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蕊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標準都有了新的要求,傳統教學模式中是以老師的教、學生的聽為主,大多注重于應試教育,但新課程目標中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也在逐步提升,因此,要加強小學教育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為主。想要保證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與探索,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和培養小學生的積極情感,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教學效果。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積極情感展開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小學生 積極情感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11-02
學生的情感態度決定著其整體的學習和發展,情感也就是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的直接體現。一個人對事物的情感主要由事物是否滿足其需求來決定,情感態度反映了個體需要和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擅于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參加各類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對學習這一客觀事物有著積極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學中,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下將具體地從培養小學生積極情感的策略方面展開具體討論。
一、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對老師、對學習的情感。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從情感上接受老師,才能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接受老師的言傳身教,才會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去有意無意地模仿老師的言行。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層提出這樣的理論,“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建立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一種理解、誠實和相互接受的過程”,這充分體現了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教學效果的作用。[1]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教學模式如何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知識的引領者和教導者,也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中起主動作用的一方,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擅于抓住有利的時機和關鍵的環節展開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經常涉及一些名作家的散文與小說,如果有涉及人情世故的情節,教師可以聯系到自身,從教師自身的角度聯系文中的情節,引起學生的共鳴,為課堂教學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也就自然地拉近了同學生的距離。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可以通過很多種方式進行,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各方面的事物都處在好奇、探索的階段,這個階段形成的德育教育對小學生今后的整體發展都會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加深情感交流的同時要加強對小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等思想體系的正確引導。在課前通過老師和學生的相互問候,充分尊重彼此在課堂上的地位。另外,老師在課堂上合理地批評與表揚,也是抱持對每個人都平等對待的態度,會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支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建立起這種平等、愉快的情感關系,學生自然會對老師有一定的依賴性,愿意接受老師在學習上和德育上的教育,同樣的,老師也需要以謙虛、平和的心態接受來自學生的意見,做到教學相長。[2]
二、在豐富的想象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
豐富、合理的想象是積極情感的源泉,如果沒有了想象,也就沒有了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利用課本中的知識和案例,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聯想與想象,訓練學生的積極情感。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是未知的狀態,思維天馬行空,他們對很多名著、課文的理解不像成年人那么快,但是想象空間卻很寬闊,他們對文章的解讀、對語句的理解、對文章意境的掌握等,都需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才能完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開放課堂氛圍,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多受到課本的制約,造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要利用各種方式鼓勵學生開放思維、大膽想象,引導學生帶著被文章所喚起的情感積極思考,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不同,這個過程中能發現的知識種類和知識領域也有所不同,很多時候通過這種不受拘束的想象可以挖掘中一些隱藏在文章中甚至連作者本身都沒有意識到的知識。在課堂上通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補充書本中一些空白的情節,省略的意境,等等,可以延伸出各種不同的情節,或者使學生自己升華書本中的觀念,進而領悟到新的見解等。小學生雖然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還是需要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才能朝著積極的方向想象,根據課文在頭腦中展開一幅新的畫卷,從而使學生進入到新的情感世界,情感訓練得到有效的加強,達到培養小學生的積極情感的目的。[3]
三、讓學生愉快學習、培養樂學情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個人情感和認識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那么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會被調動起來,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高。想要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首先要有一個和諧的集體和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學習過程的強效催化劑。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老師雖然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所以二者須是一個平等的狀態才是教學的最佳狀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樂學情感,進而對學習產生積極的心態,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一個飽滿的熱情。學生是否愿意上一門課程大多數取決于同老師之間的關系,難以想象一個學生如果對哪一個任課教師不認同會去認真地上這個老師的課,所以加強學生的積極情感,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是關鍵。其次,小學生各方面的知識都是空白的,學習英語、數學這些具有一定專業性的課程時,教師要注意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盡量同生活實例相聯系,把教學的重點目標放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4]教學的過程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明確所教授的內容經過學生的理解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習過程中慢慢體會到成就感和樂趣。再次,教師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創設情境,理論聯系實際,并給予每個同學自我展示的機會。對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要及時給予表揚,小學時期的學生對贊美和夸獎都極為敏感,通過適當的表揚可以使學生的心情愉快,可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一些成績落后的學生,教師要著重培養,努力挖掘他們性格中的閃光點,加以正確引導,將其個性特點逐步培養起來。
四、結語
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需要加強培養小學生對待學習的積極情感,利用各種方式消除消極的情感,促進學生的人格全面發展。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地啟發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時刻保持一個高昂的學習狀態,才能切實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小學生能夠徹底轉變成為小學教育的主體。通過提高個體的積極情感,提高對知識的渴望和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各類教育活動中加強同其他同學之間的合作,發揮個人潛能,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以達到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所提出的更高標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殷秋艷.中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情感的策略探析[J].中學生英語,2016(3):82.
[2]徐茜.小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研究[J].杭州師范大學,2015(6):216.
[3]劉娟.論小學老師積極情感的培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6):309.
[4]石壽賢.高中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情感態度的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2013(12):10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