要認清體育課程的性質、把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目標和理念以及體育課程的實用與娛樂結合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體育課程改革不偏不倚,正確發展。
另一方面,要加強體育教師入職以前和入職以后的職業技能訓練,不斷提升業務能力,適應新課改,推動新課改的發展。一是體育師范生在學校就讀期間,要系統學習并了解課改的內容和精神,并且要持續加強專業技能訓練,為將來的教師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對于在職教師而言,每個地區和學校都要長期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可以通過研討會、座談會、講座等形式幫助體育教師理解改革的內容,并且通過交流學習分享各類成功經驗,不僅可以增強體育教師課改的信心,也可以為課改提供人才支持。
(四)大力改革創新中學體育教學、考試評價體系
創新體育教學模式,走出新道路。在進行現有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服務于體育課改。體育老師應根據我市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改革,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內容,體現《體育與健康》的課程精神,迎合學校教育的現實需求。這種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觀念必然打破陳舊的體育教學模式,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實現社會和學生的雙贏。
加快體育考試和評價方法的改革。針對在教學中出現考試什么練什么的“應試”現象,必須加快體育考試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考試方案,促進學生積極參加平時的體育鍛煉,減輕學生的負擔,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重視學生體育課平時成績的同時,須以“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為基本理念,有效的將學習過程、合作能力、進步幅度進行綜合的評價,確保評價體系的科學和合理。
參考文獻:
[1]孫亮.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轉變[J].學周刊,2014,(5)
[2]儲純.淺談新課程下的中學體育教學[J].學周刊,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