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朋
摘要:初中歷史教學應先培養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在此基礎上培養其能力。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有助于體現歷史的生動性,也有助于理解生動的歷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非常有效且切實可行的。本文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探討如何做好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情境;創設
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兒童時期有較大的發展,但形象思維仍在起重要作用。所以在講課過程中多采用畫面、史料、圖片等直觀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求知欲,增強對歷史的親切感,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分析歷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關系的能力。問題情境在歷史教學中能夠起到比較明顯的效果。創設問題情境就是運用各種手段創設歷史情景,調動學生心理的積極因素,激發其情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歷史課堂質量的教學模式。問題情境教學的好處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課堂教活了,把學生們教活了。那么如何創設初中歷史教學問題情境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學實踐感受談一點看法。
學生原有歷史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發生激烈的沖突,就會導致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從而產生問題情境。這種以矛盾沖突為基礎的問題情境的產生和解決,可以成為歷史教學過程與學生發展的驅動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用語言文字描述,走出課堂參觀演示,通過角色扮演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展示等。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利用課本材料想象歷史問題情境
初中歷史教材,突出了在文字闡述中穿插展示豐富多彩、蔚為大觀的圖文資料。這些圖文資料不但是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掌握歷史知識、歷史概念、歷史觀點的重要憑據,它們極大地充實、展拓和深化了教材內容。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正確使用圖文資料,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如地圖作為歷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對地域變化的感知。根據地圖和教師的講解進行想象,學生對事件的經過即可了然于胸。有效利用教材所給材料,可以加強學生對歷史人物、事件等的形象思維,在頭腦中重現歷史,從而更深入地認識、掌握知識。
二、通過學生扮演角色再現歷史問題情境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經常地這樣設計情境:假如你是歷史中的人物,面對此情此境你如何想?怎樣做?這樣就很容易使學生不再感覺歷史的遙遠和陌生,而能夠以一種親切愉悅的心態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模擬歷史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歷史中,和歷史人物一樣思考、行動,以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就孫劉聯合抗曹的問題,可以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這一歷史場面。讓學生演出群儒與諸葛亮就抗曹問題進行辯論的場景,辯論的結果正好是赤壁之戰勝敗的原因。讓學生進入角色,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社會環境,根據當時的客觀條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論據,“具史實以力爭”,最后再由教師將結果加工成系統的結論。
三、通過參觀演示呈現歷史問題情境
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從課內走到課外,從學校走到社會,參觀實物展覽,將課堂上較為空洞的說教,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歷史,也是初中歷史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參觀博物館、考古現場、陳列室、紀念館等。博物館是收藏、陳列人類歷史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遺存的場所,具有實物性、直觀性和可信性的特點,能夠給參觀者以豐富的感知和諸多的思考。學生能在想象中呈現出特定的歷史場景、社會生活和人物形象。
四、對比歷史事實與歷史假設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假設和對假設的檢驗,引發思考,激化矛盾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二戰”結束之際,美國為盡快結束戰爭,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假如你是一名高級軍事顧問,你是否認為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是解決戰爭的唯一出路,是否還有其他的途徑來盡快結束戰爭。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巧妙地利用音(錄音)像(CAI課件、電影、投影)等手段,生動具體地再現當時的歷史情境,把學生帶入歷史之中,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學習 “官渡之戰”的時候,教師預先可截取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有關片段,加以其他相關材料做好課件。上課時先簡單介紹一下戰爭的始末使學生有初步認識。隨后就利用課件來表現戰爭場景,同時結合課文中的材料詳細介紹戰爭的經過。播放視頻,學生目睹刀光劍影激烈的戰斗場面,聽著老師以抑揚頓挫的語調所做的精彩描繪,仿佛身臨其境,置身于戰火紛飛的沙場。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置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對歷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六、精心設置問題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就是“拋磚引玉”,引發學生探究問題,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例如,我在講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中《開國大典》這一內容時,首先創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閱讀教材,觀看紀錄片《開國大典》,啟發學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時間、地點、會議名稱、重要人物等基本要素進行“自問自答”小競賽活動。并深層挖掘教材,鼓勵學生還能提出那些新問題,突然,有位女生大膽提出“開國大典為什么要用五十四門禮炮齊鳴二十八響?”。這時,我對她強烈的質疑能力與良好的問題意識表示充分肯定,然后,引導大家集思廣益,共同探究。有些同學開口就說“禮炮二十八響”是指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好是二十八年;有些同學說“五十四”是為了紀念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有些同學說“五十四”是代表中國五十四個民族,馬上有人反駁: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四”到底有什么寓意呢?同學們都陷入沉思。這時候,我才亮出答案:“禮炮二十八響”是指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誕生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好是二十八年,“五十四”是為了紀念1919年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同學們都恍然大悟。一個直觀的問題情境創設,一個新穎的非常規性問題的推出,同學們積極熱烈的討論,整個教學過程同學們自始至終民主、和諧、平等的合作探究,增強了同學們的問題意識,又使同學們品嘗到成功的合作學習的喜悅。
總之,初中歷史教學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求知欲望,提升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endprint