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也應該有所轉變。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行動跟著教師走,缺乏能動性,由此生本教育的理念應運而生。本文則重點論述了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內涵和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基礎語文;閱讀;生本教育
現階段,我國十分重視素質教育,而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對于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他們學習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重視小學階段的學習和教育,有助于小學生良好思想、人格、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對于教師來說,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小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其綜合素養。對此,教師需要竭盡所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和閱讀環境,讓閱讀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中。
一、生本教學理念的含義
生本教育,就是以教學為本、以學生為本,保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啟蒙的關鍵階段,而語文是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科目,對學生的語言運能能力、表達能力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說,必須意識到學習環境對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并積極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融入到學習中,主動學習,以學習為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生本教育的理念得到很好的運用,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思考并得以啟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樣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有效閱讀。此外,教師更要重視學生在學生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并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滿足學生的喜悅感、成就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閱讀中去,實現教學目標。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運用科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在遵循這一特質的基礎上,需要熟練運用科學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中。第一,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到閱讀中去。教師在保證不影響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說,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閱讀材料,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還可以通過閱讀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們相互溝通和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將正能量的文章推薦給學生,培養學生美好的品格。第二,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朗讀、排演話劇等,讓學生對閱讀保持較高的熱情。第三,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可以專門安排課程時間,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表達自己對某篇文章的理解和看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果教師可以科學合理地運用上述方法,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還可以積極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綜合多種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好奇多動的年紀,閱讀教學模式單一,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大大降低。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科學運用教學方法,讓閱讀的課堂活躍起來,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生本教育理念的角度出發,教師多多關注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特點,讓學生接觸他們感興趣的文章,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喜歡閱讀、愛上閱讀,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他們的閱讀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三)利用輔助手段,幫助突破難關
小學生剛剛進入學習階段,心智尚不成熟,所以,他們在閱讀中總會碰到一些問題。教師就需要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了解學生實際的閱讀情況,為他們答疑解惑。如果學生閱讀的文章意義深遠或者是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一起閱讀,再通過視頻、圖片等材料的展示,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思想。
(四)加深情感閱讀,引導作品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進行作品感悟是一項必然內容。情感閱讀的優點,就是讓學生們從自我意識上去體會課文的主旨情感以及傳達的內涵,通過傳情的敘述會讓學生們跳過課本文字去感受領悟作品最想表達的思想與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幫助學生們認識課文原有的知識內容,也就是只學到表面知識,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將會使學生們的學習上升到一定的精神層面,由此開啟學生們真實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真正通過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語文閱讀的樂趣。情感是開啟心靈的鑰匙,語文學習融入情感教學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對作品有所感悟,甚至會真實的反應自己的所感所想,充分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意義。
(五)積極引導,讓學生愛上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多閱讀的同時,自己應該先樹立愛閱讀的榜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和學生們一起閱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教師可以要求所有學生同一時期閱讀同一本書,然后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讀書的心得。這種做法有著諸多的好處:由于同一時期都讀一本書,大家見面時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話題,拉近彼此的距離;在討論分享的過程中,也讓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因人不同有著不同的內涵,加深學生對書籍和自己的了解;還可以形成讀書的良好氛圍,在大家都參與的活動中,按照從眾心理的理論,一些不愛讀書的同學,也會漸漸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形成全班閱讀的班級氛圍,收獲知識,收獲快樂,培養習慣。
結語:
總的來說,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不僅有助于小學生學習和思考,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探索世界。生本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堅持這一教學原則時要將語文閱讀教學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學生的學習、成長等環節中,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以此來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術麗. 淺談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